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节
荣九远远看着,眼珠子都要掉地上。
一场危机,就这样轻描淡写就被程卿化解了吗?
“还只剩一件裘衣,这种话,那些流民也信……”
程卿好歹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就算拿不出十万两银子,也不知有多少人争着要送银子给程卿花。
一路南下,运河两岸的商人捐银子赈灾,难道私下里没送过银子给程卿?
程卿的谎话实在太拙劣了!
程知绪也将一切看在眼里。
见荣九愤愤不平,程知绪反问他:“如果你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同样是来淮南赈灾,愿意像程卿一样为了阻止时疫丢官吗?”
荣九第一反应是摇头,又怕程知绪对他有坏印象,还想解释几句,程知绪却打断他:
“不必解释,本官和你一样也不愿意。本官在科考上的天资不如程卿,十多年寒窗苦读才换来入仕的资格,如今官居三品更是得来不易,自是舍不得为了素不相识的流民去冒险……但程卿敢,所以程卿求仁得仁,他现在不管说什么,流民都愿意信他!”
流民们肯定不聪明,容易摆弄,否则也不会听人一撺掇,就要去京城敲登闻鼓为程卿喊冤。
真要让流民上京敲登闻鼓,程卿的仕途就彻底完了。
但正因为流民们不聪明,一旦他们信任程卿了,那就是程卿说什么,他们都会信!
程知绪对程卿从冷眼旁观到感慨万千。
大哥程知远虽然死得早,有程卿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也值得啊!
说不定还要沾程卿的光青史留名……程知绪以前还劝程珪,让程珪别和程卿比,大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人。
现在看来他没说错,是不该比,因为程珪远不如程卿,哪怕程珪娶了高首辅的孙女,程卿现在被贬为庶民,程珪仍然和程卿差远了。
仅仅是贬为庶民,意味着皇帝要压程卿几年。
可皇帝一边贬程卿为庶民,一边又派程卿去淮南平叛前线,摆明是要让程卿立功。
程卿甚至都不需要做太多,安安稳稳从淮南前线活着回京城就会升官!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念,把皇帝的旨意解读成了不同的两种意思。程卿觉得皇帝是先抑后扬,刻意施恩,是在想屁吃!在程知绪这里,却看出了皇帝对程卿的爱护。
程卿这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以前只是祥瑞,是摆设。
走了淮南这一遭,程卿才算真正入了皇帝的眼!
程知绪带着荣九走过去,程卿正好演完,瞧见程知绪,程卿一下就乐了,郑重向一群流民介绍:
“这位是吏部侍郎程大人,朝廷的三品大员,也是我的亲叔叔。等我离开了五河县,我二叔也会照拂好大家!”
有需要时是亲二叔,不需要时是程侍郎。
程知绪早就明白程卿的套路,现在已是波澜不惊,少不得要陪程卿演一场,让跪了一地的流民赶紧起来。
程知绪是特意来交待程卿的,五河县外的流民,程知绪可以照拂,他本就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在物资充沛之时,不会眼睁睁看着流民饿死、冻死。
甚至是程卿一直坚持在做的防疫治疫,程知绪都可以继续做下去。
亲力亲为不至于,但他可以派人监督。
程知绪这么有诚意,程卿觉得这人对她有所求。
“二叔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小侄若是能办到,一定为二叔办到。”
她要是办不到,那就只能说抱歉了,不可能因为程知绪愿意照拂流民,程卿就为对方赴汤蹈火,或者答应对方不合情理的要求。
程知绪笑笑,“你放心,本官不为难你。本官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此去淮南谨慎行事,你可以不看重自己的命,但你身后还有整个南仪程氏。”
程知绪是怕程卿胆大妄为,连累全族。
二房虽然分家了,大家仍然同属一族,仍是血亲。
程卿要是犯下大罪,二房很大概率逃不脱。
程卿没想到程知绪居然真的只有这一个要求。
果然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因为自己太能折腾,程侍郎已经怕了她……这是个好兆头哇,程卿立刻得寸进尺,神神秘秘将程知绪请到一边。
“二叔,小侄有个疑问已存在许久,不知二叔能否为小侄解惑?”
“说。”
“小侄回南仪后,不止一次听说我爹少有才名,不到二十岁就中举,二叔可知我爹为何不继续参加科考?”
“……”
打死程知绪都没想到,程卿神神秘秘是要问这件事。
程知绪觉得程卿可能有什么误会,俩人外人面前演绎叔侄情深可以,他俩究竟有几分叔侄情,程卿心里没数?!
见程知绪冷了脸,程卿赶紧解释:“二叔,小侄绝非刻意重提旧事找麻烦,也不是指责祖母不分家财给我爹,当年的分家条件我爹自己都接受,小侄不会为了一点铜臭之物翻旧账,小侄是真的心有疑惑……南仪县的人说我爹分家之后远走,困于生计,早早谋了个小官入仕,小侄不太信这样的说法,我爹没从二房带走银钱,尚有原配夫人的丰厚的嫁妆,不至于连继续科考的银子都掏不出来。”
程卿觉得不是缺钱。
也不认为朱老夫人有那么厉害。
一个继室,能让嫡长子净身出户就够牛逼了,少不得要靠当时当族长的程大老爷帮忙。
但朱老夫人可以不分家产给程知远,却拦不住程知远进京赶考,朱老夫人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二十多年以前,南仪程氏在朝堂也不如今日,没有像程六老爷那样做到六部尚书的大官,程知远要是真想参加会试,族里打压他,还有同年可以帮他。
所以程知远为什么不继续科考?
程卿觉得解开这个谜团,就能解开她为何会中毒,以及何望春和黎老头那伙人到底想做什么。
程卿和程知绪这对塑料叔侄,从在南仪县第一次见面起,程卿就没用过这么诚恳的语气和程知绪说话。
他们相互有蔑视,有敌对,有警惕,唯独没有叔侄亲情。
程卿的话,将程知绪的思绪带回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程知绪只有十来岁,而他大哥程知远,是南仪有名的才子,少年举人,外出游学一年多后归来,南仪县的媒婆踏破了二房的门槛……
第525章 :你算是问对人了(1更)
二十多年前,程知绪只有十来岁。
那一年,大哥程知远游学归来,南仪县的媒婆踏破了二房门槛,
少年举人,风仪出众,走在街上不仅是待字闺中的小娘子们会偷看,上到大娘,下到刚成婚的小媳妇们都愿意多看两眼。
其实程知绪那时候并不是十分仇视程知远,虽然母亲朱氏经常背地里教他要和程知远争,但程知绪只有十来岁,对家产什么的没有成年人那么看重。
他即便要和程知远争,争的也不该是二房的家业,而是别的一些东西,比如外人的赞誉、看重之类的。
有个优秀的大哥,还不是同一个娘生的,程知远就是程知绪的标杆,他想和大哥亲近,又受到了亲娘的影响,对程知远是崇拜中又带点敌对情绪。
程知远是原配嫡子,朱氏是继室。
朱氏要是没有儿子,会捧着程知远,朱氏有了儿子,还是两个,程知远就成了朱氏眼里的绊脚石、拦路虎,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氏越是打压,程知远逆境成长,反而越是优秀。
二十多年后,孟怀谨在南仪县有多受欢迎,当年的程知远也不遑多让。
程知远外出游学回到南仪,程知绪眼巴巴看着,别别扭扭想和大哥亲近,然而程知远不知在忙什么,每日早出晚归,并不在家待,更是拒绝了那些来做媒的人。
后来,程知远自己相中了齐氏。
程二老爷不想和齐家结亲,不同意这门亲事,数次训斥程知远,程知远坚持要娶齐氏,和程二老爷闹翻了。
去齐家下聘,是程知远用早逝生母的嫁妆自行筹措的。
齐氏进门后,与程知远夫妻恩爱,对公婆孝顺,对家里的小叔子、小姑子也关怀备至……二十多年过去了,程知绪都还记得这个大嫂。
大概是对齐氏有好感,程知绪对程知远续娶的柳氏就不太看得上眼,哪怕柳氏现在是四品恭人,程知绪仍觉得柳氏不如齐氏大气。
但不管齐氏做的再好,就是讨不到公婆喜欢,别家新媳顶多被婆婆刁难,到齐氏这里,却连公公都不喜欢她,她的日子自然艰难。
程知绪也承认,这其中有他娘朱氏的“功劳”,有个存心挑拨的继婆婆梗在中间,齐氏再怎么好,程二老爷也不会改变成见。
齐氏受气,激怒了程知远,程知远说程二老爷既是不喜他们夫妻俩,那就让他们夫妻俩分府单过。
程二老爷大怒,骂程知远是不孝畜生。
族里当时对程知远很看好,族长程大老爷几次上门调和程知远父子的矛盾都收效甚微,父子俩越闹越僵。
后来程二老爷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很快离世,闭眼之前还在骂程知远是逆子,说程知远不休齐氏,自己就死不瞑目。
程知远当然不同意。
程二老爷断了气,朱氏立刻闹了起来,说是程知远气死了亲爹,这样忤逆不孝的人,就应该被除族。
程大老爷来主持公道,问程知远可有自辩之词,程知远不承认忤逆,程大老爷说那就休了齐氏。
程知远不应。
朱氏要将此事闹得人尽皆知,被程大老爷阻止。
程大老爷骂程知远枉为人子,现在程二老爷被气死了,自己这个当大伯的就成全程知远,让程知远带着齐氏滚出二房。
“你一直想分家,那就分!”
“你不听你爹的话,也别拿你爹的钱,带着齐氏有多远滚多远!”
程知远也硬气,真的没要二房半点家产,带着齐氏就走了。
程知绪年纪不大,程知远的事轮不到他插嘴,如今程知远和齐氏人都死了,主持分家的程大老爷也离世,当年那个既崇拜大哥,又敌视大哥的孩童,已成了今日的三品大员,看待问题早已不仅流于表面。
程卿忽然追问当年的事,程知绪其实也有疑问。
当年齐家虽然不如南仪程氏,也不算太差,抬头嫁女低头娶媳,程二老爷到底为什么看不上齐氏?
程知绪觉得程二老爷不算是被气死的,每年死于风寒的人都有不少,程二老爷只是其中一个。
不过程知远是真的倔,面对程大老爷的质问也不低头。
程大老爷大概是想让程知远服软,才说一分家财都不给……程知远居然真的一两银子都不要就带着齐氏走了。
所以程知远为什么不继续参加科考,说实话,这是程知绪至今都没想通的谜团。
那么爱重齐氏,却不给齐氏挣凤冠霞帔?
一场危机,就这样轻描淡写就被程卿化解了吗?
“还只剩一件裘衣,这种话,那些流民也信……”
程卿好歹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就算拿不出十万两银子,也不知有多少人争着要送银子给程卿花。
一路南下,运河两岸的商人捐银子赈灾,难道私下里没送过银子给程卿?
程卿的谎话实在太拙劣了!
程知绪也将一切看在眼里。
见荣九愤愤不平,程知绪反问他:“如果你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同样是来淮南赈灾,愿意像程卿一样为了阻止时疫丢官吗?”
荣九第一反应是摇头,又怕程知绪对他有坏印象,还想解释几句,程知绪却打断他:
“不必解释,本官和你一样也不愿意。本官在科考上的天资不如程卿,十多年寒窗苦读才换来入仕的资格,如今官居三品更是得来不易,自是舍不得为了素不相识的流民去冒险……但程卿敢,所以程卿求仁得仁,他现在不管说什么,流民都愿意信他!”
流民们肯定不聪明,容易摆弄,否则也不会听人一撺掇,就要去京城敲登闻鼓为程卿喊冤。
真要让流民上京敲登闻鼓,程卿的仕途就彻底完了。
但正因为流民们不聪明,一旦他们信任程卿了,那就是程卿说什么,他们都会信!
程知绪对程卿从冷眼旁观到感慨万千。
大哥程知远虽然死得早,有程卿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也值得啊!
说不定还要沾程卿的光青史留名……程知绪以前还劝程珪,让程珪别和程卿比,大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人。
现在看来他没说错,是不该比,因为程珪远不如程卿,哪怕程珪娶了高首辅的孙女,程卿现在被贬为庶民,程珪仍然和程卿差远了。
仅仅是贬为庶民,意味着皇帝要压程卿几年。
可皇帝一边贬程卿为庶民,一边又派程卿去淮南平叛前线,摆明是要让程卿立功。
程卿甚至都不需要做太多,安安稳稳从淮南前线活着回京城就会升官!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念,把皇帝的旨意解读成了不同的两种意思。程卿觉得皇帝是先抑后扬,刻意施恩,是在想屁吃!在程知绪这里,却看出了皇帝对程卿的爱护。
程卿这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以前只是祥瑞,是摆设。
走了淮南这一遭,程卿才算真正入了皇帝的眼!
程知绪带着荣九走过去,程卿正好演完,瞧见程知绪,程卿一下就乐了,郑重向一群流民介绍:
“这位是吏部侍郎程大人,朝廷的三品大员,也是我的亲叔叔。等我离开了五河县,我二叔也会照拂好大家!”
有需要时是亲二叔,不需要时是程侍郎。
程知绪早就明白程卿的套路,现在已是波澜不惊,少不得要陪程卿演一场,让跪了一地的流民赶紧起来。
程知绪是特意来交待程卿的,五河县外的流民,程知绪可以照拂,他本就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在物资充沛之时,不会眼睁睁看着流民饿死、冻死。
甚至是程卿一直坚持在做的防疫治疫,程知绪都可以继续做下去。
亲力亲为不至于,但他可以派人监督。
程知绪这么有诚意,程卿觉得这人对她有所求。
“二叔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小侄若是能办到,一定为二叔办到。”
她要是办不到,那就只能说抱歉了,不可能因为程知绪愿意照拂流民,程卿就为对方赴汤蹈火,或者答应对方不合情理的要求。
程知绪笑笑,“你放心,本官不为难你。本官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此去淮南谨慎行事,你可以不看重自己的命,但你身后还有整个南仪程氏。”
程知绪是怕程卿胆大妄为,连累全族。
二房虽然分家了,大家仍然同属一族,仍是血亲。
程卿要是犯下大罪,二房很大概率逃不脱。
程卿没想到程知绪居然真的只有这一个要求。
果然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因为自己太能折腾,程侍郎已经怕了她……这是个好兆头哇,程卿立刻得寸进尺,神神秘秘将程知绪请到一边。
“二叔,小侄有个疑问已存在许久,不知二叔能否为小侄解惑?”
“说。”
“小侄回南仪后,不止一次听说我爹少有才名,不到二十岁就中举,二叔可知我爹为何不继续参加科考?”
“……”
打死程知绪都没想到,程卿神神秘秘是要问这件事。
程知绪觉得程卿可能有什么误会,俩人外人面前演绎叔侄情深可以,他俩究竟有几分叔侄情,程卿心里没数?!
见程知绪冷了脸,程卿赶紧解释:“二叔,小侄绝非刻意重提旧事找麻烦,也不是指责祖母不分家财给我爹,当年的分家条件我爹自己都接受,小侄不会为了一点铜臭之物翻旧账,小侄是真的心有疑惑……南仪县的人说我爹分家之后远走,困于生计,早早谋了个小官入仕,小侄不太信这样的说法,我爹没从二房带走银钱,尚有原配夫人的丰厚的嫁妆,不至于连继续科考的银子都掏不出来。”
程卿觉得不是缺钱。
也不认为朱老夫人有那么厉害。
一个继室,能让嫡长子净身出户就够牛逼了,少不得要靠当时当族长的程大老爷帮忙。
但朱老夫人可以不分家产给程知远,却拦不住程知远进京赶考,朱老夫人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二十多年以前,南仪程氏在朝堂也不如今日,没有像程六老爷那样做到六部尚书的大官,程知远要是真想参加会试,族里打压他,还有同年可以帮他。
所以程知远为什么不继续科考?
程卿觉得解开这个谜团,就能解开她为何会中毒,以及何望春和黎老头那伙人到底想做什么。
程卿和程知绪这对塑料叔侄,从在南仪县第一次见面起,程卿就没用过这么诚恳的语气和程知绪说话。
他们相互有蔑视,有敌对,有警惕,唯独没有叔侄亲情。
程卿的话,将程知绪的思绪带回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程知绪只有十来岁,而他大哥程知远,是南仪有名的才子,少年举人,外出游学一年多后归来,南仪县的媒婆踏破了二房的门槛……
第525章 :你算是问对人了(1更)
二十多年前,程知绪只有十来岁。
那一年,大哥程知远游学归来,南仪县的媒婆踏破了二房门槛,
少年举人,风仪出众,走在街上不仅是待字闺中的小娘子们会偷看,上到大娘,下到刚成婚的小媳妇们都愿意多看两眼。
其实程知绪那时候并不是十分仇视程知远,虽然母亲朱氏经常背地里教他要和程知远争,但程知绪只有十来岁,对家产什么的没有成年人那么看重。
他即便要和程知远争,争的也不该是二房的家业,而是别的一些东西,比如外人的赞誉、看重之类的。
有个优秀的大哥,还不是同一个娘生的,程知远就是程知绪的标杆,他想和大哥亲近,又受到了亲娘的影响,对程知远是崇拜中又带点敌对情绪。
程知远是原配嫡子,朱氏是继室。
朱氏要是没有儿子,会捧着程知远,朱氏有了儿子,还是两个,程知远就成了朱氏眼里的绊脚石、拦路虎,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氏越是打压,程知远逆境成长,反而越是优秀。
二十多年后,孟怀谨在南仪县有多受欢迎,当年的程知远也不遑多让。
程知远外出游学回到南仪,程知绪眼巴巴看着,别别扭扭想和大哥亲近,然而程知远不知在忙什么,每日早出晚归,并不在家待,更是拒绝了那些来做媒的人。
后来,程知远自己相中了齐氏。
程二老爷不想和齐家结亲,不同意这门亲事,数次训斥程知远,程知远坚持要娶齐氏,和程二老爷闹翻了。
去齐家下聘,是程知远用早逝生母的嫁妆自行筹措的。
齐氏进门后,与程知远夫妻恩爱,对公婆孝顺,对家里的小叔子、小姑子也关怀备至……二十多年过去了,程知绪都还记得这个大嫂。
大概是对齐氏有好感,程知绪对程知远续娶的柳氏就不太看得上眼,哪怕柳氏现在是四品恭人,程知绪仍觉得柳氏不如齐氏大气。
但不管齐氏做的再好,就是讨不到公婆喜欢,别家新媳顶多被婆婆刁难,到齐氏这里,却连公公都不喜欢她,她的日子自然艰难。
程知绪也承认,这其中有他娘朱氏的“功劳”,有个存心挑拨的继婆婆梗在中间,齐氏再怎么好,程二老爷也不会改变成见。
齐氏受气,激怒了程知远,程知远说程二老爷既是不喜他们夫妻俩,那就让他们夫妻俩分府单过。
程二老爷大怒,骂程知远是不孝畜生。
族里当时对程知远很看好,族长程大老爷几次上门调和程知远父子的矛盾都收效甚微,父子俩越闹越僵。
后来程二老爷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很快离世,闭眼之前还在骂程知远是逆子,说程知远不休齐氏,自己就死不瞑目。
程知远当然不同意。
程二老爷断了气,朱氏立刻闹了起来,说是程知远气死了亲爹,这样忤逆不孝的人,就应该被除族。
程大老爷来主持公道,问程知远可有自辩之词,程知远不承认忤逆,程大老爷说那就休了齐氏。
程知远不应。
朱氏要将此事闹得人尽皆知,被程大老爷阻止。
程大老爷骂程知远枉为人子,现在程二老爷被气死了,自己这个当大伯的就成全程知远,让程知远带着齐氏滚出二房。
“你一直想分家,那就分!”
“你不听你爹的话,也别拿你爹的钱,带着齐氏有多远滚多远!”
程知远也硬气,真的没要二房半点家产,带着齐氏就走了。
程知绪年纪不大,程知远的事轮不到他插嘴,如今程知远和齐氏人都死了,主持分家的程大老爷也离世,当年那个既崇拜大哥,又敌视大哥的孩童,已成了今日的三品大员,看待问题早已不仅流于表面。
程卿忽然追问当年的事,程知绪其实也有疑问。
当年齐家虽然不如南仪程氏,也不算太差,抬头嫁女低头娶媳,程二老爷到底为什么看不上齐氏?
程知绪觉得程二老爷不算是被气死的,每年死于风寒的人都有不少,程二老爷只是其中一个。
不过程知远是真的倔,面对程大老爷的质问也不低头。
程大老爷大概是想让程知远服软,才说一分家财都不给……程知远居然真的一两银子都不要就带着齐氏走了。
所以程知远为什么不继续参加科考,说实话,这是程知绪至今都没想通的谜团。
那么爱重齐氏,却不给齐氏挣凤冠霞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