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像他这样的人,平日里经过书院私塾这些地方,都是要自惭形秽的,远远的绕开。
  觉得自己不配。
  也因此,他对仙画后面那样气愤嘲讽的语气有些不解。
  世界本就如此,不是吗?
  ……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当时1945年伟人的讲话里有一句“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民国接受了教育的阶层,依然是士绅阶层,从清朝的时候就绵延下来的那些家族。他们本身就拥有了优越的条件和待遇,独占了教育资源。】
  【所以,要说民国有什么全民教育,那是瞎扯。】
  【真正的全民教育,还是要等到49年之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扫盲。】
  【毕竟,对于咱们来说,扫盲这事儿就很有经验——在根据地的时候,伟人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根据地那会儿就开办了很多扫盲的夜校,为不识字的士兵和当地的百姓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
  新到的村干部眉头紧锁,皱在一起像是包子褶:“全村三百多个人,只有9个人是识字的,这可不行,不利于我们以后开展工作啊。”
  “主席说了,如果绝大多数的农民一不能看通俗书报,一不能记普通的账目,三不会写简单的便条和信,那怎么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以后要宣讲政策,要让他们理解政策,甚至记工分什么的,都是要认字的。
  “没办法呀,以前这个状况,能读得上书的可太少了。就那九个人,也都只是认识几个字而已。”当地的村民道。
  村干部思忖了一下:“这样吧,咱们组织一个夜校。大家晚上有空的话可以报名来夜校,我来教大家认字。”
  有村民小心翼翼的问:“需要交多少钱?多了咱可出不起。”
  村干部一愣,笑了起来:“当然是免费的!不用交钱,也不用拿其他东西来。”
  这件事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
  西汉。
  汉武帝刘彻有些沉默。
  在仙画出现之前,他就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创办太学然后提出一系列的教育政策。
  仙画出来之后,他更是将对大汉人才的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但每每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很足够的时候,仙画就会用事实告诉他,还不够!
  而且是远远的不够!
  没想到,后世对教育居然如此重视!
  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也认识字,有必要吗?
  认字之后,难道亩产会有所提升?
  而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得有许许多多认字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还得愿意为这些庶民们上课……
  想到这里,刘彻立刻就放弃了。
  太难了,而且可能不会有什么成效,算了。
  倒是在大将军府上,霍去病和卫青有不同的看法。
  卫青赞叹道:“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句话说得对。”
  霍去病现在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亲兵和部属了,对领兵也有了些小小的经验。
  “舅舅,读书的确能让人变聪明。我就发现,同样的事情讲给不同的人听,往往是读过书的那个理解得更快,完成得也更好。”
  卫青点头:“读书使人明理。”
  霍去病挑起一双剑眉:“所以我的亲卫们,肯定是要会认字的。”
  文武兼修,哪个都不能落下。
  民间。
  百姓们羡慕极了。
  “要真有这样免费的课堂,谁会不愿意去呢?!”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人表示自己白天做活儿就已经够累了,即使有也不
  会去的。
  但大家选择性的无视了他们。
  “有几个人会认字已经很不错了,有的地方,找遍了都划拉不出一个识字的!”
  “要能认字肯定好啊,我儿从外地寄回来的信,我都不认识,还要去找村头的田秀才去读给我听。”
  “那可不?不识字就是容易被人骗。我和你们说……”
  ……
  【为了让普通的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老百姓们能够迅速的识字,还组织语言学家们发明了汉语拼音以及简体字。】
  【而且,国家还设有扫盲委员会,下面有城市扫盲工作司、农村扫盲工作司、编审司等等单位,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
  【当时还有目标,就是争取让每个人都能认识1500到2000个字。】
  轰轰烈烈的全民大扫盲开始了。
  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各样的夜校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大家白天工作完,晚上又出现在夜校里跟着老师学认字。
  还有许多从清末活下来的依然裹着小脚的年老女性,都在干部的劝说下拿起了课本。
  这可能是她们人生第一次接触到书本和知识。
  各式各样的宣传画被贴在了墙上。
  宣传画上的标语简单好理解:
  “帮助妈妈学文化”
  “爸爸,这个字是这样写的。”
  “夫妻互教互学。”
  甚至,扫盲的工作人员还编了很多相关的歌谣,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国。
  【而且,这场运动并不是进行了一次就结束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放松过。】
  【到1964年的时候,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建国初期的80%降低到了52%,到1974年的时候,更是下降到了20%。】
  路小柒放了自己查到的一些数据。
  在50-60年代的十年间,全国共扫除文盲10272.3万人,年均扫盲604.3万人。
  这堪称是一个奇迹。
  【除了全民大扫盲之外,同样重要的当然还有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骄傲的宣布:
  “7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拼搏,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已经建立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如今,义务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他在哪一年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有的还是必需的,是作为公民一定要完成的义务。】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然后开始牙牙学语。
  到了三岁,他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一开始大哭,然后交到了新的小朋友后,开始在幼儿园如鱼得水,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
  这个阶段学的是习惯。
  六岁的时候,他会开始进入到小学阶段,正式接触到知识和考试。
  六年后,他升入初中。
  三年后,他成为了一名高中生。
  又三年,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会通过高考。踏入到大学阶段,光荣的成为大学生,并且选择自己的专业。
  四年后,他毕业了,可以选择进入到社会工作,但同样还可以选择考研甚至再考博。
  后者往往还需要花费好几年。
  一个拥有高学历的现代人的教育过程,需要持续十五到一十年的漫长时间。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在读人数,这个模型呈现出了倒梯形的形状。
  是一个相对健康的形状。
  ……
  天下人皆在惊叹。
  “上十几年学啊!这也太久了吧?”
  “如果是科举的话,倒也不久。我娘家隔壁的,考秀才都考了好多年呢。”
  “可这不是一两个,是所有人!”
  “十几年的学费,这可不便宜!”现在供个读书人多难啊!
  “说不定他们朝廷也不收钱呢?不是说必须要上吗?总不能这种还让老百姓掏钱吧?”
  这句猜想引起了一大片哄笑声。
  “怎么可能!”
  “白日还未到,怎么就做起梦来了?”
  “规定的事情让老百姓掏钱的,你难道少看了?”
  魏晋。
  即使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名士谢安也不免为后世之人漫长的求学过程感到震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