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10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们毕竟谁也没来过,一切都是凭借想象,心里对这个未知的国度,添上许多道听途说。
  苗苗握紧拳头想,这趟出门,我一定要有所收获才行。
  好像这样就能压下那点慌张。
  第102章 态度 第二更
  飞机降落在伦敦之后, 还要再转一趟车。
  访问团这次的行程挺多的,主要是在牛津有一场国际性的专业会议,陈教授是主讲人之一, 她的吃住都由主办方负责, 其他人都是震旦选出来学习的, 费用由学校出资。
  苗苗虽然是自费, 不过钱已经交给学校, 直接跟着大部队走就行。
  机票要自己买, 酒店要自己付钱, 两样加起来就不是小数目, 更别提吃吃喝喝。
  她交钱那天,脸已经皱得跟苦瓜似的,恨不得马上能在路上捡到钱。
  但缓过劲,反正已经是花出去的钱, 还不如好好享受。
  她和于念一间房,房间可以看到一点点泰晤士河。
  她在心里计算, 按照人民币来算, 这点巴掌大的河景, 每晚都要好几百。
  她家可就在外滩边上, 人家那么大的江都不敢这么收。
  苗苗一边咂舌,一边欣赏。
  于念在她旁边, 说:“收拾好了吗?好了就下楼吧。”
  苗苗行李没多少,只有换洗的衣服。
  她在飞机上睡过一觉,只简单洗漱过, 又换身新衣服,就跟着于念往酒店大堂走。
  这次给他们做导游的是一位震旦的公费留学生,还在读研究生, 年纪不大。
  对本地的一切还算熟悉,主要是中英文流利。
  导游已经在大堂等了一会,看到她们俩下来说:“你们最快。”
  不是他记忆力好,这么一会就能认得人,实在是个别人太出众,他目光掠过苗苗的脸,有几分欣赏。
  苗苗已经习以为常,眼睛好奇打量着一切,看到前台处有电话,又过去打了两个。
  加起来通话时间不到三分钟的跨国电话,居然就要十几块。
  她嘴角抽抽,心在滴血,一双眼睛都显得可怜巴巴。
  过去对着于念说:“学姐,英国什么都好贵。”
  于念虽然是公费来,对她来说吃喝是不用愁,但除此以外的钱恐怕不用想。
  心想这么一会就打两次电话,看来这位学妹的家底比她想象的还要厚,安慰道:“可能就电话贵吧。”
  苗苗已经预料到接下来要花许多钱,毕竟这样才能让担心她的人安心。
  她匆匆结束这个话题,站在一旁接着等所有人到齐。
  在异国他乡来说,中国人恐怕才是少数。
  就像在沪市,大家也会对金发碧眼的人们好奇,他们这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也是引起些关注。
  叫人不自觉束手束脚,昂首挺胸。
  苗苗始终挂着笑,保持礼仪。
  眼中虽然有对不同事物的差异,却没有表现在面上。
  和长她几岁的学长学姐们相比,多了一丝大将之风的淡然。
  陈教授看在眼里,跟同事说:“没白把这个名额给她。”
  即使是自费,本来也是和政策不符合的事情,是她努力争取过才有的,也是觉得方青苗平常看着家里条件就不错,这才有此一试。
  殊不知苗苗心里的话已经多得堆成山。
  不管看到什么都嘀嘀咕咕,觉得连红绿灯好像都跟沪市的不一样。
  因为她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全然不知已经被人高看一眼,老老实实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不时举起相机。
  这顿介于早餐和午餐之间的饭在大学里吃,和国内的食堂不一样。
  用餐环境好到惊人,居然是古堡。
  屋顶透露着几百年前的风光,室内的灯光并不算亮,长长的桌子上摆着几个烛台,零星散发着点微光。
  要不是条件所限,苗苗都想坐下来画一幅。
  可惜她不行,只能听着刀叉划过餐盘的声音叹息。
  心里惦记着以后有机会自己来,但那也不妨碍她先享受旅程。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
  这所建于几百年前的名校,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痕迹。
  苗苗给自己拍了不少照片,用光一卷胶卷,这是她打算带回去给家里人看的。
  对大家来说这都是见世面开眼界,但前一晚的长途跋涉还是让人疲惫,尤其中间还有好几个小时的时差。
  因此当晚五点多吃过饭,就是休息时间。
  别人可以躺在床上,苗苗倒是惦记着画画,打过招呼后到酒店楼下。
  这间店透过树木掩映,可以看到牛津,一整面墙的绿色藤蔓和建筑的圆顶。
  她找了个最好的角度,直接把画架支起来。
  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画完的,只能先勾线,再拍下照片,回头把细节的部分全填上。
  正是日落时分,一点点夕阳洒落。
  余晖透过树杈,拉出斜长的影子。
  苗苗为赶时间,一刻都不停。
  对她来说,很多东西都是看一眼就留在脑海里。
  下笔不见犹豫,给人的感觉颇有些凌厉。
  路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看这位华人姑娘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看着就是最简单的线条,画的雏形已经出来。
  也没让人觉得有多高深,只有懂的人才知道每一笔需要多少功夫。
  有人忍不住用英文搭话说:“这是中国画吗?”
  用的笔就是不一样的。
  苗苗用流畅的英文回答。
  她会四门语言,这个只是最基础的,大概遗传自亲妈,母女三个在外语上都颇有天赋。
  她一般画画的时候不喜欢跟人说话,但是考虑到国际礼仪,人在外面的行为代表整个群体,只得忍耐下来。
  就是手不由自主慢下来,显然分神对她也是个难题。
  不过很快人家就走,只是还有新的人围着看,似乎很好奇成品。
  可惜日暮将至,即使有路灯,也是很多东西都看不清。
  苗苗在沪市都很少大晚上在外面晃荡,更何况是在陌生的国度。
  她看时间差不多,把东西收拾好,回房间洗澡睡觉。
  第二天就是正式的访问时间。
  主要是会议开始前的交流,参加的都会是行业内的知名人士,随便几句话都让人受益颇多。
  对多数人来说,最头疼的还是语言。
  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光是口音就有一箩筐。
  苗苗在这方面还是有点优势,毕竟她的外语真的不错,被陈教授提溜到最前线,负责翻译。
  像他们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跟在后面,能听到多少算多少,现在到前面去,露脸的机会陡然多起来。
  这次来的人,大多数都住一个酒店,因为离会议地点近,也是最方便的。
  很快有人注意到这个每天晚上都在路边画画的华人姑娘,毕竟她长得实在太有东方韵味,像是从博物馆画像里走出来的人一样。
  苗苗自己都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想看她的成品,只得承诺到时候拿出来给大家看。
  但对她来说,也是个挑战,毕竟白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只得抽出晚上那点时间多干一点。
  不过这次来,最主要的还是学习。
  苗苗随身带着小本子,听到什么都记下来,见缝插针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来参加会议的不乏一些出过书,已经有学说流传于世的人。
  苗苗也不是瞎问,是认真研读过别人的理论才来提的。
  不管是什么时候,有备而来总是让大家心生好感。
  几乎是有问题,有时间,别人都很乐意为她解答。
  说来也奇怪,她平常很少主动跟人搭话,一般人都会以为她是内敛。
  但该张嘴的时候又是落落大方,倒叫其他人吃一惊。
  有的时候,即使是提出问题的勇气就已经很了不起。
  更别提还有被拒绝和刁难的可能性,这种事情在哪里就是存在的。
  比如一位学者,就颇有偏见说:“哲学这样高深的东西,我想你们还是先吃饱饭再来吧。”
  虽然用的不是中文,但准确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苗苗是当面听见的,说:“我想思考是每个人的权利,对吗?”
  人权在西方世界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人家也就避而不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