第138章 民以食为天
六月三十日。
由于蓬莱保卫战影响而推迟的夏粮征收工作开始进行。
按照之前《兴汉盟土地法》的规定,今年蓬莱县境内所有的耕地只征收一成的粮税。
蓬莱县境内目前可以征收粮税的耕地有一百七十万亩,因为蓬莱县处于丘陵地带,旱地占大多数,所以平均亩产并不高。
水浇地年亩产能达到四石,旱地只有水浇地的一半。而且山东半岛一年两熟,夏粮只是年产量的一般。
之前清理士绅时,收缴归公的公田有六万亩,这六万亩田收的是三成的地租。
预估下来,今年的夏粮应该可以征收二十五万五千石,也就是两千五百万斤。
“后世共和国粮食年产量一万三千亿斤。”刘信启嘀咕道。
这两千五百万斤看起来很多,但是现在兴汉盟光是纯财政供养的官吏和军队就有超过一万人,这些人每天按照三斤粮食需求计算,就要消耗一千一百万斤粮食。
如果再加上间接需要财政供养的工匠、劳工,还有公民阶层的福利,起码还有一千万斤的缺口,也就是十万石。
刘信启发现粮食缺口如此巨大后,急忙朝着兴汉盟总部跑去,并召集了政部部长罗成、户司李莲、税司姜学、财司陆从雪和政部部长兼农司卢仁。
待人都到齐后,刘信启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兴汉盟要供养这么多人,是前所未有的,粮税又降低了这么多,有缺口是当然的。”姜学说道。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刘信启问道。
罗成想了想,回道:“只能用钱买了,几次战事胜利,兴汉盟的金钱储备还是很充足的。”
“这治标不治本,而且粮食是根本。民以食为天,粮不稳则政不稳。”刘信启回道:“用钱买则受制于人,过于被动。”
“那加税?”姜学说道。
“承诺了永不加税就要做到。”刘信启没有同意。
看到大家都没有办法,刘信启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征税只征一成,农民手里必然有多余的粮食吃不完,这些不可能全部自己储备,必然有一部分需要换成钱。如果我们将这部分买下来,粮食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还不是用钱买吗?”罗成疑惑道。
“不一样,我打算立法规定,禁止私人进行粮食交易,否则依法处置。”刘信启回道:“你们觉得是否能施行开来?”
“能到是能,但是这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肯定需要军部配合。”罗成有些担心:“官府参与粮食买卖,并且垄断经营,这算不算与民争利?”
“不会的,我给诸位分析分析。”刘信启说道,然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每年两季,粮食收获时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必然下降,士绅、粮商用低价收粮,然后囤积到青黄不接之时,再高价卖给缺粮之人。不仅赚取巨额利润,还使得种粮食的反而常年饿肚子。
刘信启打算建立兴汉盟的粮食储备机制,通过立法禁止粮食私人买卖,所有粮农的多余粮食都必须卖给官府。
官府按照合理的价格收粮,然后增加一些管理和储存成本后,再卖给需要粮食的人。这个收粮价格肯定会高于粮食收获时的市面价格,卖粮价格肯定会低于青黄不接时的市面价格。
这样不仅官府可以以较便宜的价格收到粮农多余的粮食,补充官府的粮食缺口,在缺粮、灾难的时候,还可以平抑粮价,保证百姓不饿肚子。
蓬莱县的人口并没有增加,最多也就增加了刘家堡的一千多人,这十万人以前的粮食够吃,现在兴汉盟管理之后自然也够吃,只是主动权的转移而已。
“那需要建设很多粮仓,而且还需要招募许多管理人员。”罗成说道。
“市面上是有成熟的人才的,毕竟之前的粮食买卖本就有人做,只不过现在由官府主导。可以将这些人招募进吏员队伍。”刘信启回道:“而且我只是说不准私人买卖,但是我们官府可以卖给一些信誉好、支持兴汉盟的粮商,并且规定他们的基本粮食(粗粮)的最高销售价格,这样不仅我们的粮食管控主动权没有减少,还减轻了我们的管理成本。”
“看来您已经有了细致的办法了,请继续给我们说说”罗成说道。
刘信启也是参照后世共和国的粮食储备政策,后世共和国也是禁止粮食私人贸易的,农民最多只能小范围小批量的交易。
“政部建立粮储司全权负责这项政策,伍亮为司长,建立粮仓的工作也由伍亮负责,他工匠出身,最适合这项工作,而且近来在白石弯一直使用水泥建造房屋,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刘信启回道:“水泥是建筑粮仓的最好材料。”
伍亮时之前在莱州(掖县)城外招募的劳工,在白石弯作为劳工代表,向刘信启请愿。这人识字、会算,工匠技术也好,管理才能也不错,可以服众。最重要的是他会使用水泥,也是最先使用水泥的一批人,经验丰富。
“至于后续粮储司的运行细则,我会出一个大概的章程,再由罗叔父进行细化完善,吏司吴兴功负责招募足够的吏员进入粮储司,并配合粮储司的建立。”
“卢仁,你农司的工作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接任?”刘信启最后对着卢仁问道。
“我的副手章有,工作积极,性格稳妥,对农事也精通,并且酷爱研究良种,我觉得他最适合接任。”卢仁回道。
“好,就让他接任你的农司工作。”刘信启安排道:“接下来你要全力建立法部,争取在一个月内将法部的框架搭起来。”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最好两天内做出《兴汉盟粮储法》。如果做不出来,也可以先出简版告示,我要在两天后开始禁止粮食私人交易。”
“这事很重要,若是拖太久,估计农民手里的夏粮都卖完了。”
卢仁站起身领命。
由于蓬莱保卫战影响而推迟的夏粮征收工作开始进行。
按照之前《兴汉盟土地法》的规定,今年蓬莱县境内所有的耕地只征收一成的粮税。
蓬莱县境内目前可以征收粮税的耕地有一百七十万亩,因为蓬莱县处于丘陵地带,旱地占大多数,所以平均亩产并不高。
水浇地年亩产能达到四石,旱地只有水浇地的一半。而且山东半岛一年两熟,夏粮只是年产量的一般。
之前清理士绅时,收缴归公的公田有六万亩,这六万亩田收的是三成的地租。
预估下来,今年的夏粮应该可以征收二十五万五千石,也就是两千五百万斤。
“后世共和国粮食年产量一万三千亿斤。”刘信启嘀咕道。
这两千五百万斤看起来很多,但是现在兴汉盟光是纯财政供养的官吏和军队就有超过一万人,这些人每天按照三斤粮食需求计算,就要消耗一千一百万斤粮食。
如果再加上间接需要财政供养的工匠、劳工,还有公民阶层的福利,起码还有一千万斤的缺口,也就是十万石。
刘信启发现粮食缺口如此巨大后,急忙朝着兴汉盟总部跑去,并召集了政部部长罗成、户司李莲、税司姜学、财司陆从雪和政部部长兼农司卢仁。
待人都到齐后,刘信启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兴汉盟要供养这么多人,是前所未有的,粮税又降低了这么多,有缺口是当然的。”姜学说道。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刘信启问道。
罗成想了想,回道:“只能用钱买了,几次战事胜利,兴汉盟的金钱储备还是很充足的。”
“这治标不治本,而且粮食是根本。民以食为天,粮不稳则政不稳。”刘信启回道:“用钱买则受制于人,过于被动。”
“那加税?”姜学说道。
“承诺了永不加税就要做到。”刘信启没有同意。
看到大家都没有办法,刘信启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征税只征一成,农民手里必然有多余的粮食吃不完,这些不可能全部自己储备,必然有一部分需要换成钱。如果我们将这部分买下来,粮食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还不是用钱买吗?”罗成疑惑道。
“不一样,我打算立法规定,禁止私人进行粮食交易,否则依法处置。”刘信启回道:“你们觉得是否能施行开来?”
“能到是能,但是这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肯定需要军部配合。”罗成有些担心:“官府参与粮食买卖,并且垄断经营,这算不算与民争利?”
“不会的,我给诸位分析分析。”刘信启说道,然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每年两季,粮食收获时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必然下降,士绅、粮商用低价收粮,然后囤积到青黄不接之时,再高价卖给缺粮之人。不仅赚取巨额利润,还使得种粮食的反而常年饿肚子。
刘信启打算建立兴汉盟的粮食储备机制,通过立法禁止粮食私人买卖,所有粮农的多余粮食都必须卖给官府。
官府按照合理的价格收粮,然后增加一些管理和储存成本后,再卖给需要粮食的人。这个收粮价格肯定会高于粮食收获时的市面价格,卖粮价格肯定会低于青黄不接时的市面价格。
这样不仅官府可以以较便宜的价格收到粮农多余的粮食,补充官府的粮食缺口,在缺粮、灾难的时候,还可以平抑粮价,保证百姓不饿肚子。
蓬莱县的人口并没有增加,最多也就增加了刘家堡的一千多人,这十万人以前的粮食够吃,现在兴汉盟管理之后自然也够吃,只是主动权的转移而已。
“那需要建设很多粮仓,而且还需要招募许多管理人员。”罗成说道。
“市面上是有成熟的人才的,毕竟之前的粮食买卖本就有人做,只不过现在由官府主导。可以将这些人招募进吏员队伍。”刘信启回道:“而且我只是说不准私人买卖,但是我们官府可以卖给一些信誉好、支持兴汉盟的粮商,并且规定他们的基本粮食(粗粮)的最高销售价格,这样不仅我们的粮食管控主动权没有减少,还减轻了我们的管理成本。”
“看来您已经有了细致的办法了,请继续给我们说说”罗成说道。
刘信启也是参照后世共和国的粮食储备政策,后世共和国也是禁止粮食私人贸易的,农民最多只能小范围小批量的交易。
“政部建立粮储司全权负责这项政策,伍亮为司长,建立粮仓的工作也由伍亮负责,他工匠出身,最适合这项工作,而且近来在白石弯一直使用水泥建造房屋,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刘信启回道:“水泥是建筑粮仓的最好材料。”
伍亮时之前在莱州(掖县)城外招募的劳工,在白石弯作为劳工代表,向刘信启请愿。这人识字、会算,工匠技术也好,管理才能也不错,可以服众。最重要的是他会使用水泥,也是最先使用水泥的一批人,经验丰富。
“至于后续粮储司的运行细则,我会出一个大概的章程,再由罗叔父进行细化完善,吏司吴兴功负责招募足够的吏员进入粮储司,并配合粮储司的建立。”
“卢仁,你农司的工作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接任?”刘信启最后对着卢仁问道。
“我的副手章有,工作积极,性格稳妥,对农事也精通,并且酷爱研究良种,我觉得他最适合接任。”卢仁回道。
“好,就让他接任你的农司工作。”刘信启安排道:“接下来你要全力建立法部,争取在一个月内将法部的框架搭起来。”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最好两天内做出《兴汉盟粮储法》。如果做不出来,也可以先出简版告示,我要在两天后开始禁止粮食私人交易。”
“这事很重要,若是拖太久,估计农民手里的夏粮都卖完了。”
卢仁站起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