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案情明朗!(1)
“杀人者是何人?”
“民妇不知,那人罩在一身黑斗篷里,那时屋里没点灯烛,因此没有瞧见容貌。”
“那人的身量呢?”
“中等,比民妇高些。”
暮青闻言沉默了一会儿,问:“后来呢?”
“后来那人便走了,他身后跟着的两人将那凶徒的尸体抬了出去。外头似乎停着马车,天色黑,又隔着院子,民妇没瞧见,但听见了马蹄声。”
“你还听见了什么?”
许氏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没了,人抬出去就走了。民妇回过神儿来,插了院门,抱着孩儿在屋里躲了一宿,直到天亮了,那些人没回来,这才放了心。后来怕那些人再来,民妇便想要搬走,但这屋宅卖不出去,民妇便收拾了家当,将嫁妆拿出来当了银子,去衙门里使了钱财,办了迁去许阳县娘家的路引和文书,抱着孩儿离开了盛京城。”
一晃十几年,她原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想到许阳县的家中会突然来了几位军爷将她带回了盛京,也没想到她怕报复严守当年的事,却还是在路上遇到了劫匪。定是那些人得知她到了都督府,以为她和盘托出了当年之事,才要杀她灭口的!
“当年你在家中,可有听见隔壁院子里有人说话,说些什么?”暮青还有话要问。
许氏却摇了摇头,“民妇身子不好,孩儿又在襁褓中,因此一日里多数时辰是与孩儿在屋里歇着,孩儿睡时,民妇便做些女红手艺,贴补家用。”
“你总有去街上买菜之时吧?”
“有是有,但隔壁院子里白天几乎没声儿,夜里有时民妇起身给孩儿喂夜奶,能隐约听见有马车来去。那些人白天不走动,只有晚上才出去。”
“他们在那院中住了多久?”
“半月左右。”
暮青闻言便沉默了,许氏等了许久也不见她再问,心想她是问完了,但不敢出声,只跪在地上等着。不知多久,暮青起身道:“你歇着吧,你儿子不日便会从许阳县接来府中,你可放心。”
许氏忙叩谢暮青,抬头时见她和元修已出了西厢。
两人去了花厅,刚坐下,暮青便说道:“凶手身份尊贵,年纪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身量约莫五尺二三,不会超过五尺四寸,也就是中等身量。其母常年卧病在榻,他对生母颇有感情,且对元家心怀怨恨。速在盛京城里查找符合上述特征的士族公子,嫡庶不论!”
元修听得发愣,好半天才问:“你怎知?”
“速查!”暮青皱眉道。
元修一噎,但知道她的性子,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出了花厅派人办差,回来后才问:“这回可以说了?”
暮青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盛京天气干燥,她问了许氏不少话,嗓子干得难受,待喝了半盏茶,她才道:“首先,幕后凶手身份尊贵,这点毋庸置疑,否则他难以与勒丹人勾结,也没有能力驱使青蟒帮,更无可能出现在相府别院。”
“其次是他的年纪,那个救了许氏的人应该就是幕后真凶。”
“为何?”
“因为许氏母子在回许阳县的路上没死。”
“听不懂!”元修没好气地道,行军打仗,他战无不胜,从未觉得自己笨,但跟着她办案,总觉得脑子不好使!
“他救了许氏,你不觉得很奇怪?”暮青问。
元修道:“当然奇怪,但他杀了那匪徒未必是为了救许氏,那匪徒一路陪着勒丹人进京,又杀了老多杰,他身量显眼又知道得太多,注定是要被灭口的。那人杀了那匪徒,兴许只是接了上峰之命灭口,而非是为了救许氏。”
那人当时正对许氏欲行不轨之事,男人在行这等事时,最是疏于防范,因此那时正是杀他的机会,凶手便趁机下了手。元修觉得这猜测很合理,但这句他却没明说,她毕竟是女子,尚未出阁,这些事还是能不听就不听。
暮青一心在凶手的心理画像上,没在意元修的神情,继续分析案情,“你说的有道理,那匪徒知道得太多,定会被灭口,但我不认为他会在许氏家中就被灭口。他是青蟒帮的人,青蟒帮是匪帮,事后要将一个匪徒灭口还需在盛京城里?在盛京城里杀了人还要埋,那人身量又高,你不觉得此举甚是麻烦?要将那人灭口,待他回了帮中后,在帮中杀了便可,无声无息,尸体或埋或弃,绝无人管,在盛京还要冒着尸体被发现的风险。”
元修一听,眉头拧起,这才觉出了古怪之处。
“那夜,那人杀那匪徒必是私自行事!假如,他只是个杀手,那么他必不敢不遵主子之令私自处置人。假如他就是一时犯了糊涂救了许氏,你觉得许氏母子活过了那夜,能活着到许阳县吗?想想那另外一家人的下场,幕后真凶只是担心他们在那些日子里听到了什么,在他们举家搬迁的路上便将人灭了口,而许氏那夜亲眼见到了青蟒帮的匪徒被杀,尸体被抬上了马车,你觉得幕后真凶可能会留着她的性命吗?”
当然不可能!
元修沉声问:“那夜救许氏之人真是幕后真凶?”
暮青道:“自然,除了幕后真凶,还有别人能饶许氏母子不死吗?”
若那夜救许氏的只是个下人,回去之后必受处置,而幕后真凶该杀许氏还是会杀的,没有杀只能说明那夜现身救了许氏的就是幕后真凶。
“只是我也没想到,那幕后凶手当时年纪竟那样小,至多是个少年郎。”暮青道。
“少年?”元修不解,“许氏说过,那人身量比她高些,怎会年少?”
“民妇不知,那人罩在一身黑斗篷里,那时屋里没点灯烛,因此没有瞧见容貌。”
“那人的身量呢?”
“中等,比民妇高些。”
暮青闻言沉默了一会儿,问:“后来呢?”
“后来那人便走了,他身后跟着的两人将那凶徒的尸体抬了出去。外头似乎停着马车,天色黑,又隔着院子,民妇没瞧见,但听见了马蹄声。”
“你还听见了什么?”
许氏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没了,人抬出去就走了。民妇回过神儿来,插了院门,抱着孩儿在屋里躲了一宿,直到天亮了,那些人没回来,这才放了心。后来怕那些人再来,民妇便想要搬走,但这屋宅卖不出去,民妇便收拾了家当,将嫁妆拿出来当了银子,去衙门里使了钱财,办了迁去许阳县娘家的路引和文书,抱着孩儿离开了盛京城。”
一晃十几年,她原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想到许阳县的家中会突然来了几位军爷将她带回了盛京,也没想到她怕报复严守当年的事,却还是在路上遇到了劫匪。定是那些人得知她到了都督府,以为她和盘托出了当年之事,才要杀她灭口的!
“当年你在家中,可有听见隔壁院子里有人说话,说些什么?”暮青还有话要问。
许氏却摇了摇头,“民妇身子不好,孩儿又在襁褓中,因此一日里多数时辰是与孩儿在屋里歇着,孩儿睡时,民妇便做些女红手艺,贴补家用。”
“你总有去街上买菜之时吧?”
“有是有,但隔壁院子里白天几乎没声儿,夜里有时民妇起身给孩儿喂夜奶,能隐约听见有马车来去。那些人白天不走动,只有晚上才出去。”
“他们在那院中住了多久?”
“半月左右。”
暮青闻言便沉默了,许氏等了许久也不见她再问,心想她是问完了,但不敢出声,只跪在地上等着。不知多久,暮青起身道:“你歇着吧,你儿子不日便会从许阳县接来府中,你可放心。”
许氏忙叩谢暮青,抬头时见她和元修已出了西厢。
两人去了花厅,刚坐下,暮青便说道:“凶手身份尊贵,年纪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身量约莫五尺二三,不会超过五尺四寸,也就是中等身量。其母常年卧病在榻,他对生母颇有感情,且对元家心怀怨恨。速在盛京城里查找符合上述特征的士族公子,嫡庶不论!”
元修听得发愣,好半天才问:“你怎知?”
“速查!”暮青皱眉道。
元修一噎,但知道她的性子,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出了花厅派人办差,回来后才问:“这回可以说了?”
暮青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盛京天气干燥,她问了许氏不少话,嗓子干得难受,待喝了半盏茶,她才道:“首先,幕后凶手身份尊贵,这点毋庸置疑,否则他难以与勒丹人勾结,也没有能力驱使青蟒帮,更无可能出现在相府别院。”
“其次是他的年纪,那个救了许氏的人应该就是幕后真凶。”
“为何?”
“因为许氏母子在回许阳县的路上没死。”
“听不懂!”元修没好气地道,行军打仗,他战无不胜,从未觉得自己笨,但跟着她办案,总觉得脑子不好使!
“他救了许氏,你不觉得很奇怪?”暮青问。
元修道:“当然奇怪,但他杀了那匪徒未必是为了救许氏,那匪徒一路陪着勒丹人进京,又杀了老多杰,他身量显眼又知道得太多,注定是要被灭口的。那人杀了那匪徒,兴许只是接了上峰之命灭口,而非是为了救许氏。”
那人当时正对许氏欲行不轨之事,男人在行这等事时,最是疏于防范,因此那时正是杀他的机会,凶手便趁机下了手。元修觉得这猜测很合理,但这句他却没明说,她毕竟是女子,尚未出阁,这些事还是能不听就不听。
暮青一心在凶手的心理画像上,没在意元修的神情,继续分析案情,“你说的有道理,那匪徒知道得太多,定会被灭口,但我不认为他会在许氏家中就被灭口。他是青蟒帮的人,青蟒帮是匪帮,事后要将一个匪徒灭口还需在盛京城里?在盛京城里杀了人还要埋,那人身量又高,你不觉得此举甚是麻烦?要将那人灭口,待他回了帮中后,在帮中杀了便可,无声无息,尸体或埋或弃,绝无人管,在盛京还要冒着尸体被发现的风险。”
元修一听,眉头拧起,这才觉出了古怪之处。
“那夜,那人杀那匪徒必是私自行事!假如,他只是个杀手,那么他必不敢不遵主子之令私自处置人。假如他就是一时犯了糊涂救了许氏,你觉得许氏母子活过了那夜,能活着到许阳县吗?想想那另外一家人的下场,幕后真凶只是担心他们在那些日子里听到了什么,在他们举家搬迁的路上便将人灭了口,而许氏那夜亲眼见到了青蟒帮的匪徒被杀,尸体被抬上了马车,你觉得幕后真凶可能会留着她的性命吗?”
当然不可能!
元修沉声问:“那夜救许氏之人真是幕后真凶?”
暮青道:“自然,除了幕后真凶,还有别人能饶许氏母子不死吗?”
若那夜救许氏的只是个下人,回去之后必受处置,而幕后真凶该杀许氏还是会杀的,没有杀只能说明那夜现身救了许氏的就是幕后真凶。
“只是我也没想到,那幕后凶手当时年纪竟那样小,至多是个少年郎。”暮青道。
“少年?”元修不解,“许氏说过,那人身量比她高些,怎会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