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有功社稷
大内义言说罢,可怜巴巴的看着方继藩,他道:“打击倭寇,乃是倭国的职责所在……方都尉,你我是兄弟啊……”
方继藩却是摆手道:“且慢着。”
大内义言:“……”
方继藩道:“你若和我是兄弟,那么我有一个徒孙,叫刘杰……”
啥?
刘健的脸顿时阴沉起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方继藩继续道:“你岂不是比我的徒孙还高了两辈?你可知道,当朝首辅大学士刘健和这刘杰什么关系?大胆,你一个倭使,还想做刘公他叔不成?我本以为你是一个好人,谁知道你竟包藏祸心,亏得我还天真烂漫,竟是信了你的邪,很好,现在我们割袍断义,从此再不相干,给我滚吧!”
大内义言心里已如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没见过这么多不要脸的人啊。
他算是知道为啥这个方继藩在京里臭名昭著了……
大内义言当然不能走。
刘健面无表情,他已经习惯了。
弘治皇帝认真倾听着,心里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继藩越狠,大内义言越不敢动弹:“不不不,不敢,下使的意思是,还请方都尉……高抬贵手,助倭国剿除海贼,至于倭寇之事,下国一定鼎力配合,倘若大明东南沿岸,再有倭寇肆虐,哪怕是杀害大明百姓一人,下使便是罪该万死。”
方继藩似乎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趾高气昂的道:“这样呀,可是我不相信你说的话,你……发誓。”
大内义言忙道:“下使若有异心,则死无葬身之地!”
方继藩信了,他毕竟是一个诚实的人,所谓见山是山,一个诚实的人,纯洁的内心深处,总是乐于相信别人的。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如此,这倒是好办的很,明日,我便让宁波水师出发开赴倭国,助你们剿灭倭寇,如何?”
“这……”大内义言想说什么。
方继藩却又随即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明倭两国,一衣带水,贵国有难,我大明岂可袖手旁观,此乃应有之义!”
大内义言总觉得这背后有什么不同寻常之事,只是……现下……他心已乱了。
方继藩道了一声送客,便有人将他抬了出去。
可过了不多时,外头却又有人道:“陛下,方都尉,唐学士求见。”
弘治皇帝面色淡定,只颔首点头,一会儿,唐寅便取了一份奏报来,先是给弘治皇帝行礼,而后对方继藩道:“恩师,宁波水师有书信来,一百三十五艘舰船,已是整装待发……”
方继藩便向弘治皇帝道:“陛下……”
弘治皇帝方才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方继藩想了想,觉得要解释起来有些难,他还是深吸了一口气:“陛下,可还记得求索期刊吗?求索期刊之中,曾有一篇论文,认为……我们的脚下,是一个圆球。”
“这……”弘治皇帝沉默了片刻,却还是颔首:“朕有印象。”
方继藩忙给唐寅使了个眼色,唐寅会意,取了一份天下舆图来,这舆图摊开,方继藩亲自送到弘治皇帝面前:“既然是一个圆球,陛下请看,我们的船队,若是向西,一路经过了西洋、天竺海、昆仑洲,若是再绕过黄金洲,之后,再继续向西……理论上而言,船队就可以回到原点。”
弘治皇帝只记得那份周刊中的论文,可这东西只当做猎奇罢了,看看就得了,哪里会往深里去想,毕竟,这些东西太遥远。
此时,方继藩面带微笑的看着弘治皇帝道:“可是陛下是否还记得,当时徐经回航时,曾禀奏说,两位国舅,率船队继续西行?现在……他们在绕过了黄金洲,再继续西行之后,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抵达了倭国……”
弘治皇帝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一脸惊讶的道:“用船航行,竟可以回到原点。”
“陛下,儿臣不是说了,这脚底下,是一个圆球啊。”
弘治皇帝沉默了良久,他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不禁哂然一笑:“朕竟有些糊涂,你继续说下去。”
方继藩继续道:“既如此,那么儿臣曾推算过,张家兄弟若还活着,一定是此时回来,他们这一回来,势必山穷水尽,途径倭国……”
弘治皇帝一呆,随即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那些海贼,就是张氏兄弟?”
方继藩郑重点头道:“一定是他们,倭人肆虐东南,所凭借的,就是一群悍不畏死的海中流民,这些人没有生计,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凶残无比。可是……陛下,他们倭人有的是海中流民,却不知我大明也多的是流民,儿臣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大明的流民,绝不比这些该死的倭寇更富有,惹得急了,也绝不会倭寇的凶残,要少半分。”
弘治皇帝:“……”
他的心情很复杂,已经分不清这是夸奖,还是痛骂了。
“你的意思是,倭寇的问题解决了?”
方继藩道:“已经解决了一大半,陛下曾下旨,命儿臣在一年之内解决倭寇的问题,而现在………儿臣不客气的说,半年之内,大明永无倭寇,不只如此,儿臣还将一劳永逸的解决倭人的问题。”
事实上,弘治皇帝要的就是结果,他不是对过程不感兴趣,而是他发现,这个过程……实在太……他娘的越来越难理解了。
他低头看着舆图,舆图上的天下,是圆的,这超越了他从前的认知。
他更无法理解,从天津卫出发的舰队,最终出现在倭国。
当然……他更匪夷所思的是,张家兄弟这两个废柴,再加上一群海上的水手,怎么会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弘治皇帝抬头看了方继藩一眼:“卿家下一步怎么做?”
方继藩似是早已想定,毫不迟疑的道:“帮助倭人平贼,宁波水师,照原定计划,将在下月抵达倭国。”
“……”
方继藩继续道:“既然我们都帮助他们平贼了,自然这么大的船队,总得有人养着吧,若是倭人不出点银子,他们好意思吗?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儿臣觉得,倭人一定会掏银子的。”
“……”
“如此一来,宁波水师,为了平海贼,可以在倭国驻扎。儿臣看过舆图,周防是个好地方,它与朝鲜国隔海相望,又是大明穿梭太平洋的通道,若在此,设立备倭卫的据点,不但利于海贸,而且,对于未来大明自西向东航海,也就是……向东前往黄金洲,寻找更多航线,有着巨大的好处。”
弘治皇帝皱眉道:“若如此,岂不是强取豪夺?”
“陛下……倭人一定会欢迎我们,毕竟……没有宁波水师,将来肆虐的海贼,足以令他们人人闻风丧胆,那些海贼,都是杀人不眨眼,烧杀劫掠惯了的,而我宁波水师,纪律严明,实乃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也。”
“除此之外,为了屏除大明和倭国此前的嫌隙,儿臣以为,明倭两国,理应加深交流才好,不如陛下请该国大名、贵族的子弟,尤其是其嫡长子,前来大明,或是游学,或是来此交流。”
“这……”弘治皇帝眉头一挑,这家伙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想捣什么鬼,怎么听着……好像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可弘治皇帝似乎并不明白方继藩,方继藩是个有情怀的人。
一旁的刘健不禁道:“方都尉的意思,莫非是让倭人抵押质子?”
方继藩咳嗽道:“不妨可以称之为,相互吸引,心生爱慕。”
弘治皇帝不确定的道:“他们肯来吗?”
“谁不肯来,就不保护他!”方继藩一脸自信,笑吟吟的道:“倭国地形狭长,任何一处都在海贼的袭击之列,没有人可以幸免。”
弘治皇帝深深的看了方继藩一眼,觉得方继藩似乎还在打什么主意。
可细细想来,又觉得自己多虑了,就在此前,自己不还是在怀疑方继藩因为收了大内义言的礼物,而与大内义言勾结吗?
方继藩……终究是个处处为大明着想的人啊。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
“儿臣以为,其实不只是倭国,便是朝鲜,其两班勋贵,也可如此。还有乌斯藏,其他藩国等等,我大明虽有朝贡制度,可毕竟只与各国的小朝廷打交道,若不与各国贵族交流,难免,他们会离心离德,不如陛下颁布诏书,邀各国贵族子弟来京。”
这不是小事,弘治皇帝还是显得犹豫,便看了刘健一眼。
这里只怕没有谁比刘健最深知质子之策的好处了。
比如说……自己的儿子,上了姓方的这个狗东西的船,自己不是投鼠忌器了吗?
刘健叹了口气,才道:“陛下既是命方继藩全权处置倭国之事,那么不妨信任方都尉。”
既然刘健也如此说了,弘治皇帝心里的疑虑便也少了些,他点点头……
随即,他倒是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朕的孙儿呢?”
方继藩却是摆手道:“且慢着。”
大内义言:“……”
方继藩道:“你若和我是兄弟,那么我有一个徒孙,叫刘杰……”
啥?
刘健的脸顿时阴沉起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方继藩继续道:“你岂不是比我的徒孙还高了两辈?你可知道,当朝首辅大学士刘健和这刘杰什么关系?大胆,你一个倭使,还想做刘公他叔不成?我本以为你是一个好人,谁知道你竟包藏祸心,亏得我还天真烂漫,竟是信了你的邪,很好,现在我们割袍断义,从此再不相干,给我滚吧!”
大内义言心里已如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没见过这么多不要脸的人啊。
他算是知道为啥这个方继藩在京里臭名昭著了……
大内义言当然不能走。
刘健面无表情,他已经习惯了。
弘治皇帝认真倾听着,心里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继藩越狠,大内义言越不敢动弹:“不不不,不敢,下使的意思是,还请方都尉……高抬贵手,助倭国剿除海贼,至于倭寇之事,下国一定鼎力配合,倘若大明东南沿岸,再有倭寇肆虐,哪怕是杀害大明百姓一人,下使便是罪该万死。”
方继藩似乎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趾高气昂的道:“这样呀,可是我不相信你说的话,你……发誓。”
大内义言忙道:“下使若有异心,则死无葬身之地!”
方继藩信了,他毕竟是一个诚实的人,所谓见山是山,一个诚实的人,纯洁的内心深处,总是乐于相信别人的。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如此,这倒是好办的很,明日,我便让宁波水师出发开赴倭国,助你们剿灭倭寇,如何?”
“这……”大内义言想说什么。
方继藩却又随即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明倭两国,一衣带水,贵国有难,我大明岂可袖手旁观,此乃应有之义!”
大内义言总觉得这背后有什么不同寻常之事,只是……现下……他心已乱了。
方继藩道了一声送客,便有人将他抬了出去。
可过了不多时,外头却又有人道:“陛下,方都尉,唐学士求见。”
弘治皇帝面色淡定,只颔首点头,一会儿,唐寅便取了一份奏报来,先是给弘治皇帝行礼,而后对方继藩道:“恩师,宁波水师有书信来,一百三十五艘舰船,已是整装待发……”
方继藩便向弘治皇帝道:“陛下……”
弘治皇帝方才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方继藩想了想,觉得要解释起来有些难,他还是深吸了一口气:“陛下,可还记得求索期刊吗?求索期刊之中,曾有一篇论文,认为……我们的脚下,是一个圆球。”
“这……”弘治皇帝沉默了片刻,却还是颔首:“朕有印象。”
方继藩忙给唐寅使了个眼色,唐寅会意,取了一份天下舆图来,这舆图摊开,方继藩亲自送到弘治皇帝面前:“既然是一个圆球,陛下请看,我们的船队,若是向西,一路经过了西洋、天竺海、昆仑洲,若是再绕过黄金洲,之后,再继续向西……理论上而言,船队就可以回到原点。”
弘治皇帝只记得那份周刊中的论文,可这东西只当做猎奇罢了,看看就得了,哪里会往深里去想,毕竟,这些东西太遥远。
此时,方继藩面带微笑的看着弘治皇帝道:“可是陛下是否还记得,当时徐经回航时,曾禀奏说,两位国舅,率船队继续西行?现在……他们在绕过了黄金洲,再继续西行之后,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抵达了倭国……”
弘治皇帝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一脸惊讶的道:“用船航行,竟可以回到原点。”
“陛下,儿臣不是说了,这脚底下,是一个圆球啊。”
弘治皇帝沉默了良久,他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不禁哂然一笑:“朕竟有些糊涂,你继续说下去。”
方继藩继续道:“既如此,那么儿臣曾推算过,张家兄弟若还活着,一定是此时回来,他们这一回来,势必山穷水尽,途径倭国……”
弘治皇帝一呆,随即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那些海贼,就是张氏兄弟?”
方继藩郑重点头道:“一定是他们,倭人肆虐东南,所凭借的,就是一群悍不畏死的海中流民,这些人没有生计,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凶残无比。可是……陛下,他们倭人有的是海中流民,却不知我大明也多的是流民,儿臣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大明的流民,绝不比这些该死的倭寇更富有,惹得急了,也绝不会倭寇的凶残,要少半分。”
弘治皇帝:“……”
他的心情很复杂,已经分不清这是夸奖,还是痛骂了。
“你的意思是,倭寇的问题解决了?”
方继藩道:“已经解决了一大半,陛下曾下旨,命儿臣在一年之内解决倭寇的问题,而现在………儿臣不客气的说,半年之内,大明永无倭寇,不只如此,儿臣还将一劳永逸的解决倭人的问题。”
事实上,弘治皇帝要的就是结果,他不是对过程不感兴趣,而是他发现,这个过程……实在太……他娘的越来越难理解了。
他低头看着舆图,舆图上的天下,是圆的,这超越了他从前的认知。
他更无法理解,从天津卫出发的舰队,最终出现在倭国。
当然……他更匪夷所思的是,张家兄弟这两个废柴,再加上一群海上的水手,怎么会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弘治皇帝抬头看了方继藩一眼:“卿家下一步怎么做?”
方继藩似是早已想定,毫不迟疑的道:“帮助倭人平贼,宁波水师,照原定计划,将在下月抵达倭国。”
“……”
方继藩继续道:“既然我们都帮助他们平贼了,自然这么大的船队,总得有人养着吧,若是倭人不出点银子,他们好意思吗?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儿臣觉得,倭人一定会掏银子的。”
“……”
“如此一来,宁波水师,为了平海贼,可以在倭国驻扎。儿臣看过舆图,周防是个好地方,它与朝鲜国隔海相望,又是大明穿梭太平洋的通道,若在此,设立备倭卫的据点,不但利于海贸,而且,对于未来大明自西向东航海,也就是……向东前往黄金洲,寻找更多航线,有着巨大的好处。”
弘治皇帝皱眉道:“若如此,岂不是强取豪夺?”
“陛下……倭人一定会欢迎我们,毕竟……没有宁波水师,将来肆虐的海贼,足以令他们人人闻风丧胆,那些海贼,都是杀人不眨眼,烧杀劫掠惯了的,而我宁波水师,纪律严明,实乃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也。”
“除此之外,为了屏除大明和倭国此前的嫌隙,儿臣以为,明倭两国,理应加深交流才好,不如陛下请该国大名、贵族的子弟,尤其是其嫡长子,前来大明,或是游学,或是来此交流。”
“这……”弘治皇帝眉头一挑,这家伙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想捣什么鬼,怎么听着……好像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可弘治皇帝似乎并不明白方继藩,方继藩是个有情怀的人。
一旁的刘健不禁道:“方都尉的意思,莫非是让倭人抵押质子?”
方继藩咳嗽道:“不妨可以称之为,相互吸引,心生爱慕。”
弘治皇帝不确定的道:“他们肯来吗?”
“谁不肯来,就不保护他!”方继藩一脸自信,笑吟吟的道:“倭国地形狭长,任何一处都在海贼的袭击之列,没有人可以幸免。”
弘治皇帝深深的看了方继藩一眼,觉得方继藩似乎还在打什么主意。
可细细想来,又觉得自己多虑了,就在此前,自己不还是在怀疑方继藩因为收了大内义言的礼物,而与大内义言勾结吗?
方继藩……终究是个处处为大明着想的人啊。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
“儿臣以为,其实不只是倭国,便是朝鲜,其两班勋贵,也可如此。还有乌斯藏,其他藩国等等,我大明虽有朝贡制度,可毕竟只与各国的小朝廷打交道,若不与各国贵族交流,难免,他们会离心离德,不如陛下颁布诏书,邀各国贵族子弟来京。”
这不是小事,弘治皇帝还是显得犹豫,便看了刘健一眼。
这里只怕没有谁比刘健最深知质子之策的好处了。
比如说……自己的儿子,上了姓方的这个狗东西的船,自己不是投鼠忌器了吗?
刘健叹了口气,才道:“陛下既是命方继藩全权处置倭国之事,那么不妨信任方都尉。”
既然刘健也如此说了,弘治皇帝心里的疑虑便也少了些,他点点头……
随即,他倒是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朕的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