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祖 第70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所周知,天材地宝分有多品,其中上品以上者拥有法则之力,大道本源,方才为大修士所看重,能成仙成神,证悟得道者,又怎么会在意那些普通之物,你说对吧?”
  李柃道:“确实如此。”
  赤云子道:“然而寻常之地是根本养育不出那等奇物的,偶有出产,也只是机缘巧合,或者往昔封赐仙山的残余。”
  李柃想到了空谷幽兰的由来,暗暗点头。
  赤云子道:“所以,仙山福地的出产非常重要,而仙门,是稳定拥有此物出产的势力,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便足以供应天下奇珍,不求于外!
  譬如玉醴宗,芝仙宗,顾名思义,就是出产甘泉,仙芝的所在,长生福地有五芝玄涧,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能延年益寿!其他各仙门亦各有洞天福地与自己的出产,那些草莽势力根本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李柃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些仙门正道确实掌控着太多天地之间的资源,不过,这种掌控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总是会有草莽的大能高手成长起来。
  在外还有魔道冥宗,黄泉地府时刻与之争夺天地权柄。
  如若说天庭是仙山祖庭,血海黄泉也称得上是一切负面力量和阴煞魔气的源头。
  它们对各方高手要么打压,要么拉拢,各因彼此关系而异,但却不大可能像是对低阶修士那样听之任之。
  第602章 他是太懂了
  当李柃把自己理解的天庭地府关系道出,赤云子却是出人意料道:“你错了,冥土从来不是源头,而是归宿!
  它是浊气沉淀之所,天庭,人间,地府,三界众生,万事万物都在清浊之间不断流转,但最终都要归于冥土,如同漏壶之中的沙子!”
  李柃讶然:“若是天地宇宙为漏壶,万物众生为沙砾,那么……何为天,何为地?何为仙魔?”
  赤云子轻叹一声,道:“天亦地,仙亦魔,阴阳混成,方始为道!
  这世间万物一体,都是两仪微尘,希夷变化所形成,是后天的显现才让它们有了区别。”
  李柃闻言,陷入沉吟。
  这天地宇宙从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运动变化,这是其生机。
  然而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总有一种流动规律难以逆转,久而久之,渐趋极端。
  这里不能以简单的空间来划分,并非是说天在上,地在下,组成万事万物的“沙子”真的从上面跑到了下面。
  这只是一种比喻,实情是已知条件下无法逆转的规律——劫业不可消!
  因果诞生劫业,劫业又使得天地大道污浊,本源损耗,渐趋死寂。
  它在局部,将会随着光阴岁月消磨有限自净,但放大到整个天地宇宙的层面,却又不可磨灭。
  因为这处劫业消磨,实际上是跟着污染的本源一起沉淀下去,而非真的凭空消失不见。
  仙魔大战是一场大劫,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消劫之法,因为它可以借动乱搅浑三界,使得本源重新流动起来。
  所以,这一关远比想象之中还要残酷和可怕。
  它要叫大能陨落,本源释放,仙山破败,天地重置,一切都一切,都重新流转起来。
  由此李柃也终于明白,为何天地宇宙的趋势是从神魔时代走向末法了。
  历代纪元更新,都会有重要的本源力量被因果劫业污损而沉淀,足够巨大的动乱,反而才能逆转因果,将其重新泛起。
  然而后世本源隐遁,神通法力不显,又怎能做到这一点?
  天地宇宙的生机只会不断消逝,化作一潭死水。
  历代的时代主角,气运之子,应劫之人,非但不能逃避纷争,反而要搅动风云,掀起更大动乱,诛杀更多的大能和强者,才能为后世开太平!
  这着实是一种矛盾。
  “且先不提那些,倘若我等加入天庭治下,成为仙门正道,应负哪些责任?”
  李柃回过神,开口询问道。
  天地大道的事情只是叫他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当前处境,而眼下,无疑还是选择阵营这件事情更重要。
  赤云子道:“很简单,斩妖除魔,匡扶正道便是!”
  李柃道:“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
  赤云子道:“还是有所不同的,你们过去那是为了自保,还有草莽势力本能的摇摆,仙门所应负有的职责更重,甚至要考虑全体仙门的利益,接受来自天庭的统筹安排。”
  李柃微微点头,道:“此乃题中应有之义,若有必要,本宗会接受安排。”
  赤云子肃然道:“希望你能记住自己所说的这句话。”
  李柃道:“一旦成为仙门,便是魔道死敌,我不会儿戏的,不过接受安排总也应该有个限度,不可能让天庭派个太上宗主下来统御我等吧?”
  赤云子道:“你放心,天庭是天庭,仙门是仙门,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甚至于,历代的天庭都从来没有考虑过直接统御地面,这与仙神的存在形式,还有天庭本身的权能大有关联。
  天庭本身便是天道和秩序的具现,不可能自己打破这一格局,直接进行统御的。
  而地面所设香火神灵,世俗皇朝,都是在维持道天地人的格局,仙门所代表的便是地仙界,你等若能加盟,便将共享地仙位格!”
  李柃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他其实并不是太担心天庭插手仙门内部事务,除了赤云子所说,天庭本身是天道秩序的具现,还有另外一大原因就是他们做不到。
  天下何其广袤,天庭要把这些势力一一厘清,进行统治,成本何其之大?
  这种事情,可不是说清理掉了反对者就行的,它还得执政,治理。
  是以,就连人间的皇朝都有自主之权,天庭只管享受香火,以及进行监督。
  这世间也不是没有元婴化神,各方大能本身就是三界之中重要的势力,仙魔两道都要争取,又怎么能轻易控制?
  一旦同时触动多位大能者利益,自己不急,其他仙门也会急的。
  赤云子道:“所以,仙门基本都是听调不听宣,必要时,派驻高手上天听封,亦或担负相应的供纳,镇魔之责。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重要职责,就是治理地面,担负起和世俗皇朝类似的功能。
  我看积香宗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不如选取治世的路线,为天庭提供香火信仰,选神封禅!”
  这其实就是类似一些宗门大派驻凡间的外院,定期开门招新。
  积香宗耕耘世俗百余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虽然不如一统玄洲的大乾皇朝,但是也有好些凡民人口的。
  在此宣扬天庭和天道信仰,册封神灵,提供香火,不比那些老牌宗门供纳仙芝灵根之类的宝物来得舒服?
  如今就算天庭想让积香宗出高手上天听封,亦或进贡什么天材地宝,他们也出不起呀。
  所以这个职责,其实是为积香宗量身定做的。
  让李柃上天封神,只是多出一位真君,天君级别的高手,还有可能断送其潜能,但耕耘地面,证道化神,成效却是不可限量的。
  天庭对李柃的道途有所了解,也对其有所期许,如今就是要落在实处,真正令得其为自己所用。
  “听调不听宣呀……这个倒是符合我之前所想,不过天庭治下,好像是要有各路山神土地执掌尘世,这个又如何算起?”李柃问道。
  赤云子道:“当然是天庭任命。”
  李柃笑了笑,道:“可我听闻,就算是玄洲那边,也是民心所向,朝廷封敕,才能得以成就香火神灵。
  若我积香宗为仙门,想要比玄洲更进一步,拥有自行封神和裁撤的权柄,天庭不得过问。
  至于那些神灵的职责,自有本宗督导,同样是听调不听宣。”
  赤云子,青羽真人和应玄真人闻言,不免对视几眼,颇为诧异。
  “自行封神,天庭不得过问?还有那些神灵也听调不听宣,这和另立小天庭有何区别?”
  李柃道:“天庭势大,若不答应这些条件,本宗很没有安全感呀。”
  赤云子等人都快被他逗笑了。
  若真天庭势大,没有安全感,那他不应该瑟瑟发抖,伏请听命吗,怎么还有胆子要这要那的讲条件?
  “你还有什么要求,干脆一并讲出来算了。”赤云子倒也不和李柃一般见识,只是道,“之前我也说了,可以畅所欲言,但是敲定之后,就不宜再轻易改动。”
  李柃道:“好,那就请恕晚辈直言了。
  若能有幸加入天庭治下,成为仙门正道的一份子,我积香宗必定以除魔卫道为己任,尽好自身道途的本分,但掌控势力范围之内,一切修士,神灵听调不听宣,皆为本宗法统所制。
  除此之外,我等将会在四海之内扩张,届时会把更多疆土纳入掌控范围之内,但凡有得,皆以同等条件治之。
  至于我对天庭和其他仙门的期许,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公平视之即可。
  其他仙门应有的权益与好处,我积香宗照常获得,其他仙门应尽的义务,我积香宗也将一并承担……”
  这一番密谈下来,时间就差不多到了中午,李柃暂把三位元婴高人安排在此间坊市下榻。
  三人不置可否,直到私下里相商,才忍不住相视苦笑。
  清羽真人忍不住道:“这个李柃实在太不懂事了,明明是玄辛峰一脉的外戚,与天庭的灵灮天君大有渊源,却还提这么些条件。
  他那是没有什么要求吗,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应玄真人也道:“口口声声说什么只求公平,却又触及天庭封神之权柄,简直不可理喻!
  我从来未闻有仙门自行封神的,此乃道天地人之枢纽,也是天庭监察人间,统摄香火,气运的根基,哪有连基层神灵都叫他自行任命的?”
  赤云子摇头一叹,道:“我看他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
  这分明就是以进为退,想要通过这般条件逼迫天庭让步,亦或拖延加入天庭的时间。”
  两人闻言微异:“这怎么说?”
  赤云子道:“眼下天庭什么情况,外人不清楚,难道二位也不清楚吗?”
  应玄真人迟疑道:“眼下的天庭……的确方兴未艾!”
  赤云子道:“何止方兴未艾,简直就是草创,至今仍然只有寥寥十余天君,百十星官,天将!
  这放在地面上,就是十余元婴,百十结丹的水准,对普通宗门而言,是绰绰有余了,但对统摄诸天,掌御各界的天庭而言,简直寒酸得可怜啊!
  此前至今,其实一直都是靠着那位个人实力在撑着,即便是祂,也只能维持天威不倒,但却无力于经营与发展……”
  应玄真人道:“所以,眼下天庭正是用神之际,千金市骨亦不为过!”
  赤云子道:“不错,那李柃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想要谋求更大的自主之权。”
  清羽真人道:“眼下天庭面临诸多困局,处境并不太妙,魔道邪修也频繁在各方生事,说不定真得作出一番让步,但封神是天庭底线,不可能把这种权力也让渡的,更何况,神灵真名悉数录在仙箓之内,也无从分权。”
  赤云子道:“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了,如若真要招揽他的话,说不定得退让些许,用其他方面的特权进行换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