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败象已露
不得不说,童贯虽然外表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半点阉人的模样,反倒是一嘴的络腮胡子,身高七尺有余,放在东京城这也是一条好汉,可身上那活被割掉之后,终究是和常人不同。
男人没了那东西,不管怎样也是会气性大变的,童贯也不例外,他对权力可以说极为看重,不然怎么会从一个小太监成长至此?
大宋上百年未曾想过的收复燕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童贯在其中怂恿撺掇的,毕竟他在赵佶身边已经多年,如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恐怕早就被换掉了,赵佶可是出了名的喜新厌旧,对于身边的宦官也是如此。
虽然也有辽国日渐衰落,金国崛起让大宋国内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可两国已经和平百年,相互之间也没有大的摩擦,澶渊之盟更是一样维持了这么久,若不是童贯一直给赵佶吹风,以大宋上下官员的性子,是绝不会主动出击的。
“你可知,大军粮道已断,如果继续这么耗下去,二十万大军,这可是二十万大军!”
纵然童贯再怎么不在乎士兵的性命,可当他领着这二十万禁军来到涿州的时候,童贯就已经知道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二十万大军全面溃逃的话,就算他能活着回去,那也将会就此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毕竟,这可是二十万大军!
整个大宋北方的主力了,一旦失去这些兵,在短时间内,整个河北,京东将会陷入一种无兵可用的地步,辽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彻底没了束缚。
而鉴于河北京畿的地形,等朝廷在河东,京东,京西,秦凤等路招募起勤王军的时候,辽人已经能攻破东京无数次了!
童贯的责备声很是冰冷,辛兴宗沉默不语,他清楚,作为军中大将,他怎能不清楚二十万人没有粮草的下场?
可是对抗辽军如何不能冒险?再说这二十万人不还是童贯您自己带出来的?现在好意思说这种话?
不过以上这些话也只能在辛兴宗的心里嘴炮一下了,面对童贯辛兴宗还是不敢多言的。
而他的悻悻也让其余诸将有了想法,其中要数与辛兴宗不和的王禀最为跳脱,他一脸的坚毅,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太师!下官以为辽军同样粮草短缺,我军应该分兵合围,将其逼在一个圈子内,不退出涿州就只有被歼灭的命运!”
王禀语气坚决,丝毫不像辛兴宗那样“畏首畏尾”,一下就得到了童贯的重视,他眉目紧锁,点了王禀一下,示意他仔细说说。
而这一幕落在辛兴宗眼中时,已让他白眼直翻,恨不得当场摔杯而出,只是踌躇了许久他还是坐在了原地,但眼中已是光芒尽失。
在他两旁的杨惟中与曲端也是满脸忧虑,为这显得有些莽撞的计划担忧不已。
当夜,杨惟中,辛兴宗,曲端三人离开主帐时,童贯还在与王禀促膝长谈,一副帅将相合的美好景象。
只是,出了主帐的三人都仰天长叹,对视一眼时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惆怅。
大军,危矣。
次日一早,童贯大军一改之前稳扎稳打逼迫辽军不得不分兵的策略,将大军分为多达十部分,分别由各个将领统帅,而童贯则居中调度,俨然一副诸葛再世的样子。
辛兴宗,杨惟中,曲端三人被分到了军阵的后方,各领一支老弱病残的部队,而王禀则是在前方率领着最为强盛的主力。
“小人得志!”
辛兴宗遥望前方旌旗蔽日的场面,心中暗恨不已,他之前几天的布置已经初见倪端,继续下去辽军只能选择退出刘李河,或者再也不能合兵一处,留在刘李河西岸被宋军各个击破。
现在,童贯放着大好的机会不用,反而轻信王禀此獠小人之言,摆这劳什子外强中干的军阵,看着是声势浩大,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他怎能不知,这场面顶多是用来应付官家与一众文官朝臣的样子货,真要打起仗来,二十万大军分的这么细,而且呈长方形,根本难以转变,一旦辽军冲来,退都没地方退!
越想越觉得事情陷入了绝境,辛兴宗却又不能临阵脱逃,只得硬着头皮领着大军跟上,他已经在心里暗暗想好了,等会前面一出现动乱,自己就随时准备南撤。
现在不是讲什么家国情怀的时候,他这也不叫逃兵,而是叫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日后继续作战。
与辛兴宗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杨惟中,曲端两人,他们早知道王禀不过是赵括一类的人物,因为是东京人的缘故,对于军伍之事其实并不太精通,依靠祖荫入朝为官,虽说和童贯关系不错官职跟着一路坐火箭一般的窜了上来,可里子还是空空。
就凭他改了辛兴宗的大军布置,转而用这种华而不实的军阵,就能看出,此人并不像外界吹嘘的,如他的祖宗,东晋王导一般文韬武略。
实际上,能得到王导的一枝半点都不会利令智昏的使出如此昏招。
“昏招,昏招!哈哈哈!”
辽军大营,耶律大石得到亲兵的来报时,还一脸的不相信,待到他真的出了营帐看到远处那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宋军的士兵时,不禁仰天长啸。
“真乃天助我也!”
耶律大石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毕竟之前他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尽管对面可是有二十万之众的宋军,但他深知,只要发生溃败,这就是二十万头猪!
赶到涿水边,不需要动手,淹都能淹死好几万,作为整个辽国的唯一一位契丹进士,耶律大石自幼就饱读诗书,对于汉人的历史很是熟悉,别说五万对二十万了,就是三万对五十六万也能打赢!
昔年秦末群雄四起之时,楚汉相争,刘邦轻敌冒进,以五十六万联军进驻彭城,自以为已经将西楚的都城打下,横扫天下指日可待,放松了警惕,最后被轻装奔赴彭城,以三万精兵大破汉联军五十六万,一展霸王气色!
男人没了那东西,不管怎样也是会气性大变的,童贯也不例外,他对权力可以说极为看重,不然怎么会从一个小太监成长至此?
大宋上百年未曾想过的收复燕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童贯在其中怂恿撺掇的,毕竟他在赵佶身边已经多年,如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恐怕早就被换掉了,赵佶可是出了名的喜新厌旧,对于身边的宦官也是如此。
虽然也有辽国日渐衰落,金国崛起让大宋国内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可两国已经和平百年,相互之间也没有大的摩擦,澶渊之盟更是一样维持了这么久,若不是童贯一直给赵佶吹风,以大宋上下官员的性子,是绝不会主动出击的。
“你可知,大军粮道已断,如果继续这么耗下去,二十万大军,这可是二十万大军!”
纵然童贯再怎么不在乎士兵的性命,可当他领着这二十万禁军来到涿州的时候,童贯就已经知道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二十万大军全面溃逃的话,就算他能活着回去,那也将会就此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毕竟,这可是二十万大军!
整个大宋北方的主力了,一旦失去这些兵,在短时间内,整个河北,京东将会陷入一种无兵可用的地步,辽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彻底没了束缚。
而鉴于河北京畿的地形,等朝廷在河东,京东,京西,秦凤等路招募起勤王军的时候,辽人已经能攻破东京无数次了!
童贯的责备声很是冰冷,辛兴宗沉默不语,他清楚,作为军中大将,他怎能不清楚二十万人没有粮草的下场?
可是对抗辽军如何不能冒险?再说这二十万人不还是童贯您自己带出来的?现在好意思说这种话?
不过以上这些话也只能在辛兴宗的心里嘴炮一下了,面对童贯辛兴宗还是不敢多言的。
而他的悻悻也让其余诸将有了想法,其中要数与辛兴宗不和的王禀最为跳脱,他一脸的坚毅,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太师!下官以为辽军同样粮草短缺,我军应该分兵合围,将其逼在一个圈子内,不退出涿州就只有被歼灭的命运!”
王禀语气坚决,丝毫不像辛兴宗那样“畏首畏尾”,一下就得到了童贯的重视,他眉目紧锁,点了王禀一下,示意他仔细说说。
而这一幕落在辛兴宗眼中时,已让他白眼直翻,恨不得当场摔杯而出,只是踌躇了许久他还是坐在了原地,但眼中已是光芒尽失。
在他两旁的杨惟中与曲端也是满脸忧虑,为这显得有些莽撞的计划担忧不已。
当夜,杨惟中,辛兴宗,曲端三人离开主帐时,童贯还在与王禀促膝长谈,一副帅将相合的美好景象。
只是,出了主帐的三人都仰天长叹,对视一眼时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惆怅。
大军,危矣。
次日一早,童贯大军一改之前稳扎稳打逼迫辽军不得不分兵的策略,将大军分为多达十部分,分别由各个将领统帅,而童贯则居中调度,俨然一副诸葛再世的样子。
辛兴宗,杨惟中,曲端三人被分到了军阵的后方,各领一支老弱病残的部队,而王禀则是在前方率领着最为强盛的主力。
“小人得志!”
辛兴宗遥望前方旌旗蔽日的场面,心中暗恨不已,他之前几天的布置已经初见倪端,继续下去辽军只能选择退出刘李河,或者再也不能合兵一处,留在刘李河西岸被宋军各个击破。
现在,童贯放着大好的机会不用,反而轻信王禀此獠小人之言,摆这劳什子外强中干的军阵,看着是声势浩大,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他怎能不知,这场面顶多是用来应付官家与一众文官朝臣的样子货,真要打起仗来,二十万大军分的这么细,而且呈长方形,根本难以转变,一旦辽军冲来,退都没地方退!
越想越觉得事情陷入了绝境,辛兴宗却又不能临阵脱逃,只得硬着头皮领着大军跟上,他已经在心里暗暗想好了,等会前面一出现动乱,自己就随时准备南撤。
现在不是讲什么家国情怀的时候,他这也不叫逃兵,而是叫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日后继续作战。
与辛兴宗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杨惟中,曲端两人,他们早知道王禀不过是赵括一类的人物,因为是东京人的缘故,对于军伍之事其实并不太精通,依靠祖荫入朝为官,虽说和童贯关系不错官职跟着一路坐火箭一般的窜了上来,可里子还是空空。
就凭他改了辛兴宗的大军布置,转而用这种华而不实的军阵,就能看出,此人并不像外界吹嘘的,如他的祖宗,东晋王导一般文韬武略。
实际上,能得到王导的一枝半点都不会利令智昏的使出如此昏招。
“昏招,昏招!哈哈哈!”
辽军大营,耶律大石得到亲兵的来报时,还一脸的不相信,待到他真的出了营帐看到远处那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宋军的士兵时,不禁仰天长啸。
“真乃天助我也!”
耶律大石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毕竟之前他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尽管对面可是有二十万之众的宋军,但他深知,只要发生溃败,这就是二十万头猪!
赶到涿水边,不需要动手,淹都能淹死好几万,作为整个辽国的唯一一位契丹进士,耶律大石自幼就饱读诗书,对于汉人的历史很是熟悉,别说五万对二十万了,就是三万对五十六万也能打赢!
昔年秦末群雄四起之时,楚汉相争,刘邦轻敌冒进,以五十六万联军进驻彭城,自以为已经将西楚的都城打下,横扫天下指日可待,放松了警惕,最后被轻装奔赴彭城,以三万精兵大破汉联军五十六万,一展霸王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