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料理干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一大早,内阁颁发的‘关于严禁结党’的诏命就明颁天下,贴在皇宫门旁。
  这道诏命不同以往,明确写明了要‘严惩’结党之人,并且实行‘连坐’,一旦被查实,家人,乡友,都将‘永不叙用’!
  注解:在诏命颁发之后,可以向刑部,大理寺,当地府衙,东厂,吏部,督政院等各个衙门举报。
  在朝廷颁布命令之后,礼部的朝报也全面转载,同时还配有一些文坛名宿的文章,包括了‘重典治乱’,‘党人不法’之类。
  在明末这段时间,党争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每个人官吏几乎都离不开‘朋党’二字,只不过有的直接,有的隐蔽,有的涉的深,有的浅。
  这自然在京城掀起了一股滔天大浪,不啻惊雷,无数人为之震惊,忐忑不安!
  朱雀大街的一处茶楼内,两人聚集在一张桌子上,都在认真的看着今天的朝报。
  没有多久,一个中年模样的男子将朝报拍在桌子上,冷哼一声道:“朝廷现在行事是越来越昏聩了!”
  他对面是一个稍胖的中年人,摇头笑道“学学我,早早辞官,做个商人,现在商人活的多滋润……”
  起先说话的叫做洪先礼,是天启六年的工部主事,崇祯初被罢。稍胖的叫做李再庸,原刑部员外郎,天启四年,魏忠贤调查王永光,他害怕被牵连,辞官躲在乡下,崇祯初才敢出来。
  两人之前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不过现在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洪先礼留在京城没走,一心想谋复官,可一直没能成功,现在是穷困潦倒。
  李再庸不同,他近年一直经商。大明近年‘商气’大盛,政改后的商业管理更加清晰明了,释放了很大一部分潜能,外加陆路,水路的大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也使得经商更加炽盛,李再庸现在身价也小二十万。
  洪先礼一肚子怨气,看着李再庸有些得意的表情,冷哼一声,道:“商人终归是贱籍,你不考虑自己,难不成儿孙也不要了?”
  现在商籍是不允许科举入仕的。
  李再庸完全不在意,笑道:“我那几个儿子都不争气,都不喜欢读书,现在热衷出海。”
  洪先礼自然熟悉这位老友,无非是发泄一下郁愤之情,又低头看着报纸,没多久又忍不住的冷哼道:“‘严查朋党’、‘严惩不贷’,刚刚杀了冯铨等人数十人,还嫌不够吗?哼,朋党,朋党……怎么区分朋党?同乡就是朋党吗?同窗就是朋党吗?信王违背祖制,窃取高位,这非要将天下搞得大乱不可!”
  李再庸也知道洪先礼内心的不满,劝道:“现在虽说朝局平稳,可也越发的让人看不懂,若不是有这朝报解惑一二,我都不知道朝廷要干什么。咱们这位新皇帝,所思所想迥异于常人,我要是你,早就放下了,这一官半职,不值得将一生都搭进去。”
  洪先礼嗤笑一声,道:“你也是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而今满身铜臭,还有何资格谈论朝政!”
  李再庸丝毫不生气,这不是洪先礼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
  洪先礼发泄了一阵郁闷之气,又站起来道:“我出去一趟。”
  李再庸知道洪先礼不死心,这又要乘机去走动关系了。
  这可正在风口浪尖上啊?
  李再庸清楚劝也无用,微微摇头,没有阻止。
  同时也心下了然,像洪先礼这样在京城的人,这些年是越来越多了。
  城南,皇家政院。
  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几人边走边看着今天的朝报。
  魏学濂不停的摇头,道:“本以为皇上消除了党争,没想到下面还是这么暗潮汹涌……”
  孟兆祥埋头走路,言简意赅的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曹鼎蛟倒是神色平静,他更关注的是西南,可朝报上的内容很少,只是在讲西南‘群杂地广,官府力有不逮,灾情如火’等等。
  不同于他叔叔曹文诏,也与兄长曹变蛟不一样,曹鼎蛟更喜欢政务,这些日子一直在政院学习,颇有些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魏学濂见曹鼎蛟不说话,转头看向他道:“老曹,你怎么看?”
  曹鼎蛟随意般的道:“朝报上都写明了,显然是皇上决意要铲除党争,不给党争一丝复燃的机会,算是一种警告。”
  孟兆祥若有所思的点头,道:“曹兄的想法虽然有些意外,倒也正点中要害,本来内阁复启,应该是党争再起的最好时机,现在怕是大部分人都不敢乱动了。”
  魏学濂道:“想想也是,应该是朝廷察觉到了一些苗头,给了这当头一棒。”
  说到这里,孟兆祥忽然抬头看向曹鼎蛟,神色有些异色的道“曹兄,你的想法每每不同,还真是家学渊源。”
  曹鼎蛟怔了怔,这是他上次进宫看望兄长曹变蛟,临走前曹变蛟叮嘱在学院内,千万不能参与拉帮结派,更不能结党谋权,这才会意一二。
  要是说是家学渊源,也没错吧?
  他不能暴露与曹变蛟,曹文诏的关系,只能神色僵僵的笑了笑。
  魏学濂却没有在意这些,快步道“快走吧,再不赶紧就没位置了。”
  在皇家政院内有一座浩大的藏书楼,里面布满了经史子集的各类书,还有不少孤本,自然都是手抄本,可也足足有十几万册,并且每天都在从各地汇集进来,使得藏书楼不断的变得浩如烟海,丰富异常。
  政院的学员可以在这里看书,抄录,借阅,每天这里都聚满了人,稍慢一点,下脚的位置都没有。
  曹鼎蛟闻言也不由得加紧了脚步,今天他还要抄录一本。
  孟兆祥看了眼曹鼎蛟,快步跟上。
  没走几步,魏学濂又抱怨道“也不知道谁出的鬼主意,看三本要抄录一本还给藏书楼,我都不知道抄录多少本了。”
  这一点孟兆祥倒是不在意,笑道:“这是要发到各地学院的藏书楼的,你抄录的,说不得有多少人会借阅,所以还是认真一点吧。”
  孟兆祥无语,脚下又快了几分。
  曹鼎蛟也笑了笑,三人快速向藏书楼跑去。
  朱由检成为内阁首辅,第一天就召开了六部尚书,侍郎议事。
  会议很顺利,讨论的重点是‘重实绩,核虚夸’,‘勠力同心,修复国政’,‘以朝廷之绵力,抗未有之灾情’等等,并且要六部切实履行。
  这些也都算是对朱栩政务疏漏的一种补缺,确实是为国为民,六部没有理由拒绝。
  不知道是不是周应秋的话起了作用,朱由检的动作并没有急切,也没有要一举推翻朱栩之前的政策的意图,这让六部尚书,侍郎们都松了口气。
  正如同朱栩所料,随着东厂在南方缉捕的人数越来越多,三司衙门判决死刑,流放的人不断增加,地方上的磅礴压力也随之而来。
  这种压力不止在朝廷,各地巡抚都有些承受不住,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勿要大肆杀戮,以宽仁待天下’。
  沈.阳,行宫。
  朱栩看着刘时敏写的简略,弹劾来宗道,朱由检的奏本已经超过三百了,据说还有一批名家大儒准备来京,要当面与信王‘论祖制’,更要告御状。
  朱栩笑了笑,好在他早有预料,要是这罪名落在他身上,虽然他有平复辽东的‘武功’,可也挡不住这些人的口诛笔伐,最重要的是,他们这样的人,一篇文章注定是要‘流芳百世’的。
  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旷世明君的皇帝来说,名声很重要!
  朱栩正看着,孙承宗从外面走进来,拍打着身上的雪,见礼后道:“皇上,袁大人已经启程去朝.鲜,杨麟已经开始回师,朱梅也在各处画界,重新制定辽东版图。”
  朱栩颌首,道:“这件事不能大意,一定要用一百二十个心思,比沈.阳还要用心才行。”
  孙承宗知道皇帝在意,道:“是,臣已经安排好,会轮流派遣将领驻扎,加速开垦,构建城池要塞。”
  朱栩对孙承宗很放心,忽然话题一转,道:“辽东可还有异动?”
  辽东的局势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可也都是武力下的统一,诸多部落心怀不满,外加还有是通过‘盟约’形式控制的,同时这里原本还是蒙.古部落的地盘,散居着不少蒙.古部落,各种联姻,盟约,关系勾连,错综复杂。
  孙承宗道“已基本稳定,鲍承先,孟乔芳还是颇有能力,通过扶持归顺的人捕杀不臣叛逆,再拉拢一批没有主意的人,各处没有大的乱事发生。”
  朱栩微微一笑,眯着眼,一会儿道:“这样,命孟乔芳执行株连法,平时种地,闲暇时候练兵,挑选合适的,凑齐万人交给硕托统辖,用来平叛。”
  孙承宗眉头微动,道:“皇上,虽然辽东人口不多,可这加起来,怕也要好几万人。”
  不论是女真还是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兵,要是他们稍加训练,那就是几万的骑兵,要是被硕托控制……
  朱栩不屑一笑,道“要是多尔衮,朕会多防备几手,这硕托,朕就是放手给他,他也没有胆子再叛变!”
  孙承宗一怔,旋即醒悟过来。黄太吉已经是丧家之犬,即便明朝不做防备,硕托也没有理由叛变。
  不过,该防备的孙承宗丝毫不会少,抬手道:“遵旨。臣回去之后,就立刻安排。”
  “嗯,早点安排吧,明天中午回京,该料理的,都料理干净,不要留后患。”朱栩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