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节
“虽说德国人的进展我们暂时还不太清楚,但是美国人的情况我们却是还知道一些。美国人现在制定了一个曼哈顿计划,就是专门研制这种武器的。虽然这个计划美国人才刚刚展开,但诸位先生都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应该大致清楚只要美国人下定决心,以美国人的科技水平和财力、物力研制出来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在这种武器真的研制成功后,我们会不会将他们用于实战的问题,很抱歉我现在也无法回答。因为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我们的敌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他们不仅在陆海军中,分别成立专门的研制机构。”
“并在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的带领之下,已经建成了一定功率的回旋加速器。而以日本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既然连中等吨位的回旋加速器都能建成,那么建成一座核反应堆并不成问题。如果有了足够数量的高浓缩铀,生产出这种武器也不奇怪。”
“美国人与德国人距离我们还远,他们研制的进度和结果,暂时还不用我们去操心。但是如果日本人首先研制成功这种武器,那么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灾难。而且一旦日本人率先对我们使用这种武器,以几位先生之鉴,我们难道就不需要有对等还击的能力?”
“难道我们就为了一点点道德上的忌讳,而任凭我们的敌人为所欲为?而主动放弃对等还击的能力?日本人的疯狂性,几位教授不是不清楚。一旦在战局败坏的情况之下,这个疯狗一样的民族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出来的。”
“请几位先生告诉我,如果日本人也同样搞出了这个东西,并在战场上率先对我们使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对其进行对等的报复?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以日本人的德性,不见得不会对我们采取核打击的手段,以求尽快的从中国战场脱身。”
第1200章 威慑手段
说到这里,杨震扫了一眼面前的几位教授,想了想还是将心中所有的话,都直白的讲出来:“几位先生,这种东西即便研制出来,谁也不希望他们真正用到实战上。因为所有的核武器,都是一把双刃剑。”
“他不仅仅伤害的是敌人,还有我们自己。但这种东西,我们必需得有。因为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安危。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一切的威胁便只能是威胁。任何对我中华民族有野心的人,也只能将他的野心收回肚子里面去。”
“而不能再像今天一样,像眼下的日本人那样肆无忌惮的大张旗鼓侵略,肆无忌惮的对我们采取细菌战、毒气战等惨无人道的作战手段。因为他们在采取类似手段的时候要考虑,他们能不能承担起这个代价。”
“实际上这种东西最大的威力,并不是真正的在战场上,而是将他攥在手中。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种有,对每一个国家和对手来说,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只要我们也搞出来这个东西,就让所有对我中华民族有野心的人,都不能在无所顾忌。”
“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摆上几门大炮,就让我们整个民族屈服。这也就是所谓的核盾牌,核威慑的作用。手中有了一根打狗棍,所有的恶狗就算对你在垂涎三尺,也不敢上来撕咬你一下。”
“说实在的,我们现在一切都处于草创的阶段。搞这种耗资巨大的东西,几乎可以说已经超出我们承受能力。但是这种东西,在我们的敌人也开始进行研制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必需要有。”
“不过,我并不是要一下子就拿出来这种东西。我们的科技实力与经济能力,都无法与美国人相比。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放慢速度,一步步的来。我提供的这些情况,是德国人在研制过程之中,目前已经达到的程度。”
“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在研制的过程之中站在更高的起点吗。让我们的研制工作,进度可以更快,花费也可以更少。至少我们不用从头一点点的去摸索、去实验,完全可以从最好的地方开始。”
“而且我们也不用着急,可以慢慢的来。比如说今年先搞成四氟化铀,明年在想办法将四氟化铀发展成六氟化铀。可以先将核反应堆搞出来,先将离心机仿制仿制出来,然后再一步步的进行核燃料提纯。因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对诸位先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且一下子搞成,我们也实在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诸位先生,我们准备先拿出一万两黄金的资金来,作为整个项目的启动资金。而且我们的经费投入,会随着研制的进程每年都逐渐提高。但是一下子让我们拿出那么庞大的资金,我们就算当了裤子,也拿不出来。”
“为了这个曼哈顿工程,美国人准备了二十亿美元的资金,而我们根本就承担不起这个巨大的资金消耗。对于我们资金的投入,我们只能数着腰包里面的票子来。好在是我们不着急,可以一步步的来。”
“不过诸位先生,你们在研制的过程之中,我希望你们还要兼顾着军区理工大学的教学。嗷嗷待哺的学子,可不仅仅是关内有。我们不仅仅希望诸位先生能够投入到这项研究之中,还能带出更多的你们。”
说到这里,为了缓解一下之前的紧张气氛,杨震开了一个小玩笑道:“我想几位先生,也不会真的想看到我们去当裤子吧。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地方去当,但裤子要是没有了,那个玩意整天露在外边也不好看,实在是有些太伤风雅不是吗。”
只不过他这个玩笑,在此刻沉浸在各自心思之中的先生听来并不好笑。在他的话音落下之后,屋子内又短暂的陷入了沉默。即没有他想要的哄然笑声,也没有任何的其他声音。屋子里面静的连一根针掉地下,都能听得出来。
仁科芳雄的这个名字,对于几位先生来说并不陌生。知道他是日本目前最有名,也是最有实力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和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尼尔斯·玻尔的得意门生。与世界上多名著名的科学家,在一起做过多年的研究。
而作为他的导师的这位尼尔斯·玻尔教授,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原子物理学家。对于搞物理的人来说,这位丹麦籍的犹太人,就像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在这位教授门下多名学生之中,仁科芳雄是颇为其器重的一个。
甚至吴大猷先生和周培源先生,皆与这个日本最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有过一面之识。三七年玻尔教授来华访问的时候,这位仁科芳雄也随同来华。听到日本人已经组建了以他为首的核武器研究室,几个人都清楚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
看着诸位先生脸上各异的表情,杨震苦笑道:“诸位先生,作为一名军人,我希望得到精良的武器。你们都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武器的先进程度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我们的战争打的如此艰难,单单是我们的军人怕死吗?是我们的军队训练程度与敌军相比很落后吗?”
“也许有一些原因,但这不是完全的因素。自抗战军兴以来,中国军队一败再败,除了战略战术的问题,以及军队自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你手中拿着步枪,人家却是飞机、重炮、坦克齐全。这仗还怎么打?即便是勉强打一场胜仗,也是损失惨重。”
“我们以道德为重,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束手束脚。但日本人却是怎么做的?毒气战、细菌战,哪一样我们在战场上没有尝试过?叶先生和吴先生问我怎么来东北的,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几位先生。”
“我三八年在山西反扫荡的战斗之中并未牺牲,而是被日军的炮弹震昏后被俘后,被日本人押到哈尔滨他们一个秘密的细菌战实验基地,用来做细菌实验的原材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马路大。马路大在日语之中,是原木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这些被他们用来进行细菌战实验的中国人,在他们的眼中根本就算不上人。”
“我很庆幸,我在北平读过书。如果不是当年在北平读书的时候,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家国沦丧,我也不会去学习日语。没有那段经历,我也就不会听懂他们之间的谈话。更不会知道他们将我们从华北千里迢迢运到这北满做什么?”
“诸位先生都是科学家,细菌武器究竟是什么,我想几位先生不会不清楚。对于那些大规模的鼠疫、霍乱的威胁,更不会不了解。而他们为什么以中国人为实验目标,几位先生却是并不一定清楚和了解。”
“他们之所以用中国人作为主要的实验品,除了他们在中国有着庞大的占领区,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不会受到任何的谴责。即便中国人对他们的计划有了了解,也没有任何的报复手段之外。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细菌武器终归有一天是要用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
“对于日本人还有他们的所有潜在对手来说,中国是最弱的一环,也是最不发达的一个国家。相对于欧美国家同等,甚至超过日本几十倍的报复能力来说,中国人即便知道是日本人做的,除了被动挨打之外,也没有任何的对等还击手段。”
“日本人一贯的倚强凌弱,他们虽然视美苏为潜在的对手。但是这两国的科技水平都远远的超过他们,一旦他们对美苏采取同类的手段。就会遭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报复。所以他们不敢对美苏两国,采取这种极端的作战手段。”
“去年诺门罕战役期间,日本人被苏军打的头破血流,也没有敢使用毒气报复。而对中国,他们却是根本就不用担心中国人的报复。因为国力贫弱的中国,也根本就无力对其实施报复,甚至连遏制他们采取这种战术的办法都没有。”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日军大规模的使用毒气战针对我们的部队,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就是远远超过我们的国力以及装备。他们根本就用不着担心,我们会对他们采取谴责之外的报复行动。”
“而且对于日本人来说,以中国人为实验对象,可以按照中国人的身体对这些细菌武器的免疫情况,调整研究方向,以达到最大的杀伤目的。日本人不仅要用这些细菌为武器,他们还要尽最大限度的让这些细菌发挥最大的威力。”
“日军在中国建设了多个细菌战基地,仅仅在东北就在哈尔滨和新京各有一处。在关内的南京和北平,也各有一处。至于其他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细菌工厂与细菌战基地,我们也不清楚。”
“哈尔滨的这个细菌战基地,在我们从那里突围的时候被我们打掉了。虽然随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起来,但是在我们发起对哈尔滨的作战时候,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惩罚。而其在新京的另外一个基地,也被我军利用轰炸给彻底的解决。”
“哈尔滨日军细菌基地,诸位先生已经看过了,我们从哪里缴获的资料你们也都看过了。但是以我们的能力,目前也只能解决东北境内的日军细菌战基地。至于其他地方的细菌战基地,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还有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以及在东北战场上多次实施的毒气战,这个就不用我去多说了,诸位先生更加清楚。日军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我国土上,使用这些国际公法完全严格禁止的武器?是因为他们看准了我们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对等报复的能力。”
“他们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对我们百姓使用更加惨绝人寰的细菌武器,我们却是无可奈何。如果我们不想今天的惨剧,明天继续的发生。不想今天我们这一辈人的遭遇,在我们下一辈的身上复制。这种东西,我们必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1201章 国之利器
为了让这些教授心甘情愿的从事这种研究,该说的杨震都说了,有些不该说的他也说了。看了看面前的几位教授,杨震的眼光之中闪过一丝精光:“除了在战场上,我们要狠狠的打击他们,打的他们几辈子都忘不了。打的他们多少年后再想到现在,就会全身发抖之外。”
“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手中更要攥着让别人想起来就胆战心惊的报复手段,用最新式的武器构建我们自己最坚固的盾牌。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能在像今天一样被人看做牛马了,任人奴役和屠杀了。”
“国有利器,将会保护我们的民族不会在遭受欺凌,将会保护我们的百姓不会在不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之所以不惜代价研制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就是希望我们的祖国真正的掌握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利器。”
“也许以我们的力量来说,这种东西不用太会太多,只有几十枚甚至是十几枚,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哪怕是只有几枚,我们都会让我们的敌人不敢窥视我们一眼。因为在必要的时候,他们要承受比我们惨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这就是国之利器的作用,也是这种武器的真正价值所在。”
“几位先生,我们这一辈子人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连年的内战,耽误了我们太多的事情,也延误了我们太多的发展时间。而眼下的虽然正在遭受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大的危机,但危机往往与机遇也是并存的。眼下的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崛起机遇。”
“现在分别挑起亚洲和欧洲战火的德意日三国,已经组建成了轴心国联盟。而英国、苏联、以及我们中国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结盟,但是实际上已经处于一条战线上。再加上站在背后的,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异常雄厚的美国人。这等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难得机遇。”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他们一贯讲究的是利益至上。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都可以抛出在外。诸位先生以为我们是怎么搞到那些设备的?是怎么弄到那么多的美国飞机的?”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人需要我们牵制住日军兵力最雄厚,也是装备最好的关东军。以免被资源困境,搞的像一条疯狗一样的日本人,南下危及到他们在东南亚的核心利益。我们越是强大,对于他们越是有利。说白了,就是我们牵制住的日军兵力越多,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就越安全。”
“这次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也许是上天给了我们最后的一次可以事半功倍的机遇。时不我待啊,诸位先生。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在想需要发展,也许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代价。”
“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不能马上治天下。我辈既然身为军人抵抗外辱,维护我中华民族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我们的出身如何,但是只要穿上这身军装,就别无选择。哪怕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是中国军人。是保护这个民族和国家安定与繁荣的唯一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屏障。”
“但发展经济,建立我们自己的国防科研体系,让我们的科技水平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就要倚仗各位先生了。国家的强大与现代化,离不开你们的知识和努力。一个不重视科学的国家是一个可悲的国家。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更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建设强大的中国离不开我们,但是更不开诸位先生。我希望诸位先生能够与我们能够摒弃前嫌,共同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为打造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国防事业,不让今天的惨剧在我们下一代身上重演,而共同的奋斗。”
“我还是那句话,有些东西并不一定真正的用到战场上,才能发挥他们的威力。他的威力,更多的是存在,这也是这种武器最大的价值。所以诸位先生不要有什么心理上的负担,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研究上,争取早一些将这种东西搞出来。”
这次杨震的话说完,几位教授虽然没有回答他,但是却不约而同的点点了头,也算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对于这些自海外学成后,因为心中揣着科技救国,科技强国的梦想。而放弃国外优厚和稳定的生活,返回国内投身教育界。
就是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员,用自己和他们脑海中的知识,改变国家近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让自己的祖国真正的强大和富裕起来。但作为枪杆子政权,只顾着争权夺利的国民政府却是让他们失望。
连年内战使得国家非但没有强盛起来,反倒是更加的衰弱。而现在更是半壁河山沦陷,偌大的中国甚至连一张安放一张安静书桌的地方都找不到。日本人为何现在敢如此的猖狂,他们倚仗的不就是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眼前这位年轻人说的没有错,只要手中有着坚实的盾牌,就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在窥视我华夏一眼。精神、文化无一不传承我中华的日本人可以从无到有,用几十年的时间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中华为何不能真正雄起在这世界的东方。
尤其是杨震最后的几段话,让这些教授们心中早就已经平息的热血又一次的沸腾了起来。让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望的他们,又重新点燃了希望。国之利器,这句话无疑像是给几位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
而对于杨震来说,做通了这几位教授最关键问题上的工作,剩下来的几样,可就好办的多了。毕竟与有些惊世骇俗的第一条相比,剩下的东西虽然也算是划时代的东西,但远不如这样震撼人心。
尽管几位先生对于他的这些超前想法,也感觉到惊讶,但是远不如之前的那些给他们带来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几位教授在听的很仔细的同时,不断的在小声的私下讨论着一些远离以及完成这些项目所需要的人手。
相对于其他还有些保守的几位先生来说,那位性格有些急躁的束星北教授,更是将晶体管的完善与雷达的逆向仿制包揽了下来。不过他要求将他从浙江大学带来的几位学生,都加入到自己的研究组织来。
对于他的这个要求,杨震没有表示任何的反对。不仅仅是束星北教授,对于其余的几位教授,杨震除了点名王淦昌先生必须要参加核武器的研制之外,其余的助手几位教授可以优先的挑选。
不过杨震要求几位先生,抛弃门户之见,尽可能的多带一些学生。毕竟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只能算是一个菜鸟。按照部队上的传统来说,都是一群新兵。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这些教授的提点和帮助。
不过这几位先生答应了归答应了,必要的设备也已经搞到,可以用来提取浓缩铀的资源也找到,但却并不意味着杨震的这个计划会有序的进行。在计划的全面展开之后,杨震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居然是绥棱境内砂岩型铀矿的开采问题。
对于对地质学一窍不通的杨震来说,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过眼下基本开采的岩铀矿石,与根据地内主要为砂铀矿开采的区别。他关心的只是核武器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研制方式。压根就没有想到铀矿和铀矿之间,因为种类不同,开采和提炼出基本铀的方法还不一样。
他还以为铀矿的开采方式,与别的矿物开采差不多,关键是在提炼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单单就一个砂铀矿的开采问题,就整整的拖延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全得以解决。而砂铀矿的开采与提取,只是研制过程中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而已。
还有离心机的仿制问题,也困扰了许久。有了图纸和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制造出来符合标准的同类设备。东北根据地脆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对这两种设备的仿制迟迟无法完成。虽说在实验室内完成了基础的仿制,但是却是无法大规模的制造。直到四五年初,才在吴征铠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整整四年的苦心钻研之下,解决了生产工艺的问题。
还有进行铀浓缩时候需要所消耗的巨大电力,也成为抗联的一个相当严重的负担。虽然在四二年利用美国进口的一批发电和输变电设备,在林口专门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火力发电站,却依旧有些供不应求。
甚至为了满足铀浓缩的巨大电力消耗,抗联将从孙吴日军修建的火力发电站内的几台德国造的火力发电机,也调拨给了提纯工厂。并同时将牡丹江电厂新扩充的发电能力一半也调拨过去才勉强够用。
而整个研制过程,从一九四二年初全面展开。却是因为一系列的技术上难以克服的原因,以及资金投入无法充足满足需要。直到五年后的四七年才完成最后的基础设计,并提纯到足够制造第一批实验研究用五枚核弹头的核燃料。其中铀弹两枚,更为先进一些的钚弹三枚。
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试验场,实爆实验却是始终无法开展。直到四八年底新疆完全解放后,才在罗布泊的荒原上修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个核试验基地。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真正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在四年爆炸了第一枚氢弹,完成第一次的热核实验。
与进展缓慢的原子弹相比,导弹的发展却是要快的多。在战争结束前的一九四四年,抗联的第一台火箭发动机就完成了试车。在第二年第一枚使用液态燃料,射程在九百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就成功进行了实验。并在四七年,即实现了实战化的部署。
第1202章 不能确定
而几项课题之中,进展最快的是几位科学家利用现有的设备,在四三年就抢先搞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原子反应堆。而在研制的过程之中遭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研制工作在四二年初全面展开之后,杨震所没有预料到。
相对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备受鼓舞的全国人民来说。美国人与此时大部分已经流亡到国外的前国民政府政要们,才发现自己之前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他们这才知道,去了东北后便消失的那些人这些年究竟都干了什么。
相对于在这些教授与家眷去东北后便销声匿迹,而大肆进行抗联将这些中国著名知识分子都枪毙掉的宣传,最多只是闹了一个乌龙的流亡到海外,此时早已经从之前高高在上位置上跌落下来的前国民政府的那些政要们来说,更加郁闷的是美国人。
得知中共居然在政权成立之前,就爆炸了一枚这个时代最先进武器的美国政府,懊悔的差点没有将那六个去抗联根据地组装离心机的六个工程人员直接枪毙,把那位批准出口的弗吉尼亚大学校长丢进监狱里面去,让他一辈子都出不来。
只是那六个在中国东北度过了整个战争时期的美国工程师,倒也有自知之明。在得知抗联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后,压根就不敢在回美国,直接留在中国定居了,直到病逝都没有再离开中国一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回国,等待自己的除了叛国罪之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他们更是清楚的知道,等美国政府查明白中国人手中设备来源之后,肯定会饶不了自己。
美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这一点没有错。但是谁要是相信美国人真的在一切事情上,都是绝对民主的话,那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傻子。对于那些危害到美国利益的人来说,美国人可不管他们是不是美国人。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杀不了你我可以关你一辈子。让你在整个人世间,直接蒸发掉。甚至连你的所有资料,都直接销毁掉。批准出口的那位弗吉尼亚大学校长,因为身份以及在政界的关系,虽说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却并未被追究。
主要责任人没有被追究,那么急于寻找替罪羊的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也一样会避重就轻。这六位早就在国内家人劝说之下,心知肚明的工程师,知道自己回国后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那里还敢回去?
懊恼的美国人此时才发现,自己在战争之中居然给自己又培植了一个对手。当然美国的心情究竟怎么样,杨震自然不会太过于在意。对于他来说,美国人是懊恼还是后悔,都与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几位先生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而杨震也没有食言。在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了这些人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建国后从欧美返回的那些学者,在杨震的保护之下,绝大部分平安的度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
尤其是为了那位口无遮拦的束星北教授,从他决定留在抗联的这一天起,杨震不顾他自己的反对死活他穿上了军装,留在部队中从事技术和研究工作。建国之后杨震更是调到那里工作,就基本上将他带到那里。
一直到做到在原东北军区理工大学基础上组建的,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少将副校长的他去世,杨震一直都在护着他。让这位拿得罪人不当回事,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中国雷达之父没有受到任何的政治冲击。
而现在在送走几位先生之后,看着窗外已经是拂晓时分,原本应该露出一丝光亮,眼下却是满天乌云的天空。杨震疲惫的揉了揉眼睛,对着身边的李延平苦笑道:“和这些先生谈话,比和小鬼子真枪实弹的打上一仗还要累。有些话,深不得浅不得的。”
“说重了,你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把他得罪了。说轻了,人家根本就听不进去。这些先生的书生气,实在是太重了,自尊心也太强。要是不怕把这些人都吓跑了,我他妈的真的很想把他们都拉到部队好好的锻炼一番,训练他们几个月去去他们身上的这股子傲气。”
对于杨震的这番感想,与这些人打交道的时间,远比杨震要长的多,吃的苦头也更多的李延平也只能苦笑道:“你呀,也就耍耍嘴皮子吧。这些人可都是宝贝疙瘩,别说咱们这里,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个这样的宝贝。”
“他们这才来多长时间,就给咱们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双二十三毫米高炮和四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的联动问题。五十七毫米高炮的光电指挥仪的问题,还有苏联转让来的几种坦克、飞机发动机工作图纸的绘制,都是人家给解决的。要是真把他们送去军训,你还不第一个翻脸?”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你的两个老师在内,你这个做学生的总不能把老师也送去军训吧。别看你现在身居高位,可按照咱们中国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来说,一日为师可是终身为父。你要是把老师送去军训,你也不怕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短暂的玩笑开过,李延平却是将话题又转了回来:“该给的待遇咱们给了,不该给的待遇,咱们也都给了,就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出成绩了。要是这时间拖的越长,你的压力也就越大啊。在资金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每年拿出这么一大笔的资金进行这种根本就无法对外宣传的项目,你这个发起人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至于在这种武器真的研制成功后,我们会不会将他们用于实战的问题,很抱歉我现在也无法回答。因为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我们的敌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他们不仅在陆海军中,分别成立专门的研制机构。”
“并在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的带领之下,已经建成了一定功率的回旋加速器。而以日本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既然连中等吨位的回旋加速器都能建成,那么建成一座核反应堆并不成问题。如果有了足够数量的高浓缩铀,生产出这种武器也不奇怪。”
“美国人与德国人距离我们还远,他们研制的进度和结果,暂时还不用我们去操心。但是如果日本人首先研制成功这种武器,那么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灾难。而且一旦日本人率先对我们使用这种武器,以几位先生之鉴,我们难道就不需要有对等还击的能力?”
“难道我们就为了一点点道德上的忌讳,而任凭我们的敌人为所欲为?而主动放弃对等还击的能力?日本人的疯狂性,几位教授不是不清楚。一旦在战局败坏的情况之下,这个疯狗一样的民族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出来的。”
“请几位先生告诉我,如果日本人也同样搞出了这个东西,并在战场上率先对我们使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对其进行对等的报复?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以日本人的德性,不见得不会对我们采取核打击的手段,以求尽快的从中国战场脱身。”
第1200章 威慑手段
说到这里,杨震扫了一眼面前的几位教授,想了想还是将心中所有的话,都直白的讲出来:“几位先生,这种东西即便研制出来,谁也不希望他们真正用到实战上。因为所有的核武器,都是一把双刃剑。”
“他不仅仅伤害的是敌人,还有我们自己。但这种东西,我们必需得有。因为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安危。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一切的威胁便只能是威胁。任何对我中华民族有野心的人,也只能将他的野心收回肚子里面去。”
“而不能再像今天一样,像眼下的日本人那样肆无忌惮的大张旗鼓侵略,肆无忌惮的对我们采取细菌战、毒气战等惨无人道的作战手段。因为他们在采取类似手段的时候要考虑,他们能不能承担起这个代价。”
“实际上这种东西最大的威力,并不是真正的在战场上,而是将他攥在手中。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种有,对每一个国家和对手来说,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只要我们也搞出来这个东西,就让所有对我中华民族有野心的人,都不能在无所顾忌。”
“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摆上几门大炮,就让我们整个民族屈服。这也就是所谓的核盾牌,核威慑的作用。手中有了一根打狗棍,所有的恶狗就算对你在垂涎三尺,也不敢上来撕咬你一下。”
“说实在的,我们现在一切都处于草创的阶段。搞这种耗资巨大的东西,几乎可以说已经超出我们承受能力。但是这种东西,在我们的敌人也开始进行研制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必需要有。”
“不过,我并不是要一下子就拿出来这种东西。我们的科技实力与经济能力,都无法与美国人相比。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放慢速度,一步步的来。我提供的这些情况,是德国人在研制过程之中,目前已经达到的程度。”
“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在研制的过程之中站在更高的起点吗。让我们的研制工作,进度可以更快,花费也可以更少。至少我们不用从头一点点的去摸索、去实验,完全可以从最好的地方开始。”
“而且我们也不用着急,可以慢慢的来。比如说今年先搞成四氟化铀,明年在想办法将四氟化铀发展成六氟化铀。可以先将核反应堆搞出来,先将离心机仿制仿制出来,然后再一步步的进行核燃料提纯。因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对诸位先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且一下子搞成,我们也实在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诸位先生,我们准备先拿出一万两黄金的资金来,作为整个项目的启动资金。而且我们的经费投入,会随着研制的进程每年都逐渐提高。但是一下子让我们拿出那么庞大的资金,我们就算当了裤子,也拿不出来。”
“为了这个曼哈顿工程,美国人准备了二十亿美元的资金,而我们根本就承担不起这个巨大的资金消耗。对于我们资金的投入,我们只能数着腰包里面的票子来。好在是我们不着急,可以一步步的来。”
“不过诸位先生,你们在研制的过程之中,我希望你们还要兼顾着军区理工大学的教学。嗷嗷待哺的学子,可不仅仅是关内有。我们不仅仅希望诸位先生能够投入到这项研究之中,还能带出更多的你们。”
说到这里,为了缓解一下之前的紧张气氛,杨震开了一个小玩笑道:“我想几位先生,也不会真的想看到我们去当裤子吧。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地方去当,但裤子要是没有了,那个玩意整天露在外边也不好看,实在是有些太伤风雅不是吗。”
只不过他这个玩笑,在此刻沉浸在各自心思之中的先生听来并不好笑。在他的话音落下之后,屋子内又短暂的陷入了沉默。即没有他想要的哄然笑声,也没有任何的其他声音。屋子里面静的连一根针掉地下,都能听得出来。
仁科芳雄的这个名字,对于几位先生来说并不陌生。知道他是日本目前最有名,也是最有实力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和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尼尔斯·玻尔的得意门生。与世界上多名著名的科学家,在一起做过多年的研究。
而作为他的导师的这位尼尔斯·玻尔教授,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原子物理学家。对于搞物理的人来说,这位丹麦籍的犹太人,就像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在这位教授门下多名学生之中,仁科芳雄是颇为其器重的一个。
甚至吴大猷先生和周培源先生,皆与这个日本最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有过一面之识。三七年玻尔教授来华访问的时候,这位仁科芳雄也随同来华。听到日本人已经组建了以他为首的核武器研究室,几个人都清楚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
看着诸位先生脸上各异的表情,杨震苦笑道:“诸位先生,作为一名军人,我希望得到精良的武器。你们都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武器的先进程度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我们的战争打的如此艰难,单单是我们的军人怕死吗?是我们的军队训练程度与敌军相比很落后吗?”
“也许有一些原因,但这不是完全的因素。自抗战军兴以来,中国军队一败再败,除了战略战术的问题,以及军队自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你手中拿着步枪,人家却是飞机、重炮、坦克齐全。这仗还怎么打?即便是勉强打一场胜仗,也是损失惨重。”
“我们以道德为重,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束手束脚。但日本人却是怎么做的?毒气战、细菌战,哪一样我们在战场上没有尝试过?叶先生和吴先生问我怎么来东北的,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几位先生。”
“我三八年在山西反扫荡的战斗之中并未牺牲,而是被日军的炮弹震昏后被俘后,被日本人押到哈尔滨他们一个秘密的细菌战实验基地,用来做细菌实验的原材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马路大。马路大在日语之中,是原木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这些被他们用来进行细菌战实验的中国人,在他们的眼中根本就算不上人。”
“我很庆幸,我在北平读过书。如果不是当年在北平读书的时候,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家国沦丧,我也不会去学习日语。没有那段经历,我也就不会听懂他们之间的谈话。更不会知道他们将我们从华北千里迢迢运到这北满做什么?”
“诸位先生都是科学家,细菌武器究竟是什么,我想几位先生不会不清楚。对于那些大规模的鼠疫、霍乱的威胁,更不会不了解。而他们为什么以中国人为实验目标,几位先生却是并不一定清楚和了解。”
“他们之所以用中国人作为主要的实验品,除了他们在中国有着庞大的占领区,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不会受到任何的谴责。即便中国人对他们的计划有了了解,也没有任何的报复手段之外。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细菌武器终归有一天是要用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
“对于日本人还有他们的所有潜在对手来说,中国是最弱的一环,也是最不发达的一个国家。相对于欧美国家同等,甚至超过日本几十倍的报复能力来说,中国人即便知道是日本人做的,除了被动挨打之外,也没有任何的对等还击手段。”
“日本人一贯的倚强凌弱,他们虽然视美苏为潜在的对手。但是这两国的科技水平都远远的超过他们,一旦他们对美苏采取同类的手段。就会遭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报复。所以他们不敢对美苏两国,采取这种极端的作战手段。”
“去年诺门罕战役期间,日本人被苏军打的头破血流,也没有敢使用毒气报复。而对中国,他们却是根本就不用担心中国人的报复。因为国力贫弱的中国,也根本就无力对其实施报复,甚至连遏制他们采取这种战术的办法都没有。”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日军大规模的使用毒气战针对我们的部队,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就是远远超过我们的国力以及装备。他们根本就用不着担心,我们会对他们采取谴责之外的报复行动。”
“而且对于日本人来说,以中国人为实验对象,可以按照中国人的身体对这些细菌武器的免疫情况,调整研究方向,以达到最大的杀伤目的。日本人不仅要用这些细菌为武器,他们还要尽最大限度的让这些细菌发挥最大的威力。”
“日军在中国建设了多个细菌战基地,仅仅在东北就在哈尔滨和新京各有一处。在关内的南京和北平,也各有一处。至于其他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细菌工厂与细菌战基地,我们也不清楚。”
“哈尔滨的这个细菌战基地,在我们从那里突围的时候被我们打掉了。虽然随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起来,但是在我们发起对哈尔滨的作战时候,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惩罚。而其在新京的另外一个基地,也被我军利用轰炸给彻底的解决。”
“哈尔滨日军细菌基地,诸位先生已经看过了,我们从哪里缴获的资料你们也都看过了。但是以我们的能力,目前也只能解决东北境内的日军细菌战基地。至于其他地方的细菌战基地,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还有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以及在东北战场上多次实施的毒气战,这个就不用我去多说了,诸位先生更加清楚。日军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我国土上,使用这些国际公法完全严格禁止的武器?是因为他们看准了我们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对等报复的能力。”
“他们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对我们百姓使用更加惨绝人寰的细菌武器,我们却是无可奈何。如果我们不想今天的惨剧,明天继续的发生。不想今天我们这一辈人的遭遇,在我们下一辈的身上复制。这种东西,我们必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1201章 国之利器
为了让这些教授心甘情愿的从事这种研究,该说的杨震都说了,有些不该说的他也说了。看了看面前的几位教授,杨震的眼光之中闪过一丝精光:“除了在战场上,我们要狠狠的打击他们,打的他们几辈子都忘不了。打的他们多少年后再想到现在,就会全身发抖之外。”
“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手中更要攥着让别人想起来就胆战心惊的报复手段,用最新式的武器构建我们自己最坚固的盾牌。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能在像今天一样被人看做牛马了,任人奴役和屠杀了。”
“国有利器,将会保护我们的民族不会在遭受欺凌,将会保护我们的百姓不会在不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之所以不惜代价研制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就是希望我们的祖国真正的掌握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利器。”
“也许以我们的力量来说,这种东西不用太会太多,只有几十枚甚至是十几枚,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哪怕是只有几枚,我们都会让我们的敌人不敢窥视我们一眼。因为在必要的时候,他们要承受比我们惨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这就是国之利器的作用,也是这种武器的真正价值所在。”
“几位先生,我们这一辈子人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连年的内战,耽误了我们太多的事情,也延误了我们太多的发展时间。而眼下的虽然正在遭受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大的危机,但危机往往与机遇也是并存的。眼下的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崛起机遇。”
“现在分别挑起亚洲和欧洲战火的德意日三国,已经组建成了轴心国联盟。而英国、苏联、以及我们中国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结盟,但是实际上已经处于一条战线上。再加上站在背后的,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异常雄厚的美国人。这等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难得机遇。”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他们一贯讲究的是利益至上。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都可以抛出在外。诸位先生以为我们是怎么搞到那些设备的?是怎么弄到那么多的美国飞机的?”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人需要我们牵制住日军兵力最雄厚,也是装备最好的关东军。以免被资源困境,搞的像一条疯狗一样的日本人,南下危及到他们在东南亚的核心利益。我们越是强大,对于他们越是有利。说白了,就是我们牵制住的日军兵力越多,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就越安全。”
“这次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也许是上天给了我们最后的一次可以事半功倍的机遇。时不我待啊,诸位先生。错过了这次机会,我们在想需要发展,也许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代价。”
“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不能马上治天下。我辈既然身为军人抵抗外辱,维护我中华民族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我们的出身如何,但是只要穿上这身军装,就别无选择。哪怕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是中国军人。是保护这个民族和国家安定与繁荣的唯一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屏障。”
“但发展经济,建立我们自己的国防科研体系,让我们的科技水平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就要倚仗各位先生了。国家的强大与现代化,离不开你们的知识和努力。一个不重视科学的国家是一个可悲的国家。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更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建设强大的中国离不开我们,但是更不开诸位先生。我希望诸位先生能够与我们能够摒弃前嫌,共同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为打造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国防事业,不让今天的惨剧在我们下一代身上重演,而共同的奋斗。”
“我还是那句话,有些东西并不一定真正的用到战场上,才能发挥他们的威力。他的威力,更多的是存在,这也是这种武器最大的价值。所以诸位先生不要有什么心理上的负担,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研究上,争取早一些将这种东西搞出来。”
这次杨震的话说完,几位教授虽然没有回答他,但是却不约而同的点点了头,也算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对于这些自海外学成后,因为心中揣着科技救国,科技强国的梦想。而放弃国外优厚和稳定的生活,返回国内投身教育界。
就是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员,用自己和他们脑海中的知识,改变国家近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让自己的祖国真正的强大和富裕起来。但作为枪杆子政权,只顾着争权夺利的国民政府却是让他们失望。
连年内战使得国家非但没有强盛起来,反倒是更加的衰弱。而现在更是半壁河山沦陷,偌大的中国甚至连一张安放一张安静书桌的地方都找不到。日本人为何现在敢如此的猖狂,他们倚仗的不就是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眼前这位年轻人说的没有错,只要手中有着坚实的盾牌,就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在窥视我华夏一眼。精神、文化无一不传承我中华的日本人可以从无到有,用几十年的时间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中华为何不能真正雄起在这世界的东方。
尤其是杨震最后的几段话,让这些教授们心中早就已经平息的热血又一次的沸腾了起来。让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望的他们,又重新点燃了希望。国之利器,这句话无疑像是给几位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
而对于杨震来说,做通了这几位教授最关键问题上的工作,剩下来的几样,可就好办的多了。毕竟与有些惊世骇俗的第一条相比,剩下的东西虽然也算是划时代的东西,但远不如这样震撼人心。
尽管几位先生对于他的这些超前想法,也感觉到惊讶,但是远不如之前的那些给他们带来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几位教授在听的很仔细的同时,不断的在小声的私下讨论着一些远离以及完成这些项目所需要的人手。
相对于其他还有些保守的几位先生来说,那位性格有些急躁的束星北教授,更是将晶体管的完善与雷达的逆向仿制包揽了下来。不过他要求将他从浙江大学带来的几位学生,都加入到自己的研究组织来。
对于他的这个要求,杨震没有表示任何的反对。不仅仅是束星北教授,对于其余的几位教授,杨震除了点名王淦昌先生必须要参加核武器的研制之外,其余的助手几位教授可以优先的挑选。
不过杨震要求几位先生,抛弃门户之见,尽可能的多带一些学生。毕竟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只能算是一个菜鸟。按照部队上的传统来说,都是一群新兵。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这些教授的提点和帮助。
不过这几位先生答应了归答应了,必要的设备也已经搞到,可以用来提取浓缩铀的资源也找到,但却并不意味着杨震的这个计划会有序的进行。在计划的全面展开之后,杨震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居然是绥棱境内砂岩型铀矿的开采问题。
对于对地质学一窍不通的杨震来说,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过眼下基本开采的岩铀矿石,与根据地内主要为砂铀矿开采的区别。他关心的只是核武器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研制方式。压根就没有想到铀矿和铀矿之间,因为种类不同,开采和提炼出基本铀的方法还不一样。
他还以为铀矿的开采方式,与别的矿物开采差不多,关键是在提炼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单单就一个砂铀矿的开采问题,就整整的拖延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全得以解决。而砂铀矿的开采与提取,只是研制过程中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而已。
还有离心机的仿制问题,也困扰了许久。有了图纸和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制造出来符合标准的同类设备。东北根据地脆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对这两种设备的仿制迟迟无法完成。虽说在实验室内完成了基础的仿制,但是却是无法大规模的制造。直到四五年初,才在吴征铠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整整四年的苦心钻研之下,解决了生产工艺的问题。
还有进行铀浓缩时候需要所消耗的巨大电力,也成为抗联的一个相当严重的负担。虽然在四二年利用美国进口的一批发电和输变电设备,在林口专门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火力发电站,却依旧有些供不应求。
甚至为了满足铀浓缩的巨大电力消耗,抗联将从孙吴日军修建的火力发电站内的几台德国造的火力发电机,也调拨给了提纯工厂。并同时将牡丹江电厂新扩充的发电能力一半也调拨过去才勉强够用。
而整个研制过程,从一九四二年初全面展开。却是因为一系列的技术上难以克服的原因,以及资金投入无法充足满足需要。直到五年后的四七年才完成最后的基础设计,并提纯到足够制造第一批实验研究用五枚核弹头的核燃料。其中铀弹两枚,更为先进一些的钚弹三枚。
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试验场,实爆实验却是始终无法开展。直到四八年底新疆完全解放后,才在罗布泊的荒原上修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个核试验基地。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真正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在四年爆炸了第一枚氢弹,完成第一次的热核实验。
与进展缓慢的原子弹相比,导弹的发展却是要快的多。在战争结束前的一九四四年,抗联的第一台火箭发动机就完成了试车。在第二年第一枚使用液态燃料,射程在九百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就成功进行了实验。并在四七年,即实现了实战化的部署。
第1202章 不能确定
而几项课题之中,进展最快的是几位科学家利用现有的设备,在四三年就抢先搞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原子反应堆。而在研制的过程之中遭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研制工作在四二年初全面展开之后,杨震所没有预料到。
相对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备受鼓舞的全国人民来说。美国人与此时大部分已经流亡到国外的前国民政府政要们,才发现自己之前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他们这才知道,去了东北后便消失的那些人这些年究竟都干了什么。
相对于在这些教授与家眷去东北后便销声匿迹,而大肆进行抗联将这些中国著名知识分子都枪毙掉的宣传,最多只是闹了一个乌龙的流亡到海外,此时早已经从之前高高在上位置上跌落下来的前国民政府的那些政要们来说,更加郁闷的是美国人。
得知中共居然在政权成立之前,就爆炸了一枚这个时代最先进武器的美国政府,懊悔的差点没有将那六个去抗联根据地组装离心机的六个工程人员直接枪毙,把那位批准出口的弗吉尼亚大学校长丢进监狱里面去,让他一辈子都出不来。
只是那六个在中国东北度过了整个战争时期的美国工程师,倒也有自知之明。在得知抗联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后,压根就不敢在回美国,直接留在中国定居了,直到病逝都没有再离开中国一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回国,等待自己的除了叛国罪之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他们更是清楚的知道,等美国政府查明白中国人手中设备来源之后,肯定会饶不了自己。
美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这一点没有错。但是谁要是相信美国人真的在一切事情上,都是绝对民主的话,那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傻子。对于那些危害到美国利益的人来说,美国人可不管他们是不是美国人。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杀不了你我可以关你一辈子。让你在整个人世间,直接蒸发掉。甚至连你的所有资料,都直接销毁掉。批准出口的那位弗吉尼亚大学校长,因为身份以及在政界的关系,虽说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却并未被追究。
主要责任人没有被追究,那么急于寻找替罪羊的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也一样会避重就轻。这六位早就在国内家人劝说之下,心知肚明的工程师,知道自己回国后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那里还敢回去?
懊恼的美国人此时才发现,自己在战争之中居然给自己又培植了一个对手。当然美国的心情究竟怎么样,杨震自然不会太过于在意。对于他来说,美国人是懊恼还是后悔,都与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几位先生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而杨震也没有食言。在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了这些人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建国后从欧美返回的那些学者,在杨震的保护之下,绝大部分平安的度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
尤其是为了那位口无遮拦的束星北教授,从他决定留在抗联的这一天起,杨震不顾他自己的反对死活他穿上了军装,留在部队中从事技术和研究工作。建国之后杨震更是调到那里工作,就基本上将他带到那里。
一直到做到在原东北军区理工大学基础上组建的,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少将副校长的他去世,杨震一直都在护着他。让这位拿得罪人不当回事,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中国雷达之父没有受到任何的政治冲击。
而现在在送走几位先生之后,看着窗外已经是拂晓时分,原本应该露出一丝光亮,眼下却是满天乌云的天空。杨震疲惫的揉了揉眼睛,对着身边的李延平苦笑道:“和这些先生谈话,比和小鬼子真枪实弹的打上一仗还要累。有些话,深不得浅不得的。”
“说重了,你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把他得罪了。说轻了,人家根本就听不进去。这些先生的书生气,实在是太重了,自尊心也太强。要是不怕把这些人都吓跑了,我他妈的真的很想把他们都拉到部队好好的锻炼一番,训练他们几个月去去他们身上的这股子傲气。”
对于杨震的这番感想,与这些人打交道的时间,远比杨震要长的多,吃的苦头也更多的李延平也只能苦笑道:“你呀,也就耍耍嘴皮子吧。这些人可都是宝贝疙瘩,别说咱们这里,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个这样的宝贝。”
“他们这才来多长时间,就给咱们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双二十三毫米高炮和四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的联动问题。五十七毫米高炮的光电指挥仪的问题,还有苏联转让来的几种坦克、飞机发动机工作图纸的绘制,都是人家给解决的。要是真把他们送去军训,你还不第一个翻脸?”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你的两个老师在内,你这个做学生的总不能把老师也送去军训吧。别看你现在身居高位,可按照咱们中国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来说,一日为师可是终身为父。你要是把老师送去军训,你也不怕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短暂的玩笑开过,李延平却是将话题又转了回来:“该给的待遇咱们给了,不该给的待遇,咱们也都给了,就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出成绩了。要是这时间拖的越长,你的压力也就越大啊。在资金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每年拿出这么一大笔的资金进行这种根本就无法对外宣传的项目,你这个发起人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