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243节
总导演把情况捋了一下,敲敲桌子,道:“正式的文艺表演在运动员退场之后,最少最少有一个小时,大家都说说吧,各抒己见。”
“……”
短暂的沉默,东方歌舞团的一位老导演开口:“我觉得先确定三点,一是我们要展现的气质,二是展现的元素,三是展现形式。把这三点定下来,大方向就有了。”
“对。气质很简单,肯定是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一种感觉。”
“还有笑迎八方客,展现自我风采的精神面貌。”
“元素就很复杂了,我们要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还是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最好,比较全面,哎……”
又一位老前辈道:“能不能按时间顺序来?上下五千年,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风宋韵,直到改革开放,取一些重要节点。”
“难搞。五千年历史,哪段重要哪段不重要?光选择上,就不能达成一致。”
“我同意。抗日战争重不重要?重要,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我们的崛起,但能放到台上演出么,日本怎么看?”
“这个,太总括性了……”
邓在君想了想,道:“以我们的技术条件很难有足够的感染力,还是摘取一些元素为好。”
“中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它是由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经过无数断裂、重组,最终形成的这么一种风格。我们说中国元素,其实就是民族元素,地域元素。”
“我赞同,所谓展现元素,其实是展现我们包容性的文化特征。”
“这个可以延伸到第三点,用什么样的形式?我觉得工体那么大的场地,肯定要人海战术。我个人来讲,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气势雄浑,阳刚大气。”
“哟,你这倒简单了,从民族特色中找呗?”
“本来就不用那么复杂!大方向肯定简单,细节才要琢磨。”
“……”
李导演和邓在君小声交流了几句,道:“我们认同这位老师的说法,可以尝试这个思路。”
“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正此时,背后又悠悠的传来一句。
啧!
李导演忍不住回头,人太多,无从辨别,只赞道:“这话有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于此句名言,很多人认为是鲁迅说的。但也有人考据,鲁迅没说过,原文是:“(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邓在君也回头,一眼盯在某人脸上,果然年轻的过分。
“唢呐!必须是唢呐!”
“没错,气势高昂舍它其谁!我在灵璧听过周家唢呐,那真是一曲吹断肠。”
“我不同意,唢呐都是独奏,那么大场地,再高能盖住全场?”
“谁说都是独奏?闽西大唢呐就是公吹和嫲吹,一个甜美,一个浑厚,完全可以拿到台上去!”
“唢呐高亢我承认,但这是亚运会!我们要的不仅是听觉上,还有视觉上的震撼。你能找五百人一起吹唢呐么,那能听出什么动静?”
“几位老师,几位老师……”
邓在君打断,“您是想现场吹奏?”
“唢呐必须现场吹啊!”
“这个风险我们可担不起,没人敢保证不出岔子,而且我们的音响设备,还做不到让一只唢呐响彻全场。”
“那,那五百人也行啊……”
一位支持者迅速衰弱,小声嘀咕着,其实自己也明白,几百人吹唢呐简直难以想象。
另一位支持者不服,差点拍桌子了,“那你说,你用什么?”
“鼓啊!”
对方提高音量,“雄浑威武,舍鼓其谁?”
哟!
鼓这个字眼一吐出来,全体眼睛一亮,太适合这种场面了,甚至更大的都压得住。
“我推荐安塞腰鼓!阳刚大气,还在陕北老区,更有意义。”
“诶,好!”
唢呐党又活了,“安塞腰鼓好,可以有唢呐伴奏!”
“我推荐威风锣鼓,比安塞腰鼓更具气势。”
“那种大鼓也好,古代军队用的。”
“还有钟,现场可以用大钟报时。”
大家顺着民族元素往下捋,思路越来越活,很快具体到音乐舞蹈上。
老家伙们都不是一般人,扛过枪,下过乡,三江平原开过荒,是真有生活。年轻的也不逞多让,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更具审美性和时代感。
三百来人的屋子里,气氛热烈且焦灼,争论的不可开交。
刘迪急的脸红脖子粗,却根本插不进去,一偏头,见许非在本上画着什么东西,花花绿绿的。
“这时候怎么还画画啊,你不说两句?”
“说什么?”
“参与讨论啊,我们京台总得做点贡献吧。”
“我还没想好,您给我们打个样儿?”
我要能打样儿,我还着什么急!
刘迪知道自己的水准,搞政治正确,耍点小机灵还行,碰上这么大的活动,分分钟见光死。
第250章 一枝独秀
开了一天会,定下一个锣鼓表演。
进度貌似很快,实则要实地考察,找人员,编排节目,排练,审查,现场训练……过了都好说,不过就白费了。
这一连串下来,怎么着也得大半年,所以先把各节目的要素确定,然后同时进行。锣鼓表演,便交给了一位老导演负责,带领十几个人,算一支小团队。
许非听了一天,啥意见没发表,又坐了第二天。
第二天思路开阔,争论愈发激烈。锣鼓是刚,跟着最好是柔,很多人想到了民族舞。可那么大场地,民族舞怎么跳?
大难题。
第二天没结果,又到了第三天。
好家伙!许非一开始就惊了,某文工团的一位资深舞美,直接搬了块大黑板过来。
这年头哪有什么ppt和led显示屏,纯手动。
老先生拿着粉笔,比划道:“昨天我一宿没睡,越想越觉得思路错误。都钻牛角尖了,跳什么舞不重要,跳的再好看,观众看不清有啥用?
大场地要的是整体效果!
就跟军乐团似的,整体先烘托出来,你想表达什么东西?比如,呃,亚运会在夏天吧?夏天有什么,有荷花……”
他刷刷画了一会,数朵写意派的荷花呈现在黑板上,分成两拨,一拨含苞,一拨绽放。
“你看这个,观众一瞧就明白,哦,这是荷花盛开。他们懂了,我们就成功了。如果非要追求什么舞蹈,什么复杂动作,那没个弄。
有民族舞那个柔美的意思就行,动作最好简单,服装必须到位,表达方式要清晰……”
“说白了还是队列。”
那声音又冒了出来。
大家还挺习惯的,时不时就有个男声慢悠悠传出来,每句都在点上。
“对头!”
舞美师傅十分激动,“大场地看的就是队形,个人不重要!”
“……”
总导演和邓在君商量一会,皱眉道:“先放一放吧,往下继续。
我们第一项是锣鼓表演,第二项是民族舞蹈,中国特色十分浓厚。我昨天跟领导简单汇报,他非常支持这个思路,所以大家不用忐忑,要有信心。
接着想想,还有什么元素?”
“书画怎么样?”
“书画实现不了,总不能找几百人拼字玩吧?那没意义。”
“底下不能拼,上面可以。背景翻板设置一个环节,刷刷刷翻过来几个古汉字。”
“这样好,蜻蜓点水。”
总导演记了一笔,“还有么?”
“皮影怎么样?哦不行,光线应该不行。”
“评弹呢?”
“那玩意我都听不懂,你让老外听?”
“京剧?”
“京剧倒是可以,关键怎么展现……”
所有人都愁。倘若一个舞台,哪怕是露天舞台,都好摆弄。问题是没有啊,就那么大的一个体育场。
搭台可以,只能移动式的,小巧的。大台子没法现场装,现场拆。
“要不就武术吧,但我怕跟前面冲突。”
“没关系,前面就太极拳,后面可以是综合性的。”
“赞同!”
“……”
短暂的沉默,东方歌舞团的一位老导演开口:“我觉得先确定三点,一是我们要展现的气质,二是展现的元素,三是展现形式。把这三点定下来,大方向就有了。”
“对。气质很简单,肯定是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一种感觉。”
“还有笑迎八方客,展现自我风采的精神面貌。”
“元素就很复杂了,我们要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还是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最好,比较全面,哎……”
又一位老前辈道:“能不能按时间顺序来?上下五千年,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风宋韵,直到改革开放,取一些重要节点。”
“难搞。五千年历史,哪段重要哪段不重要?光选择上,就不能达成一致。”
“我同意。抗日战争重不重要?重要,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我们的崛起,但能放到台上演出么,日本怎么看?”
“这个,太总括性了……”
邓在君想了想,道:“以我们的技术条件很难有足够的感染力,还是摘取一些元素为好。”
“中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它是由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经过无数断裂、重组,最终形成的这么一种风格。我们说中国元素,其实就是民族元素,地域元素。”
“我赞同,所谓展现元素,其实是展现我们包容性的文化特征。”
“这个可以延伸到第三点,用什么样的形式?我觉得工体那么大的场地,肯定要人海战术。我个人来讲,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气势雄浑,阳刚大气。”
“哟,你这倒简单了,从民族特色中找呗?”
“本来就不用那么复杂!大方向肯定简单,细节才要琢磨。”
“……”
李导演和邓在君小声交流了几句,道:“我们认同这位老师的说法,可以尝试这个思路。”
“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正此时,背后又悠悠的传来一句。
啧!
李导演忍不住回头,人太多,无从辨别,只赞道:“这话有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于此句名言,很多人认为是鲁迅说的。但也有人考据,鲁迅没说过,原文是:“(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邓在君也回头,一眼盯在某人脸上,果然年轻的过分。
“唢呐!必须是唢呐!”
“没错,气势高昂舍它其谁!我在灵璧听过周家唢呐,那真是一曲吹断肠。”
“我不同意,唢呐都是独奏,那么大场地,再高能盖住全场?”
“谁说都是独奏?闽西大唢呐就是公吹和嫲吹,一个甜美,一个浑厚,完全可以拿到台上去!”
“唢呐高亢我承认,但这是亚运会!我们要的不仅是听觉上,还有视觉上的震撼。你能找五百人一起吹唢呐么,那能听出什么动静?”
“几位老师,几位老师……”
邓在君打断,“您是想现场吹奏?”
“唢呐必须现场吹啊!”
“这个风险我们可担不起,没人敢保证不出岔子,而且我们的音响设备,还做不到让一只唢呐响彻全场。”
“那,那五百人也行啊……”
一位支持者迅速衰弱,小声嘀咕着,其实自己也明白,几百人吹唢呐简直难以想象。
另一位支持者不服,差点拍桌子了,“那你说,你用什么?”
“鼓啊!”
对方提高音量,“雄浑威武,舍鼓其谁?”
哟!
鼓这个字眼一吐出来,全体眼睛一亮,太适合这种场面了,甚至更大的都压得住。
“我推荐安塞腰鼓!阳刚大气,还在陕北老区,更有意义。”
“诶,好!”
唢呐党又活了,“安塞腰鼓好,可以有唢呐伴奏!”
“我推荐威风锣鼓,比安塞腰鼓更具气势。”
“那种大鼓也好,古代军队用的。”
“还有钟,现场可以用大钟报时。”
大家顺着民族元素往下捋,思路越来越活,很快具体到音乐舞蹈上。
老家伙们都不是一般人,扛过枪,下过乡,三江平原开过荒,是真有生活。年轻的也不逞多让,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更具审美性和时代感。
三百来人的屋子里,气氛热烈且焦灼,争论的不可开交。
刘迪急的脸红脖子粗,却根本插不进去,一偏头,见许非在本上画着什么东西,花花绿绿的。
“这时候怎么还画画啊,你不说两句?”
“说什么?”
“参与讨论啊,我们京台总得做点贡献吧。”
“我还没想好,您给我们打个样儿?”
我要能打样儿,我还着什么急!
刘迪知道自己的水准,搞政治正确,耍点小机灵还行,碰上这么大的活动,分分钟见光死。
第250章 一枝独秀
开了一天会,定下一个锣鼓表演。
进度貌似很快,实则要实地考察,找人员,编排节目,排练,审查,现场训练……过了都好说,不过就白费了。
这一连串下来,怎么着也得大半年,所以先把各节目的要素确定,然后同时进行。锣鼓表演,便交给了一位老导演负责,带领十几个人,算一支小团队。
许非听了一天,啥意见没发表,又坐了第二天。
第二天思路开阔,争论愈发激烈。锣鼓是刚,跟着最好是柔,很多人想到了民族舞。可那么大场地,民族舞怎么跳?
大难题。
第二天没结果,又到了第三天。
好家伙!许非一开始就惊了,某文工团的一位资深舞美,直接搬了块大黑板过来。
这年头哪有什么ppt和led显示屏,纯手动。
老先生拿着粉笔,比划道:“昨天我一宿没睡,越想越觉得思路错误。都钻牛角尖了,跳什么舞不重要,跳的再好看,观众看不清有啥用?
大场地要的是整体效果!
就跟军乐团似的,整体先烘托出来,你想表达什么东西?比如,呃,亚运会在夏天吧?夏天有什么,有荷花……”
他刷刷画了一会,数朵写意派的荷花呈现在黑板上,分成两拨,一拨含苞,一拨绽放。
“你看这个,观众一瞧就明白,哦,这是荷花盛开。他们懂了,我们就成功了。如果非要追求什么舞蹈,什么复杂动作,那没个弄。
有民族舞那个柔美的意思就行,动作最好简单,服装必须到位,表达方式要清晰……”
“说白了还是队列。”
那声音又冒了出来。
大家还挺习惯的,时不时就有个男声慢悠悠传出来,每句都在点上。
“对头!”
舞美师傅十分激动,“大场地看的就是队形,个人不重要!”
“……”
总导演和邓在君商量一会,皱眉道:“先放一放吧,往下继续。
我们第一项是锣鼓表演,第二项是民族舞蹈,中国特色十分浓厚。我昨天跟领导简单汇报,他非常支持这个思路,所以大家不用忐忑,要有信心。
接着想想,还有什么元素?”
“书画怎么样?”
“书画实现不了,总不能找几百人拼字玩吧?那没意义。”
“底下不能拼,上面可以。背景翻板设置一个环节,刷刷刷翻过来几个古汉字。”
“这样好,蜻蜓点水。”
总导演记了一笔,“还有么?”
“皮影怎么样?哦不行,光线应该不行。”
“评弹呢?”
“那玩意我都听不懂,你让老外听?”
“京剧?”
“京剧倒是可以,关键怎么展现……”
所有人都愁。倘若一个舞台,哪怕是露天舞台,都好摆弄。问题是没有啊,就那么大的一个体育场。
搭台可以,只能移动式的,小巧的。大台子没法现场装,现场拆。
“要不就武术吧,但我怕跟前面冲突。”
“没关系,前面就太极拳,后面可以是综合性的。”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