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470节
王安石的解释是:“古代什一之税乃是谣传,其实是不可能的。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关市有征,而货有不由关者,举其货,罚其人。那些说古代行什一之税的,是他们读书不细!”
赵顼最后问道:“河北旱情还在持续,从去年七月至今,未下滴雨。跟施政真的没有一点关系?”
王安石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有些鸡同鸭讲:“水旱乃是常数,尧、汤不免。今旱暵虽久,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赵顼忧心忡忡:“我所恐惧的,正为人事之未修。比如会不会是如今取免行钱太重,导致人情咨怨的原因?”
王安石认为赵顼在杞人忧天:“臣没有听说。”
赵顼急了:“怎么会没有听说?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者。”
王安石问道:“哪位近臣?”
换做以往,话题到此就结束了,赵顼一般情况下,是要保护消息提供者的,这次是真有些急了:“是冯京。”
安石哂道:“不得意的士大夫们,多以冯京为归属,因此只有冯京才能听到这种言论,臣未之闻也。”
两人这是第一次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争吵,以往的情况,是王安石一强势,一以辞职相要挟,赵顼立马认怂。
现在的赵顼,有了些自己的判断,就像苏油寓言里那个过河的小马。
新法带给人民的伤害,即便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但是也绝对没有老黄牛说的那么浅。
赵顼之所以要问这么多,是因为最近受到了来自两宫的压力。
就在前几天,他侍候太后至太皇太后宫中起居的时候,太皇太后对他说:“祖宗法度,不宜轻改,听说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赵顼就摇头:“此所以利民,开封府新法得行,百姓们很高兴的。”
太皇太后说道:“开封府新法得行,那是府尹巧意弥补之功。即便是如此,也还是出了很多的乱子。比如那个什么吕嘉问,那种人,王安石为何要用?”
“王安石诚然是很有才学,但是抱怨新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陛下想要保全他,不若暂时外放吧。”
这是绝对的干政了,而且议论的是国家宰相。
赵顼断然拒绝:“群臣惟安石为国家当事。”
岐王赵颢正好在侧,因进言道:“能用的,岂安石一人?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陛下不可不思。”
赵顼顿时怒了:“是我在败坏天下吗?那你来做好了!”
赵颢都吓哭了:“何至于此!”
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不过这也让赵顼对王安石的信心,开始动摇,才有了以上一场询问。
“……小马心里在想,原来这小河啊,既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但是也绝对没有老黄牛说的那么浅。”
苏油在散花楼上,一边摇着摇椅,看着码头大钟楼下忙碌的人群,一边给怀里的扁罐翻着连环画讲故事。
苏家的教育与别的家族不同,连环画这样的东西,他们就没有。
还有很多益智类的玩具,他们也没有。
两岁多的小孩,已经能认得很多的动物,苏油也不知道扁罐听不听得懂他的故事,不过晚间父子俩在床上乱七八糟讨论的时候,扁罐也能想起来不少故事情节。
有时候还要故意歪楼,自己进行创作,比如之前小松鼠的朋友没淹死,被大金鱼救了,还送了他金斧头银斧头之类……
每到这种时候,石薇的心就很软很甜蜜,因为这些故事,很多苏油都给她讲过,不过那个时候苏油很穷,不可能给她制作连环画这种神奇的东西。
大宋现在也不是没有连环画,不过多被用歪了,苏油扫荡开封府,收缴了不少春宫图。
图的质量其实相当不错,于是苏油将制作者抓来,问他是要打板子还是认罚。
打板子的话,六十大板,然后发往府界编管,给运河淘泥;认罚的话,程家提供上等笔墨纸张,苏油提供故事,你给我画出来。
当然认罚,于是《苏探花寓言故事》就新鲜热辣出炉了。
程文应觉得挺好,干脆开了蜡刻,印刷起了故事书——将这玩意儿取名叫“设色绘本”。
当然不能是《苏探花寓言故事》这种卖不出去的东西,“设色绘本”第一套,就是《山海经》。
这部书在如今宋人知识分子眼里,已经落下神坛,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里边记载的山川地理位置,谬误很大。
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猎奇的心理,因为里边的图画非常精美,和寻常匠人的木版雕刻不一样,是充满人文气息的高手所作。
加上图画设了五色,很多外地商贾蜂拥抢购,汴京人见多识广不好骗,但是完全可以运去外路发财!
一艘眉山型纵帆船出现在了河道上,苏油抱起扁罐:“翁翁来了,扁罐我们接翁翁去。”
三月里的汴京,气候宜人,花团锦簇,汴州新堤上的花卉开得争艳。
这是形象工程,要新种的树开花是来不及了,因此苏油挪了一些草本和灌木充数。
不过形成规模之后,还是很受汴京居民们喜爱的。
八公就是这样一路看过来,直到看到码头上的那座大钟楼,不由得赞叹道:“这就是那可以报时的大钟?天神爷那指针都得有一人高吧?”
薛忠在一边笑道:“是了,这便是恩公主持建造的,报点儿准着呢,还有司天监的受时官专门伺候。我们是第一批放闸过来的,到码头正是辰正。看,那边少保和郡君,还有小公子,都在码头上候着你呢!”
八公就抱怨:“河上面风大,抱孩子上码头来作甚?!”
“可不是咋地。”薛忠嘴上这样附和,心里却暗自腹诽,老人家,当年恩公才几岁,被你丢他一个人在眉山混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大船靠上了河边的趸船,船夫开始系缆绳搭跳板,市易司和三司的官员上船验货,检查印花税票,林二蛮手底下的力夫们开始拖着大板车过来卸货。
铜器压舱,就占不了多少体积,因此运铜船空间就宽敞,这也是苏油特意安排的,让八公路上舒适。
薛忠扶着八公下船,苏油上前,眼眶有些湿润:“八公,你可算是愿意来了。”
石薇抱着扁罐上前:“新妇和扁罐,给八公问安,路上挺好的?”
八公嘴唇有些颤抖,想伸手抱扁罐,又感觉肯定抱不动,赶紧一挥手找话掩饰:“给油娃抱啊,大男人在一边甩着手!”
苏油笑嘻嘻搀扶着他:“先去眉山会所,给你老接风洗尘,我这不是要扶你吗?不远,我们上车一会儿就到。”
八公说道:“不用,船上拘了两个月,正好走一走松快,我还没到要人扶的时候。”
苏油赶紧招呼张麒:“把扁罐的推车推过来。”
八公背着手看苏油将扁罐放进小推车里:“你还真会偷懒……呵呵呵,小七都留上胡子了,好,娃子们都大了,真好啊……”
苏油推着推车,和八公并肩走在汴京街头,石薇和张麒在后边跟着,听苏油给八公介绍汴京城里边的风物。
汴京码头过来就是大州桥,州桥用木柱交搭而成,构思巧妙,不用一枚钉子而牢固非常,形成一个大拱,横跨汴京两岸。
苏油对八公介绍:“这桥是我们眉山青神的名臣陈公弼所造的格式,如今诸处河流,都按此式修造桥梁。”
八公笑道:“知道,陈季常的爹,季常每年还来眉山看望我,他爹也是大能人。”
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
陈希亮已经退休好多年了,不过去年还给苏油寄来了他的著作——《制器尚象论》。
制器尚象是一个论点,意思是古人创制器物,是根据周易的易象卦图启发所得。
比如“离”卦,外实内虚,古人就是根据这个卦象,发明了渔网。
比如耕地用的木耒,取于“益”卦,益卦上巽木,下震动,互艮为手,互坤为地。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陈希亮认为,从这个观点解释易经,易经就是一部总结自然规律的书。
而《易卦》,则是讲解如何利用总结出来的规律,为人谋利的方法论。
所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系上·十一章》解释得很清楚。
苏油觉得这个理论稍微有些粗糙,还不够那么精细,但是人家老头就是用这套方法论,发明了摆在他面前的这座飞架汴河的虹桥,用较短的材料,完成了大的跨度架构,实锤面前你还能怎么说?也不得不服。
不过这些理论上的争议也和八公说不着,苏油只捡着开封府的热闹,一路与八公讲解。
八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怎么一路的人都让着我们走?这样不好,打仲先公起,苏家都是让着别人先走的。”
苏油有些无语:“这个真没有办法,八公你怕是忘了,这城如今归我管辖,没打出仪仗旗牌,都是失仪了。”
八公这才一跺脚:“嗨!你不说我都没反应过来。”
苏油在心里偷偷翻白眼,你怕不是没反应过来,你怕是喜欢听我说这个。
八公说道:“不打旗牌好,亲民。苏家到了你和九二九三这两辈儿,算是出头了。”
苏油说道:“所以说嫂嫂是苏家大功臣。不过蜀中老话说的好,条条蛇儿都咬人,出头也有出头的麻烦。”
“子瞻不就是得罪了当朝,去了杭州做通判,子由如今也刚被文太尉征辟到了河阳当学官。”
八公说道:“我是真没想到你们读书能读出这么大的出息,其实就九三那样当学官才好。朝中的事情,变得老快,一会让种茶,一会让改桑,一会又让种茶,唉……”
苏油问道:“可龙里也这样吗?”
八公摆手:“可龙里也不靠那两百亩地过活,元贞和阿弥给我寻来大理的一种香稻种子,现在都种那个,那是真香啊,这次也给你们带了一些。”
“至于田埂上,种些桑树应付衙门,山上的茶园,反正我们也不卖自己喝,他们也管不着。”
“对了,你能不能让太守们没事儿就别来看我?我一个孤老头子有啥好看的?他们之乎者也那一套也听不明白,没得给你丢脸。”
苏油笑了:“这个真跟我没关系,是你老人家德高望重。乡野耆老嘛,我在地方上一样得每年造访,朝廷制度如此,八公你可不能搞特殊。”
开什么玩笑,当朝少保的尊长,地方官不拍马屁才怪了,也就是八公镇得住,不然可龙里苏家,不知道要占多大的良田,眉山城直接几家分了得了。
八公还守着后山两百亩地不增不扩,这点很好。
说着聊着,就来到了散花楼方知味,石富,程文应和史洞修上来接着,石通,陈昭明,文同跟在后边。
程文应笑道:“老哥哥也,你可算是愿意出来看看了……”
八公看着两位也是开心:“两位太爷,可是有好些年月没见了。天子脚下就是不同,越见富态。”
史洞修笑道:“这话说老程合适,我可不像他。”
程文应怼他:“你每晚少敲点算盘,也不至于瘦成老猴。”
史洞修说道:“赶紧往里进吧,还好些人等着呢。”
进入苏油的包厢,果然小妹,绿箬等女眷也在,这时也过来拜见。
又是好一通热闹,八公伸手指逗弄襁褓里的陈梧:“听说小名叫小椅子?噜噜噜……真乖,小小年纪就会给翁翁写信呢!”
陈昭明张了张嘴,终于还是在小妹的目光下屈从了,这下小椅子这小名真摆脱不掉了!
菜上来了,男女分桌,大家开始高谈阔论。
赵顼最后问道:“河北旱情还在持续,从去年七月至今,未下滴雨。跟施政真的没有一点关系?”
王安石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有些鸡同鸭讲:“水旱乃是常数,尧、汤不免。今旱暵虽久,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赵顼忧心忡忡:“我所恐惧的,正为人事之未修。比如会不会是如今取免行钱太重,导致人情咨怨的原因?”
王安石认为赵顼在杞人忧天:“臣没有听说。”
赵顼急了:“怎么会没有听说?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者。”
王安石问道:“哪位近臣?”
换做以往,话题到此就结束了,赵顼一般情况下,是要保护消息提供者的,这次是真有些急了:“是冯京。”
安石哂道:“不得意的士大夫们,多以冯京为归属,因此只有冯京才能听到这种言论,臣未之闻也。”
两人这是第一次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争吵,以往的情况,是王安石一强势,一以辞职相要挟,赵顼立马认怂。
现在的赵顼,有了些自己的判断,就像苏油寓言里那个过河的小马。
新法带给人民的伤害,即便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但是也绝对没有老黄牛说的那么浅。
赵顼之所以要问这么多,是因为最近受到了来自两宫的压力。
就在前几天,他侍候太后至太皇太后宫中起居的时候,太皇太后对他说:“祖宗法度,不宜轻改,听说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赵顼就摇头:“此所以利民,开封府新法得行,百姓们很高兴的。”
太皇太后说道:“开封府新法得行,那是府尹巧意弥补之功。即便是如此,也还是出了很多的乱子。比如那个什么吕嘉问,那种人,王安石为何要用?”
“王安石诚然是很有才学,但是抱怨新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陛下想要保全他,不若暂时外放吧。”
这是绝对的干政了,而且议论的是国家宰相。
赵顼断然拒绝:“群臣惟安石为国家当事。”
岐王赵颢正好在侧,因进言道:“能用的,岂安石一人?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陛下不可不思。”
赵顼顿时怒了:“是我在败坏天下吗?那你来做好了!”
赵颢都吓哭了:“何至于此!”
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不过这也让赵顼对王安石的信心,开始动摇,才有了以上一场询问。
“……小马心里在想,原来这小河啊,既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但是也绝对没有老黄牛说的那么浅。”
苏油在散花楼上,一边摇着摇椅,看着码头大钟楼下忙碌的人群,一边给怀里的扁罐翻着连环画讲故事。
苏家的教育与别的家族不同,连环画这样的东西,他们就没有。
还有很多益智类的玩具,他们也没有。
两岁多的小孩,已经能认得很多的动物,苏油也不知道扁罐听不听得懂他的故事,不过晚间父子俩在床上乱七八糟讨论的时候,扁罐也能想起来不少故事情节。
有时候还要故意歪楼,自己进行创作,比如之前小松鼠的朋友没淹死,被大金鱼救了,还送了他金斧头银斧头之类……
每到这种时候,石薇的心就很软很甜蜜,因为这些故事,很多苏油都给她讲过,不过那个时候苏油很穷,不可能给她制作连环画这种神奇的东西。
大宋现在也不是没有连环画,不过多被用歪了,苏油扫荡开封府,收缴了不少春宫图。
图的质量其实相当不错,于是苏油将制作者抓来,问他是要打板子还是认罚。
打板子的话,六十大板,然后发往府界编管,给运河淘泥;认罚的话,程家提供上等笔墨纸张,苏油提供故事,你给我画出来。
当然认罚,于是《苏探花寓言故事》就新鲜热辣出炉了。
程文应觉得挺好,干脆开了蜡刻,印刷起了故事书——将这玩意儿取名叫“设色绘本”。
当然不能是《苏探花寓言故事》这种卖不出去的东西,“设色绘本”第一套,就是《山海经》。
这部书在如今宋人知识分子眼里,已经落下神坛,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里边记载的山川地理位置,谬误很大。
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猎奇的心理,因为里边的图画非常精美,和寻常匠人的木版雕刻不一样,是充满人文气息的高手所作。
加上图画设了五色,很多外地商贾蜂拥抢购,汴京人见多识广不好骗,但是完全可以运去外路发财!
一艘眉山型纵帆船出现在了河道上,苏油抱起扁罐:“翁翁来了,扁罐我们接翁翁去。”
三月里的汴京,气候宜人,花团锦簇,汴州新堤上的花卉开得争艳。
这是形象工程,要新种的树开花是来不及了,因此苏油挪了一些草本和灌木充数。
不过形成规模之后,还是很受汴京居民们喜爱的。
八公就是这样一路看过来,直到看到码头上的那座大钟楼,不由得赞叹道:“这就是那可以报时的大钟?天神爷那指针都得有一人高吧?”
薛忠在一边笑道:“是了,这便是恩公主持建造的,报点儿准着呢,还有司天监的受时官专门伺候。我们是第一批放闸过来的,到码头正是辰正。看,那边少保和郡君,还有小公子,都在码头上候着你呢!”
八公就抱怨:“河上面风大,抱孩子上码头来作甚?!”
“可不是咋地。”薛忠嘴上这样附和,心里却暗自腹诽,老人家,当年恩公才几岁,被你丢他一个人在眉山混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大船靠上了河边的趸船,船夫开始系缆绳搭跳板,市易司和三司的官员上船验货,检查印花税票,林二蛮手底下的力夫们开始拖着大板车过来卸货。
铜器压舱,就占不了多少体积,因此运铜船空间就宽敞,这也是苏油特意安排的,让八公路上舒适。
薛忠扶着八公下船,苏油上前,眼眶有些湿润:“八公,你可算是愿意来了。”
石薇抱着扁罐上前:“新妇和扁罐,给八公问安,路上挺好的?”
八公嘴唇有些颤抖,想伸手抱扁罐,又感觉肯定抱不动,赶紧一挥手找话掩饰:“给油娃抱啊,大男人在一边甩着手!”
苏油笑嘻嘻搀扶着他:“先去眉山会所,给你老接风洗尘,我这不是要扶你吗?不远,我们上车一会儿就到。”
八公说道:“不用,船上拘了两个月,正好走一走松快,我还没到要人扶的时候。”
苏油赶紧招呼张麒:“把扁罐的推车推过来。”
八公背着手看苏油将扁罐放进小推车里:“你还真会偷懒……呵呵呵,小七都留上胡子了,好,娃子们都大了,真好啊……”
苏油推着推车,和八公并肩走在汴京街头,石薇和张麒在后边跟着,听苏油给八公介绍汴京城里边的风物。
汴京码头过来就是大州桥,州桥用木柱交搭而成,构思巧妙,不用一枚钉子而牢固非常,形成一个大拱,横跨汴京两岸。
苏油对八公介绍:“这桥是我们眉山青神的名臣陈公弼所造的格式,如今诸处河流,都按此式修造桥梁。”
八公笑道:“知道,陈季常的爹,季常每年还来眉山看望我,他爹也是大能人。”
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
陈希亮已经退休好多年了,不过去年还给苏油寄来了他的著作——《制器尚象论》。
制器尚象是一个论点,意思是古人创制器物,是根据周易的易象卦图启发所得。
比如“离”卦,外实内虚,古人就是根据这个卦象,发明了渔网。
比如耕地用的木耒,取于“益”卦,益卦上巽木,下震动,互艮为手,互坤为地。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陈希亮认为,从这个观点解释易经,易经就是一部总结自然规律的书。
而《易卦》,则是讲解如何利用总结出来的规律,为人谋利的方法论。
所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系上·十一章》解释得很清楚。
苏油觉得这个理论稍微有些粗糙,还不够那么精细,但是人家老头就是用这套方法论,发明了摆在他面前的这座飞架汴河的虹桥,用较短的材料,完成了大的跨度架构,实锤面前你还能怎么说?也不得不服。
不过这些理论上的争议也和八公说不着,苏油只捡着开封府的热闹,一路与八公讲解。
八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怎么一路的人都让着我们走?这样不好,打仲先公起,苏家都是让着别人先走的。”
苏油有些无语:“这个真没有办法,八公你怕是忘了,这城如今归我管辖,没打出仪仗旗牌,都是失仪了。”
八公这才一跺脚:“嗨!你不说我都没反应过来。”
苏油在心里偷偷翻白眼,你怕不是没反应过来,你怕是喜欢听我说这个。
八公说道:“不打旗牌好,亲民。苏家到了你和九二九三这两辈儿,算是出头了。”
苏油说道:“所以说嫂嫂是苏家大功臣。不过蜀中老话说的好,条条蛇儿都咬人,出头也有出头的麻烦。”
“子瞻不就是得罪了当朝,去了杭州做通判,子由如今也刚被文太尉征辟到了河阳当学官。”
八公说道:“我是真没想到你们读书能读出这么大的出息,其实就九三那样当学官才好。朝中的事情,变得老快,一会让种茶,一会让改桑,一会又让种茶,唉……”
苏油问道:“可龙里也这样吗?”
八公摆手:“可龙里也不靠那两百亩地过活,元贞和阿弥给我寻来大理的一种香稻种子,现在都种那个,那是真香啊,这次也给你们带了一些。”
“至于田埂上,种些桑树应付衙门,山上的茶园,反正我们也不卖自己喝,他们也管不着。”
“对了,你能不能让太守们没事儿就别来看我?我一个孤老头子有啥好看的?他们之乎者也那一套也听不明白,没得给你丢脸。”
苏油笑了:“这个真跟我没关系,是你老人家德高望重。乡野耆老嘛,我在地方上一样得每年造访,朝廷制度如此,八公你可不能搞特殊。”
开什么玩笑,当朝少保的尊长,地方官不拍马屁才怪了,也就是八公镇得住,不然可龙里苏家,不知道要占多大的良田,眉山城直接几家分了得了。
八公还守着后山两百亩地不增不扩,这点很好。
说着聊着,就来到了散花楼方知味,石富,程文应和史洞修上来接着,石通,陈昭明,文同跟在后边。
程文应笑道:“老哥哥也,你可算是愿意出来看看了……”
八公看着两位也是开心:“两位太爷,可是有好些年月没见了。天子脚下就是不同,越见富态。”
史洞修笑道:“这话说老程合适,我可不像他。”
程文应怼他:“你每晚少敲点算盘,也不至于瘦成老猴。”
史洞修说道:“赶紧往里进吧,还好些人等着呢。”
进入苏油的包厢,果然小妹,绿箬等女眷也在,这时也过来拜见。
又是好一通热闹,八公伸手指逗弄襁褓里的陈梧:“听说小名叫小椅子?噜噜噜……真乖,小小年纪就会给翁翁写信呢!”
陈昭明张了张嘴,终于还是在小妹的目光下屈从了,这下小椅子这小名真摆脱不掉了!
菜上来了,男女分桌,大家开始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