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节
各级指挥员在已经明知此次作战为无后方穿插作战,补充弹药在十八师团已经出动切断自己后路的情况之下只能依靠补给。却宁愿使用补充弹药相对困难的制式装备,也不愿意将这些缴获的,弹药还相对充足的武器投入战场。
仅仅在巴彦塔拉一线,参战的三师就缴获了上千发九二步兵炮弹,至于九七式二十毫米步兵炮和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炮弹更是堆积如山。虽然没有经过详细的清点,但是按照日军装备配备的数量来,至少在两千发左右。
这些已经失去主人的弹药几乎散布在整个巴彦塔拉战场之上,而没有一个人去想着去收集一下运用到作战之中。更没有人想到,将这些轻便的武器作为支援火力,加强给一线攻击部队。
师属炮兵的身管火炮,团属炮兵的一二零重迫击炮也出现这种情况。在雷区白白的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用来扫雷,甚至影响到了部队攻击的同时,各个火箭炮部队却因为在这种战场环境之下发挥作用有限,而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炮弹。
的确,此战之中日军极其罕见的大规模使用地雷,在抗联出山之后与关东军作战之中,还是第一次遭遇过。一向不重视防御的日军,对地雷这种纯防御武器很是不重视。几乎没有配发制式的反步兵地雷,而其制式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使用的也极少。
这次直插通辽、开鲁一线遭遇到日军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各种地雷,与关东军已经交手多年的抗联还是第一次遭遇。但是通辽一线的日军使用的地雷之中,除了一部分是日军奉天兵工厂仿制的德式反步兵地雷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之外。相当一部分得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却是相当的简单的替代品。
在整个通辽战场上日军装备的很多反坦克地雷,压根就是将马口铁压制成盒子,然后安装上几公斤的梯恩梯炸药,在加上掷弹筒使用的八九式榴弹上的瞬发引信,或是九七式手榴弹使用的碰撞式引信,还有一部分使用的是山炮弹上的触发引信改制成的简易地雷。
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将几枚八九式榴弹捆成一捆,中间的一枚换上九七式碰撞式引信,埋在地上充当反坦克地雷。只是这些反坦克地雷,引信相当一部分并不可靠,而且杀伤性也不大。但是炸断坦克的履带,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至于反步兵地雷则更加简单,很多压根就是直接用罐头盒装上部分炸药,加上九八式手榴弹的拉发引信,或是安装上制作粗糙的压发引信。或是用九七式手榴弹,或是八九式掷弹筒榴弹改装的。
日军布设的地雷数量虽多,但是埋设的花样与抗联相比还是相差太远,几乎没有埋设任何的诡类。相当一部分的地雷,压根就是装上引信之后丢在地上的,连覆盖上一层土作为伪装都没有。
按照陈翰章的判断,日军布置雷区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杀伤多少敌军,而是要迫使敌军尽可能长的时间暴露在后边的机枪和炮兵火力之下。也就是说,日军除了反坦克地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的真实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增大抗联攻击部队暴露在自己火力射程之内的时间。
至于真正的杀伤性武器,还是依靠轻重机枪和炮兵。也就是说日军只把地雷看做一种手段,而绝对不是一种杀伤性武器,否则除了反坦克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不会埋设的这么草率。
尽管这些日军地雷制作极其粗糙,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太可靠。但是却与那些核心永备工事,以及轻便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二十毫米步兵反坦克机关炮成了此次作战抗联突击最有威胁的装备。
不过这些制作简易的地雷数量虽然大,但是清扫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抗联使用仿制的苏式火焰喷射器,以及缴获的日制百式火焰喷射器一次喷射,可以打开三十米长的通道。
无论是什么地雷,都是扛不住一把火的。用火焰喷射器扫雷,是一个即省事又便捷的战术。而如果使用炸药或是爆破筒制造的爆破索,陈翰章判断使用六根爆破筒捆绑,一次就至少可以开辟出十米宽的通道。
即便这些爆破索无法彻底的摧毁地雷,但是使那些制作粗糙的引信失灵却是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制作和运用这些简易装备,对于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可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想的起来。
攻击部队在进攻之中,一旦遇到有着交叉机枪火力掩护的大面积雷区,就知道一个劲的呼叫后边炮火扫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炮弹,还直接影响部队的攻击效率,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对于陈翰章来说,此战之中日军部署的罕见大片的,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区的雷区只是一个意外。通辽一线日军反坦克炮和机枪的数量之多,也是一个让整个攻击部队相当意外的事情。通辽一线的日军机枪和反坦克武器的配备,远远超过了日军一个师团的编制。
其中日军九四式的三七速射炮的数量虽然不算多,没有超过日军野战师团编制数量太多。但是三七步兵平射炮,以及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的数量却出乎他的意料。仅仅从作为整个战场一个方向的巴彦塔拉一线缴获数量之多,就可以看得出日军配备的数量远远超过想象。
这几种威力并不强的反坦克火炮,虽说无法在正面击穿抗联经过改进的苏制坦克。但是从侧翼、后方抽冷子下手,却还是有相当威力的。尤其利用人工制造的土坡,在抗联坦克翻越露出最薄弱的底盘的时候,在近距离连续射击威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从侧后方向设计其在近距离之内,可以击穿装甲薄弱的发动机。
始终搞不清当面的日军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远远超过正常编制的反坦克武器的陈翰章。直到在巴彦塔拉一战结束后,俘获了日军一名大尉中队长,以及缴获了五门上边标着奉天兵工厂、一九三零字样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之后才解开这个谜团。
作为日军在西满对苏作战的纵深战略要地,在诺门罕一战之后为了对付苏联坦克集群。在自己生产的反坦克炮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要,最新式的一式速射炮生产缓慢,短时间之内无法大量配发部队的情况之下。
关东军除了在通辽境内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储备了相当多战备武器的装备及弹药储备库之外,将库存的,在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的东北军武器,主要是火炮和机枪调拨给通辽守备队一部分,作为库存和筑垒地域守备火力使用。
在关东军看来这些老式火炮虽然在射程与威力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在近距离上,作为步兵支援火炮使用,或是作为反坦克火炮使用还是威力可以的。一发沪造七十五毫米山炮弹,如果在近距离命中坦克,就算不能击毁,但震也把里面的乘员震死了。
尤其是其中缴获东北军仿制的十四年式七十七毫米野炮,威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其一万一千米的最大射程,甚至超过了日军制式三八式野炮。虽然缺乏制式的穿甲弹,但是其发射的普通榴弹,在近距离之内击毁苏军坦克完全可没有任何的问题。
第1392章 一个时代的耻辱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实际上西满的威胁已经解除的情况之下,关东军虽然调走了一部分库存的制式装备。但是在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想的梅津美治郎坚持之下,却又额外大量补充了库存的,实际上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的,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原东北军武器装备。
原本这些武器装备都是准备回炉的,或是准备调往关内武装伪军的。因为其中的轻武器,基本上都七九口径。留在日军仓库之中,即用不上又占地方。但是梅津美治郎却是在重武器匮乏,补充的重武器大多调往南方军之后,突发奇想将其中的库存几乎都调拨给了通辽、林西方向。
林西方向装备齐全的二十三师团,对于这些在他们眼中口径不同的武器自然不屑一顾。作为所谓的满蒙国境守备部队,二十三师团自然是第一批获得补充的。在林西战役打响之前,二十三师团已经是齐装满员,甚至还配备了额外的炮兵。
这些武器留下来即因为口径增多,增添了补给上的麻烦,也因为很多火炮实在是太落后了。二十三师团除了使用了部分迫击炮之外,其余的武器往仓库里面一锁,只排了一个小队看守就不在管了。
结果这些武器装备,全部便宜了王光宇。其中的五百万发七九子弹、一百一十挺捷克式轻机枪、三十挺直接被转交给挺进军。但二十三师团不屑一顾,不代表目前还严重缺乏重装备的十四师团也如此财大气粗。轻武器虽说没有必要,但是其中的重武器以及机枪却正是十四师团缺乏的。
尤其是那些缴获的山野炮,除了在七七事变之前被他们用来拉拢中国人中那些败类的之外,只要有炮弹的都调了过来。以补充目前因为地处纵深地带,而除了师团炮兵联队两个大队之外并未加强任何独立炮兵,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十四师团炮兵。
十四师团去年被打成了一副骨头架子,是参战的几个师团之中损失最大的一个。尽管在兵力上经过关东军的苦心经营,基本上已经补充完毕。但是技术装备的损失,却不是那么快能够补充完毕的。
尽管关东军司令部与东京大本营想尽办法,优先调拨了日军新式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但是师团炮兵联队,以及各个联队的炮兵至今未能完全的恢复元气。全师团本应该装备的五十四门山野炮、大口径榴弹炮,至今还差三分之一未能补足。
现在全师团去年在战斗之中战损的各种火炮在产量不足,以及日军大量增编新师团的情况之下,只能用老旧的装备补充。两个山野炮兵大队,除了野炮兵大队补足了十二门三八式七十五毫米野炮之外。山炮兵大队一直未能恢复,只装备了六门原本应该作为联队炮的四一式山炮。
而原本计划装备的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现在却变成了老式的三八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数量还不足编制一半。至于日军编制内各个联队炮兵中队中的四一式山炮,目前还是以九二步兵炮和九十毫米迫击炮代替。大队炮小队,只能以三七步兵平射炮代替。
在此次战役打响之后,接到关东军关于抗联装备大量坦克的通报之后,刚刚上任十四师团长川并密中将。在师团属炮兵数量以及质量都不足的情况之下,将其中关东军设置在通辽的装备储备仓库之中,所有能开火的火炮全部拉了出来。
只是这些火炮之中日军制式的火炮是一样没有,除了少数已经转入预备役的明治三十八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明治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等一些老掉牙的装备之外,剩下的都是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的东北军杂牌火炮。
当然原有的仿制日制火炮制造的十三年式七五野炮,以及奉军购买的三八式野炮,早就被日军补充进自己的师团。在去年的作战之中,抗联就曾经在与关东军作战的时候,缴获过奉军仿制的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缴获的辽十三年式野炮。
在日军现役装备被调走大部分之后,这个规模不小的仓库之中,剩下的都作为储备的奉军进口的老式杂牌火炮。不仅有性能最好,也是被日军缴获数量最多的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还有一些老掉牙的火炮。
川并密中将除了将其中性能最好的二十一门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以及德制克虏伯七十五野炮,意大利造野炮六门补充进师团炮兵联队,分别配备在两个县城作为远程压制火力,以弥补制式火炮始终未能补充完毕的缺口之外。
剩余的火炮之中有一定威力的,不能一开炮就散架子的其他杂牌火炮,最关键的是有炮弹的。以及东北军仿制的日军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辽十四式平射炮三十三门,全部调到了一线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
同时还从通辽关东军物资仓库之中擅自提取了新生产,还未来得及调走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六十门,以及威力已经不足,实际上随着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服役,已经开始落后,大部分已经陆续开始转为预备役的九四式三七速射炮十四门也一并派到了一线。
甚至就连性能已经极度落后的沪造七五山炮和光绪二十九年式野炮,晚清进口的格鲁森五七山炮和汉阳兵工厂的仿制品,也一样派到了前线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对于井山密中将来说只要是炮,管他制造年代多远只要有炮弹的,都可以作为反坦克使用。再不济,还可以作为火力压制使用。
这些火炮外加上一样关东军从东北军武器库之中,缴获的近二百挺七九捷克式轻机枪、六十四挺伯尔格罗式机枪、十六挺日制三八式重机枪,五挺大沽造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三十一挺辽十七式重机枪。使得通辽一线的日军守军,机枪和可以用作反坦克的火炮数量异常的多。
虽说川并密中将搞出这么一手来,让通辽日军装备仓库空的能饿死耗子。但其一线的火力密度,却远远的超过了日军其他师团。而且守着通辽军火仓库,老式杂牌火炮炮弹的数量虽说有些不足,但好赖比没有要强。
此外七九子弹的数量,以及三七口径和二十毫米炮弹的数量,还是相当充足的。这些武器被十四师团投入一线战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日军步兵火力不足。与雷区以及各种永备和半永备工事,以及大量的明碉暗堡,给陈翰章和他的部队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这些中国人生产或是进口的武器,虽然大部分的性能已经落后,但却依旧被日军用来对付中国人自己的抗日队伍。而其中的七九捷克式轻机枪,至今还是国民政府陆军主要轻机枪。
眼下大量出现在通辽战场上的这些前东北军武器装备,这无疑是对那支曾经装备与兵力,为地方军阀之冠的前奉军和东北军一个极大的讽刺的同时,也让陈翰章相当的头疼。蚂蚁多,也是要咬死人的。
这些本应该出现在抵御外辱入侵的武器装备,非但没有向着外来侵略者发射过一次,反而成为侵略者对抗中国人反击的武器。这无疑是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出悲剧,也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耻辱。
不管耻辱也罢、悲剧也罢,对于陈翰章和他的部下来说,这些都是即将掀过去的一页。十年前东北人组成的那支军队给中国人的耻辱,即将由他们这支同样是由东北人为主组成的军队彻底的洗刷干净。
但是眼下这些落入敌手并被转而对付中国人的前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的确给抗联的攻势带来不少的麻烦。但是对于陈翰章来说,这不是攻势缓慢的主要原因。
对于战斗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陈翰章很是不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虽说下面的各级指挥员身上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根子还要从上面去找,包括自己身上去找。这其中,自己也要承担相当的责任。只是眼下不是做检讨的时候,关键问题是怎么去调整。
而且刘雁来说的没有错,按照自己在下一阶段抛开两翼,直插主要目标的计划,城镇作战恐怕要是主要的作战模式。城镇里面不仅有日军的工事群,还有大量一样可以作为工事的民居,更多的随时可以作为人质的骨肉同胞。
部队认识敌群之中那一个是中国人,那一个人是日军。但是打出去子弹和炮弹,却是分不清那个是中国人,那个是日军。这一炮下去,死的也许更多是中国同胞。火焰喷射器烧一次,受害的有可能更多的是中国人。
从巴彦塔拉一战看来,日军连同坚守和战术反击之中在已经折损了一个多联队之后,恐怕会在下一步的战斗之中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收缩到工事之内,不会在与抗联进行任何的野战。
巴彦塔拉一战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打的依旧极其惨烈。抗联的攻击速度固然被层层叠叠的永备和半永备工事群、数不清的雷区、以及大量超编配备的机枪和反坦克拖延住,使得攻击速度异常的缓慢,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但是在抗联装甲旅主力和三师部分兵力,在科尔沁左翼中旗正面,以及双辽一线的攻势,对双辽、开鲁正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川并密中将在整个保康、巴彦塔拉战斗进行期间,根本就不敢抽地抽调太多兵力增援。
实际上即便川并密中将在战斗期间全力增援保康至巴彦塔拉一线,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在抗联远程炮火,尤其是一二二火箭炮的严密封锁之下,将增援的兵力送过西辽河。只能利用夜色掩护偷渡的两个中队,对几乎涵盖了整个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战场几乎等于杯水车薪。
在整个战斗期间,除了这两个中队之外,几乎未得到任何有效增援的巴彦塔拉守军,关东军十四师团步兵第十五联队两个步兵大队,五十九联队的一个半步兵中队,以及野炮兵一个中队,东北军杂牌火炮临时编成的野山炮各一个中队,工兵两个中队也全军覆灭。
第1393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
当西辽河北岸最后一声枪声落下之后,部署在西起宝龙山,东北至保康,南至西辽河北岸的巴彦塔拉战场上的三千余日军,除了七十余人被俘之外,自联队长以下全部阵亡。虽然攻势被拖延住了脚步,但是经过苦战陈翰章还是斩掉了川并密的一条臂膀。
在拿下西辽河北岸最后一个日军据点巴彦塔拉之后,除了通辽正面的西辽河北岸,依靠南岸通辽县城之内密集的炮火掩护,日军还控制着一个不大的三角地带作为前哨阵地之外。整个西辽河北岸广大区域,已经被抗联全部收复。
在眼下十四师团只剩下两个联队不到兵力的情况之下,想要将剩余日军调出工事群或是两个县城外作战,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下一步,这个十四师团还有可能将城外的兵力收缩回县城。要想拿下这两地,恐怕这巷战是非打不可了。
在巴彦塔拉一战结束之后,以十四师团现有的兵力还在想控制东起西辽河与东辽河交汇处,西至开鲁新开河东岸广大区域已经不可能。目前以十四师团的兵力,分别控制两座县城以及之间的公路,保证开鲁与通辽两个县城形成一个整体防御态势,才是最佳的选择。
也就是说,部队下一步面对的很有可能是龟缩在两个县城内不出的日军。攻城与巷战,已经是别无选择了。除非陈翰章选择绕开两个县城,调头向东直插昌图、康平或是向西进入阿鲁科尔沁旗,与王光宇所部汇合。
并冒着在迂回的时候被拦腰切断,或是后方被彻底切断,形成绝对孤军作战的风险,放过还有两个步兵联队的十四师团。只是这样虽说可以避免强攻两个县城,避免无辜百姓伤亡,但是却是任何一个指挥员也不可能会去选择的。
沉默良久,陈翰章最终还是下定了最后决心道:“还是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无后坐力炮和十二毫米机枪要尽可能的下发到一线作战连队。在对付日军永备工事的时候,除了爆破手段,要多利用火焰喷射器。”
“还有,将我们手头现有的炸药全部配发给部队。告诉部队多制作一些扫雷工具,还有在突破城墙的时候,尽可能的采取掘壕爆破的手段。在爆破的时候,要尽可能宽的炸开突破口。”
“老刘你将两个师防化连所装备的火焰喷射器,还是全部下发到主攻团,并想办法调剂一批所需汽油。当时告诉部队在进入两个县城之后,在武器的使用上一定要加注意,尽可能的避免伤亡到无辜的百姓。”
“尤其是在使用火焰喷射器和火炮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如果日军工事内,有被利用作为人质的中国百姓,绝对不允许动用。各团不是都有狙击手连吗?将狙击手连全部打乱,以班为建制配备到连一级的部队。”
“要保证每个步兵排,至少有一名狙击手。总部当初为什么为每个团都培训了狙击手,不就是因为前年作战曾经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不用,还准备什么时候使用?如果狙击手不够,就挑选一些枪法好的老兵,作为神枪手采取冷枪的战术专门配合部队营救被困同胞。”
“还有命令部队在作战之中,对于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尤其是炮兵装备,一定要尽可能的利用。炮兵部队要抽调出部分人员随同步兵推进,以便对将缴获的日军火炮,就地转为我军作战支援火炮。”
说到这里,陈翰章看了看面前的刘雁来与王均道:“我不是要与王光宇司令员那边比什么,更不是因为我们这边进展速度落后于林西战场而有什么想法。每个战场所面临的敌情与环境不同,进展的速度也自然不能不同。所以,这些并没有什么好攀比的。”
“林西战场有林西战场的特点,我们这里有我们这里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这边能不能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两个县城,直接关系到总部战略意图的实现。甚至关系到此次会战,能不能达到总部最初预想的目的。”
“最关键的是整个战局的形势变化,也逼着我们不能不加快速度。你们真的以为三号发来的这封电报,就单纯是催促我们加快速度?我们进展如此的缓慢,一号和三号会的确会因为对全局的考虑而有些焦急,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某些原因而逼着我们加快速度。尤其是林西战场那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一号和三号的指挥之下,作战也不是一年了。你们什么时候看到过一号和三号在已经明知道我们这里遭遇到的情况,还不顾部队死活的逼着我们死打硬拼?一号和三号,从来就不讲那种死打硬拼的战术。”
“三号这封电报,是在总部也还未准确的判明敌情变化的情况之下,变相提醒我们周边的敌情即将会有重大变化。我们身边可能围攻上来的日军兵力,恐怕要远远多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以及已经暴露出来的。”
“如果我们在耽搁下去,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就连我们自身都要陷入困境。我们目前所指挥的这支部队,集中了大量的卡车和坦克装甲车辆。而步兵也已经全部更换为清一色的自动火器。”
“这些部队每天油料的消耗,弹药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补给线越来越长,同时十八师团已经插向我们侧后方向的情况之下,一旦补给线被切断,自身携带弹药和物资消耗余烬,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对于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一号和三号还是很清楚的。我想在我们接到这封电报同时,总部肯定已经调整了部署。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进度,以配合总部下一阶段战略意图的展开。”
陈翰章将话说的可谓是相当透,这对于一向少言寡语的他来说还是很难得的。所以刘雁来尽管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按照他的意图给各个部队下达了命令。作为老战友,刘雁来知道陈翰章一旦下定决心,就是一号和三号亲自来了,也不见得能让他改变主意。
其实对于刘雁来来说,他现在依旧还有些的犹豫并非是因为别的原因。他还是有些担心部队在攻城的过程之中,如果还是动用火炮以及火焰喷射器会给两个县城内的百姓带来重大的伤亡。
在自己解释之后刘雁来面上依旧表露出来的犹豫,陈翰章看的很清楚,他也知道让这位二路军出身的老战友犹豫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对于眼下的陈翰章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因为他从郭邴勋发来的这封电报上感觉出来,此次会战真正决战的阶段恐怕即将到来。
整个战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会给自己留下太多,也不可能留给太多的时间,去选择一个更加稳妥的解决办法。只有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自己所部在下一步的决战阶段才能处于进退有余的位置。所以尽管在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在刘雁来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各个部队下达最新作战命令之后。转过身举起望远镜,继续观察正在强渡西辽河的十八师渡河行动的陈翰章,尽管已经下定决心,但是心中却只能摇头感叹此时只能全局为重的自己,在这一战之后会不会后悔。
因为他知道,刘雁来的担心很可能会变成现实。两个面积不大,但是战略位置却相当重要的县城内,更多的是自己的骨肉同胞。一炮下去伤亡更大的,都是那些连最简易的防护工事都没有的国人。
但无论前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有一点陈翰章却是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王光宇那边为了加快速度,将整个林西县城几乎夷为平地。当初内心还有些暗自埋怨他,下手有些太狠了,但是现在看自己还是不如他。
有些事情是逼到眼前没有办法的办法吗,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谁都不想让自己的骨肉同胞,倒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但是整个战局的发展,却由不得你有任何的心慈手软。以日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犹豫倒霉的将会是自己。为了整个战局的发展,自己就算明知道里面是一个火坑,却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跳。
这也许就是战争,一场逼着你明知道你会造成永远的遗憾,但是却仍然不得不去做的战争。而陈翰章更知道的是,如今自己眼前面临的困境对于未来的战斗只能说是一个开头而已。
随着抗联的日益壮大,城市攻坚战是必不可免的。这种投鼠忌器的局面,现在的自己和王光宇遭遇只是一个开头而已。随着战局的发展,抗联今后的遭遇到的类似情况只能会更多。
这次夺取通辽和开鲁一战,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琢磨一下今后进行城市攻坚战时,在遭遇到类似情况的战术该如何的运用。此战是一个考验,但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如果能通过此战解决在攻坚战时,该如何避免误伤,也许这一战的结局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坏。
陈翰章调整部署,在从巴彦塔拉一线完全打开突破口之后,避开两翼和外围的日军,直插纵深日军核心地带的开鲁和通辽两个县城,并切断开鲁和通辽之间的铁路联系。这一手,并未给日军造成太多的麻烦。
因为他在调整部署,他的对手川并密中将也在随着战局的变化,而不约而同的一样在调整部署。面对着战局的恶化,川并密中将反应相当的迅速。这一点,要比他的前任喜多诚一中将要快速的多。
正如陈翰章判断的那样,在巴彦塔拉一线守军全军覆灭,西辽河一线被全线突破之后,十四师团长川并密中将快速的调整了部署。在兵力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之下,十四师团主动放弃了外围大部分的阵地。
仅仅在巴彦塔拉一线,参战的三师就缴获了上千发九二步兵炮弹,至于九七式二十毫米步兵炮和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炮弹更是堆积如山。虽然没有经过详细的清点,但是按照日军装备配备的数量来,至少在两千发左右。
这些已经失去主人的弹药几乎散布在整个巴彦塔拉战场之上,而没有一个人去想着去收集一下运用到作战之中。更没有人想到,将这些轻便的武器作为支援火力,加强给一线攻击部队。
师属炮兵的身管火炮,团属炮兵的一二零重迫击炮也出现这种情况。在雷区白白的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用来扫雷,甚至影响到了部队攻击的同时,各个火箭炮部队却因为在这种战场环境之下发挥作用有限,而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炮弹。
的确,此战之中日军极其罕见的大规模使用地雷,在抗联出山之后与关东军作战之中,还是第一次遭遇过。一向不重视防御的日军,对地雷这种纯防御武器很是不重视。几乎没有配发制式的反步兵地雷,而其制式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使用的也极少。
这次直插通辽、开鲁一线遭遇到日军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各种地雷,与关东军已经交手多年的抗联还是第一次遭遇。但是通辽一线的日军使用的地雷之中,除了一部分是日军奉天兵工厂仿制的德式反步兵地雷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之外。相当一部分得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却是相当的简单的替代品。
在整个通辽战场上日军装备的很多反坦克地雷,压根就是将马口铁压制成盒子,然后安装上几公斤的梯恩梯炸药,在加上掷弹筒使用的八九式榴弹上的瞬发引信,或是九七式手榴弹使用的碰撞式引信,还有一部分使用的是山炮弹上的触发引信改制成的简易地雷。
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将几枚八九式榴弹捆成一捆,中间的一枚换上九七式碰撞式引信,埋在地上充当反坦克地雷。只是这些反坦克地雷,引信相当一部分并不可靠,而且杀伤性也不大。但是炸断坦克的履带,却没有任何的问题。
至于反步兵地雷则更加简单,很多压根就是直接用罐头盒装上部分炸药,加上九八式手榴弹的拉发引信,或是安装上制作粗糙的压发引信。或是用九七式手榴弹,或是八九式掷弹筒榴弹改装的。
日军布设的地雷数量虽多,但是埋设的花样与抗联相比还是相差太远,几乎没有埋设任何的诡类。相当一部分的地雷,压根就是装上引信之后丢在地上的,连覆盖上一层土作为伪装都没有。
按照陈翰章的判断,日军布置雷区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杀伤多少敌军,而是要迫使敌军尽可能长的时间暴露在后边的机枪和炮兵火力之下。也就是说,日军除了反坦克地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的真实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增大抗联攻击部队暴露在自己火力射程之内的时间。
至于真正的杀伤性武器,还是依靠轻重机枪和炮兵。也就是说日军只把地雷看做一种手段,而绝对不是一种杀伤性武器,否则除了反坦克雷之外,其余的防步兵地雷不会埋设的这么草率。
尽管这些日军地雷制作极其粗糙,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太可靠。但是却与那些核心永备工事,以及轻便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二十毫米步兵反坦克机关炮成了此次作战抗联突击最有威胁的装备。
不过这些制作简易的地雷数量虽然大,但是清扫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抗联使用仿制的苏式火焰喷射器,以及缴获的日制百式火焰喷射器一次喷射,可以打开三十米长的通道。
无论是什么地雷,都是扛不住一把火的。用火焰喷射器扫雷,是一个即省事又便捷的战术。而如果使用炸药或是爆破筒制造的爆破索,陈翰章判断使用六根爆破筒捆绑,一次就至少可以开辟出十米宽的通道。
即便这些爆破索无法彻底的摧毁地雷,但是使那些制作粗糙的引信失灵却是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制作和运用这些简易装备,对于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可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想的起来。
攻击部队在进攻之中,一旦遇到有着交叉机枪火力掩护的大面积雷区,就知道一个劲的呼叫后边炮火扫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炮弹,还直接影响部队的攻击效率,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对于陈翰章来说,此战之中日军部署的罕见大片的,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区的雷区只是一个意外。通辽一线日军反坦克炮和机枪的数量之多,也是一个让整个攻击部队相当意外的事情。通辽一线的日军机枪和反坦克武器的配备,远远超过了日军一个师团的编制。
其中日军九四式的三七速射炮的数量虽然不算多,没有超过日军野战师团编制数量太多。但是三七步兵平射炮,以及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的数量却出乎他的意料。仅仅从作为整个战场一个方向的巴彦塔拉一线缴获数量之多,就可以看得出日军配备的数量远远超过想象。
这几种威力并不强的反坦克火炮,虽说无法在正面击穿抗联经过改进的苏制坦克。但是从侧翼、后方抽冷子下手,却还是有相当威力的。尤其利用人工制造的土坡,在抗联坦克翻越露出最薄弱的底盘的时候,在近距离连续射击威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从侧后方向设计其在近距离之内,可以击穿装甲薄弱的发动机。
始终搞不清当面的日军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远远超过正常编制的反坦克武器的陈翰章。直到在巴彦塔拉一战结束后,俘获了日军一名大尉中队长,以及缴获了五门上边标着奉天兵工厂、一九三零字样的三七步兵平射炮之后才解开这个谜团。
作为日军在西满对苏作战的纵深战略要地,在诺门罕一战之后为了对付苏联坦克集群。在自己生产的反坦克炮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要,最新式的一式速射炮生产缓慢,短时间之内无法大量配发部队的情况之下。
关东军除了在通辽境内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储备了相当多战备武器的装备及弹药储备库之外,将库存的,在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的东北军武器,主要是火炮和机枪调拨给通辽守备队一部分,作为库存和筑垒地域守备火力使用。
在关东军看来这些老式火炮虽然在射程与威力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在近距离上,作为步兵支援火炮使用,或是作为反坦克火炮使用还是威力可以的。一发沪造七十五毫米山炮弹,如果在近距离命中坦克,就算不能击毁,但震也把里面的乘员震死了。
尤其是其中缴获东北军仿制的十四年式七十七毫米野炮,威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其一万一千米的最大射程,甚至超过了日军制式三八式野炮。虽然缺乏制式的穿甲弹,但是其发射的普通榴弹,在近距离之内击毁苏军坦克完全可没有任何的问题。
第1392章 一个时代的耻辱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实际上西满的威胁已经解除的情况之下,关东军虽然调走了一部分库存的制式装备。但是在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想的梅津美治郎坚持之下,却又额外大量补充了库存的,实际上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的,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原东北军武器装备。
原本这些武器装备都是准备回炉的,或是准备调往关内武装伪军的。因为其中的轻武器,基本上都七九口径。留在日军仓库之中,即用不上又占地方。但是梅津美治郎却是在重武器匮乏,补充的重武器大多调往南方军之后,突发奇想将其中的库存几乎都调拨给了通辽、林西方向。
林西方向装备齐全的二十三师团,对于这些在他们眼中口径不同的武器自然不屑一顾。作为所谓的满蒙国境守备部队,二十三师团自然是第一批获得补充的。在林西战役打响之前,二十三师团已经是齐装满员,甚至还配备了额外的炮兵。
这些武器留下来即因为口径增多,增添了补给上的麻烦,也因为很多火炮实在是太落后了。二十三师团除了使用了部分迫击炮之外,其余的武器往仓库里面一锁,只排了一个小队看守就不在管了。
结果这些武器装备,全部便宜了王光宇。其中的五百万发七九子弹、一百一十挺捷克式轻机枪、三十挺直接被转交给挺进军。但二十三师团不屑一顾,不代表目前还严重缺乏重装备的十四师团也如此财大气粗。轻武器虽说没有必要,但是其中的重武器以及机枪却正是十四师团缺乏的。
尤其是那些缴获的山野炮,除了在七七事变之前被他们用来拉拢中国人中那些败类的之外,只要有炮弹的都调了过来。以补充目前因为地处纵深地带,而除了师团炮兵联队两个大队之外并未加强任何独立炮兵,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十四师团炮兵。
十四师团去年被打成了一副骨头架子,是参战的几个师团之中损失最大的一个。尽管在兵力上经过关东军的苦心经营,基本上已经补充完毕。但是技术装备的损失,却不是那么快能够补充完毕的。
尽管关东军司令部与东京大本营想尽办法,优先调拨了日军新式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但是师团炮兵联队,以及各个联队的炮兵至今未能完全的恢复元气。全师团本应该装备的五十四门山野炮、大口径榴弹炮,至今还差三分之一未能补足。
现在全师团去年在战斗之中战损的各种火炮在产量不足,以及日军大量增编新师团的情况之下,只能用老旧的装备补充。两个山野炮兵大队,除了野炮兵大队补足了十二门三八式七十五毫米野炮之外。山炮兵大队一直未能恢复,只装备了六门原本应该作为联队炮的四一式山炮。
而原本计划装备的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现在却变成了老式的三八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数量还不足编制一半。至于日军编制内各个联队炮兵中队中的四一式山炮,目前还是以九二步兵炮和九十毫米迫击炮代替。大队炮小队,只能以三七步兵平射炮代替。
在此次战役打响之后,接到关东军关于抗联装备大量坦克的通报之后,刚刚上任十四师团长川并密中将。在师团属炮兵数量以及质量都不足的情况之下,将其中关东军设置在通辽的装备储备仓库之中,所有能开火的火炮全部拉了出来。
只是这些火炮之中日军制式的火炮是一样没有,除了少数已经转入预备役的明治三十八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明治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等一些老掉牙的装备之外,剩下的都是九一八事变之中缴获的东北军杂牌火炮。
当然原有的仿制日制火炮制造的十三年式七五野炮,以及奉军购买的三八式野炮,早就被日军补充进自己的师团。在去年的作战之中,抗联就曾经在与关东军作战的时候,缴获过奉军仿制的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缴获的辽十三年式野炮。
在日军现役装备被调走大部分之后,这个规模不小的仓库之中,剩下的都作为储备的奉军进口的老式杂牌火炮。不仅有性能最好,也是被日军缴获数量最多的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还有一些老掉牙的火炮。
川并密中将除了将其中性能最好的二十一门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以及德制克虏伯七十五野炮,意大利造野炮六门补充进师团炮兵联队,分别配备在两个县城作为远程压制火力,以弥补制式火炮始终未能补充完毕的缺口之外。
剩余的火炮之中有一定威力的,不能一开炮就散架子的其他杂牌火炮,最关键的是有炮弹的。以及东北军仿制的日军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辽十四式平射炮三十三门,全部调到了一线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
同时还从通辽关东军物资仓库之中擅自提取了新生产,还未来得及调走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六十门,以及威力已经不足,实际上随着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服役,已经开始落后,大部分已经陆续开始转为预备役的九四式三七速射炮十四门也一并派到了一线。
甚至就连性能已经极度落后的沪造七五山炮和光绪二十九年式野炮,晚清进口的格鲁森五七山炮和汉阳兵工厂的仿制品,也一样派到了前线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对于井山密中将来说只要是炮,管他制造年代多远只要有炮弹的,都可以作为反坦克使用。再不济,还可以作为火力压制使用。
这些火炮外加上一样关东军从东北军武器库之中,缴获的近二百挺七九捷克式轻机枪、六十四挺伯尔格罗式机枪、十六挺日制三八式重机枪,五挺大沽造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三十一挺辽十七式重机枪。使得通辽一线的日军守军,机枪和可以用作反坦克的火炮数量异常的多。
虽说川并密中将搞出这么一手来,让通辽日军装备仓库空的能饿死耗子。但其一线的火力密度,却远远的超过了日军其他师团。而且守着通辽军火仓库,老式杂牌火炮炮弹的数量虽说有些不足,但好赖比没有要强。
此外七九子弹的数量,以及三七口径和二十毫米炮弹的数量,还是相当充足的。这些武器被十四师团投入一线战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日军步兵火力不足。与雷区以及各种永备和半永备工事,以及大量的明碉暗堡,给陈翰章和他的部队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这些中国人生产或是进口的武器,虽然大部分的性能已经落后,但却依旧被日军用来对付中国人自己的抗日队伍。而其中的七九捷克式轻机枪,至今还是国民政府陆军主要轻机枪。
眼下大量出现在通辽战场上的这些前东北军武器装备,这无疑是对那支曾经装备与兵力,为地方军阀之冠的前奉军和东北军一个极大的讽刺的同时,也让陈翰章相当的头疼。蚂蚁多,也是要咬死人的。
这些本应该出现在抵御外辱入侵的武器装备,非但没有向着外来侵略者发射过一次,反而成为侵略者对抗中国人反击的武器。这无疑是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出悲剧,也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耻辱。
不管耻辱也罢、悲剧也罢,对于陈翰章和他的部下来说,这些都是即将掀过去的一页。十年前东北人组成的那支军队给中国人的耻辱,即将由他们这支同样是由东北人为主组成的军队彻底的洗刷干净。
但是眼下这些落入敌手并被转而对付中国人的前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的确给抗联的攻势带来不少的麻烦。但是对于陈翰章来说,这不是攻势缓慢的主要原因。
对于战斗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陈翰章很是不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虽说下面的各级指挥员身上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根子还要从上面去找,包括自己身上去找。这其中,自己也要承担相当的责任。只是眼下不是做检讨的时候,关键问题是怎么去调整。
而且刘雁来说的没有错,按照自己在下一阶段抛开两翼,直插主要目标的计划,城镇作战恐怕要是主要的作战模式。城镇里面不仅有日军的工事群,还有大量一样可以作为工事的民居,更多的随时可以作为人质的骨肉同胞。
部队认识敌群之中那一个是中国人,那一个人是日军。但是打出去子弹和炮弹,却是分不清那个是中国人,那个是日军。这一炮下去,死的也许更多是中国同胞。火焰喷射器烧一次,受害的有可能更多的是中国人。
从巴彦塔拉一战看来,日军连同坚守和战术反击之中在已经折损了一个多联队之后,恐怕会在下一步的战斗之中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收缩到工事之内,不会在与抗联进行任何的野战。
巴彦塔拉一战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打的依旧极其惨烈。抗联的攻击速度固然被层层叠叠的永备和半永备工事群、数不清的雷区、以及大量超编配备的机枪和反坦克拖延住,使得攻击速度异常的缓慢,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但是在抗联装甲旅主力和三师部分兵力,在科尔沁左翼中旗正面,以及双辽一线的攻势,对双辽、开鲁正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川并密中将在整个保康、巴彦塔拉战斗进行期间,根本就不敢抽地抽调太多兵力增援。
实际上即便川并密中将在战斗期间全力增援保康至巴彦塔拉一线,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在抗联远程炮火,尤其是一二二火箭炮的严密封锁之下,将增援的兵力送过西辽河。只能利用夜色掩护偷渡的两个中队,对几乎涵盖了整个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战场几乎等于杯水车薪。
在整个战斗期间,除了这两个中队之外,几乎未得到任何有效增援的巴彦塔拉守军,关东军十四师团步兵第十五联队两个步兵大队,五十九联队的一个半步兵中队,以及野炮兵一个中队,东北军杂牌火炮临时编成的野山炮各一个中队,工兵两个中队也全军覆灭。
第1393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
当西辽河北岸最后一声枪声落下之后,部署在西起宝龙山,东北至保康,南至西辽河北岸的巴彦塔拉战场上的三千余日军,除了七十余人被俘之外,自联队长以下全部阵亡。虽然攻势被拖延住了脚步,但是经过苦战陈翰章还是斩掉了川并密的一条臂膀。
在拿下西辽河北岸最后一个日军据点巴彦塔拉之后,除了通辽正面的西辽河北岸,依靠南岸通辽县城之内密集的炮火掩护,日军还控制着一个不大的三角地带作为前哨阵地之外。整个西辽河北岸广大区域,已经被抗联全部收复。
在眼下十四师团只剩下两个联队不到兵力的情况之下,想要将剩余日军调出工事群或是两个县城外作战,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下一步,这个十四师团还有可能将城外的兵力收缩回县城。要想拿下这两地,恐怕这巷战是非打不可了。
在巴彦塔拉一战结束之后,以十四师团现有的兵力还在想控制东起西辽河与东辽河交汇处,西至开鲁新开河东岸广大区域已经不可能。目前以十四师团的兵力,分别控制两座县城以及之间的公路,保证开鲁与通辽两个县城形成一个整体防御态势,才是最佳的选择。
也就是说,部队下一步面对的很有可能是龟缩在两个县城内不出的日军。攻城与巷战,已经是别无选择了。除非陈翰章选择绕开两个县城,调头向东直插昌图、康平或是向西进入阿鲁科尔沁旗,与王光宇所部汇合。
并冒着在迂回的时候被拦腰切断,或是后方被彻底切断,形成绝对孤军作战的风险,放过还有两个步兵联队的十四师团。只是这样虽说可以避免强攻两个县城,避免无辜百姓伤亡,但是却是任何一个指挥员也不可能会去选择的。
沉默良久,陈翰章最终还是下定了最后决心道:“还是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无后坐力炮和十二毫米机枪要尽可能的下发到一线作战连队。在对付日军永备工事的时候,除了爆破手段,要多利用火焰喷射器。”
“还有,将我们手头现有的炸药全部配发给部队。告诉部队多制作一些扫雷工具,还有在突破城墙的时候,尽可能的采取掘壕爆破的手段。在爆破的时候,要尽可能宽的炸开突破口。”
“老刘你将两个师防化连所装备的火焰喷射器,还是全部下发到主攻团,并想办法调剂一批所需汽油。当时告诉部队在进入两个县城之后,在武器的使用上一定要加注意,尽可能的避免伤亡到无辜的百姓。”
“尤其是在使用火焰喷射器和火炮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如果日军工事内,有被利用作为人质的中国百姓,绝对不允许动用。各团不是都有狙击手连吗?将狙击手连全部打乱,以班为建制配备到连一级的部队。”
“要保证每个步兵排,至少有一名狙击手。总部当初为什么为每个团都培训了狙击手,不就是因为前年作战曾经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不用,还准备什么时候使用?如果狙击手不够,就挑选一些枪法好的老兵,作为神枪手采取冷枪的战术专门配合部队营救被困同胞。”
“还有命令部队在作战之中,对于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尤其是炮兵装备,一定要尽可能的利用。炮兵部队要抽调出部分人员随同步兵推进,以便对将缴获的日军火炮,就地转为我军作战支援火炮。”
说到这里,陈翰章看了看面前的刘雁来与王均道:“我不是要与王光宇司令员那边比什么,更不是因为我们这边进展速度落后于林西战场而有什么想法。每个战场所面临的敌情与环境不同,进展的速度也自然不能不同。所以,这些并没有什么好攀比的。”
“林西战场有林西战场的特点,我们这里有我们这里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这边能不能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两个县城,直接关系到总部战略意图的实现。甚至关系到此次会战,能不能达到总部最初预想的目的。”
“最关键的是整个战局的形势变化,也逼着我们不能不加快速度。你们真的以为三号发来的这封电报,就单纯是催促我们加快速度?我们进展如此的缓慢,一号和三号会的确会因为对全局的考虑而有些焦急,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某些原因而逼着我们加快速度。尤其是林西战场那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一号和三号的指挥之下,作战也不是一年了。你们什么时候看到过一号和三号在已经明知道我们这里遭遇到的情况,还不顾部队死活的逼着我们死打硬拼?一号和三号,从来就不讲那种死打硬拼的战术。”
“三号这封电报,是在总部也还未准确的判明敌情变化的情况之下,变相提醒我们周边的敌情即将会有重大变化。我们身边可能围攻上来的日军兵力,恐怕要远远多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以及已经暴露出来的。”
“如果我们在耽搁下去,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就连我们自身都要陷入困境。我们目前所指挥的这支部队,集中了大量的卡车和坦克装甲车辆。而步兵也已经全部更换为清一色的自动火器。”
“这些部队每天油料的消耗,弹药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补给线越来越长,同时十八师团已经插向我们侧后方向的情况之下,一旦补给线被切断,自身携带弹药和物资消耗余烬,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对于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一号和三号还是很清楚的。我想在我们接到这封电报同时,总部肯定已经调整了部署。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进度,以配合总部下一阶段战略意图的展开。”
陈翰章将话说的可谓是相当透,这对于一向少言寡语的他来说还是很难得的。所以刘雁来尽管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按照他的意图给各个部队下达了命令。作为老战友,刘雁来知道陈翰章一旦下定决心,就是一号和三号亲自来了,也不见得能让他改变主意。
其实对于刘雁来来说,他现在依旧还有些的犹豫并非是因为别的原因。他还是有些担心部队在攻城的过程之中,如果还是动用火炮以及火焰喷射器会给两个县城内的百姓带来重大的伤亡。
在自己解释之后刘雁来面上依旧表露出来的犹豫,陈翰章看的很清楚,他也知道让这位二路军出身的老战友犹豫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对于眼下的陈翰章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因为他从郭邴勋发来的这封电报上感觉出来,此次会战真正决战的阶段恐怕即将到来。
整个战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会给自己留下太多,也不可能留给太多的时间,去选择一个更加稳妥的解决办法。只有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自己所部在下一步的决战阶段才能处于进退有余的位置。所以尽管在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在刘雁来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各个部队下达最新作战命令之后。转过身举起望远镜,继续观察正在强渡西辽河的十八师渡河行动的陈翰章,尽管已经下定决心,但是心中却只能摇头感叹此时只能全局为重的自己,在这一战之后会不会后悔。
因为他知道,刘雁来的担心很可能会变成现实。两个面积不大,但是战略位置却相当重要的县城内,更多的是自己的骨肉同胞。一炮下去伤亡更大的,都是那些连最简易的防护工事都没有的国人。
但无论前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有一点陈翰章却是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王光宇那边为了加快速度,将整个林西县城几乎夷为平地。当初内心还有些暗自埋怨他,下手有些太狠了,但是现在看自己还是不如他。
有些事情是逼到眼前没有办法的办法吗,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谁都不想让自己的骨肉同胞,倒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但是整个战局的发展,却由不得你有任何的心慈手软。以日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犹豫倒霉的将会是自己。为了整个战局的发展,自己就算明知道里面是一个火坑,却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跳。
这也许就是战争,一场逼着你明知道你会造成永远的遗憾,但是却仍然不得不去做的战争。而陈翰章更知道的是,如今自己眼前面临的困境对于未来的战斗只能说是一个开头而已。
随着抗联的日益壮大,城市攻坚战是必不可免的。这种投鼠忌器的局面,现在的自己和王光宇遭遇只是一个开头而已。随着战局的发展,抗联今后的遭遇到的类似情况只能会更多。
这次夺取通辽和开鲁一战,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琢磨一下今后进行城市攻坚战时,在遭遇到类似情况的战术该如何的运用。此战是一个考验,但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如果能通过此战解决在攻坚战时,该如何避免误伤,也许这一战的结局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坏。
陈翰章调整部署,在从巴彦塔拉一线完全打开突破口之后,避开两翼和外围的日军,直插纵深日军核心地带的开鲁和通辽两个县城,并切断开鲁和通辽之间的铁路联系。这一手,并未给日军造成太多的麻烦。
因为他在调整部署,他的对手川并密中将也在随着战局的变化,而不约而同的一样在调整部署。面对着战局的恶化,川并密中将反应相当的迅速。这一点,要比他的前任喜多诚一中将要快速的多。
正如陈翰章判断的那样,在巴彦塔拉一线守军全军覆灭,西辽河一线被全线突破之后,十四师团长川并密中将快速的调整了部署。在兵力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之下,十四师团主动放弃了外围大部分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