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老二说:“年纪大的只为钱,年轻的怕是还要在咱安陆讨个小老婆。”
  “年老的就不讨?”
  一群人说笑起来,施菀收回目光,不知想起什么,出神半晌,随后才低下头,继续写手上的东西。
  第25章
  几日后,周广祥病愈,进了药铺,施菀便轻松一些。
  她与周广祥告了假,去安陆下面的木紫乡寻医。
  她在县城内偶然听闻木紫乡有一名老婆婆,擅治黄疸,且不用抓药,用一条鱼便能治愈,堪称神方。
  而这治病方法不只她不知道,爷爷的手记、周师父的药方,以及各医书里都不曾提及,所以她要去跑这一趟,不管是以讹传讹,还是真有这样的方子,她都要确认。
  找认识的进城卖菜的农人坐了一小段板车路,又走了近一个时辰的小路,便到了木紫乡的石家村。
  她进村询问,村口的妇人倒热情,亲自将她带到了那名柳婆婆家。
  柳婆婆已有七十高龄,一头白发,正坐在门口削萝卜,似乎是备着菜。
  施菀唤她道:“婆婆。”
  柳婆婆抬起头,好奇地看着施菀。
  妇人说:“这是城里一个大夫,说是来找您问您那治黄疸的神方呢!”
  “大夫?女大夫?”柳婆婆意外道。
  施菀回道:“我祖上行医,我也没有别的营生,便只得行医了。”
  随后施菀说明来意,向婆婆请教治黄疸的方法。
  柳婆婆倒爽快道:“听他们胡说,不是普通的鱼,得是乌背鲫鱼……”
  “婆婆等一等。”施菀说着立刻拿出随身医箱,从里面取出纸笔,将婆婆前面说的快速记下,随后才问:“然后呢?”
  柳婆婆见她如此重视,一个女人,既是大夫,还会写字,心下欢喜,又接着道:“对了,鱼还得是活的,重三四两,不能大不能小,连同那鱼啊肠啊鱼杂啊,还有鱼鳞鱼翅,放在石臼捣烂了,再加一味当门子,三分,再拌匀,把这些一起摊在布上,贴在肚脐眼上,如此过一天,到第二天取下,便能见效了。若是严重的,再接着贴两三剂,到有黄水流出,便好了。”
  施菀将药方一一记下。
  之前带她的妇人问:“你们城里大夫治不了黄疸?”
  施菀解释道:“我平常用的药方是苍耳子、薄荷、木通、绵茵,还需要加酒煎服,比起婆婆的方子来倒复杂一下,且若是碰上小儿孕妇或是其他体虚的人,就过于性烈了,婆婆的方子妥贴。”
  柳婆婆这时问她:“施大夫,那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家孙女儿,她身上肿,脸都大了好几圈,可腿上却越来越瘦,都半年了也没见好,这几天说身上没劲,今天一天都躺在床上呢!”
  施菀收好笔纸起身道:“那我进去看看。”
  柳婆婆马上放下菜篮,将施菀带去屋内。
  柳婆婆孙女儿才十七八的模样,施菀看了她面色,问了病情,又把了脉,随后问:“月事是否正常?”
  床上少女怔了片刻,才红了脸,声音极小道:“已经半年没来了。”
  这时柳婆婆连忙问:“你这孩子,都半年了,之前怎么没说?”
  少女低下头不说话。
  施菀自是见多了这样的病人,年纪小,未出阁,便羞于提起这样的事,若眼前的大夫是男大夫,她更不会说了。
  施菀说道:“没有大碍,活血化瘀便好。”说着到一旁去写药方,一边朝柳婆婆道:“孩子的爹爹在家么?”
  柳婆婆回道:“在,到田里干活去了,她娘听说煮玉米须有用,就去别家给她弄玉米须去了。”
  施菀说道:“玉米须煮水确有利水补肾的作用,但她这病更严重复杂一些,单用玉米须没用的,但若是弄回来了,煮着喝一些也无碍。”
  随后将写好的药方递给柳婆婆:“您等她爹回来,让她爹按这药方去附近药房抓药,服半个月身上可消肿,二十天就能来月事了,但可能会色紫量多,有血块,便要再服几天,到月事正常,浮肿全消,就能停了,差不多便是服一个月的药。再有其他异常之处,可到县城的馨济堂去找我。”
  婆婆见她将病情说得这么细,可见是医术精湛,连忙欣喜道:“好好,等她爹回来我就让他去抓药。”
  此时之前带施菀来的妇人道:“说起来,我儿媳妇不是刚生了孩子么,却没奶,这可有什么好办法?”
  施菀说道:“可试试,以红皮花生、红枣、红豆、红糖四样煮水同服,早晚各一碗,当然,喝多一些也无妨,就会有奶了。”
  妇人伸着手指记着,随后道:“除了红糖要去买,其他倒是好弄到,家里去年种了花生和红豆,红枣找吴家婶子弄一些来也可以。”说完,一脸忧心的模样。
  农家人舍不得钱,施菀知道她的顾虑,说道:“减去红糖也可以,其他的就再不能减了。”
  妇人心喜,立刻点头。
  没想到就她们说话这会儿,隔壁妇人听到声音,便来看看是什么人来了,听说是大夫,开方又不要钱,便也说起病痛来,让施菀给顺便诊治。
  施菀倒不拒绝,又替她开出药方。
  这时候还没到耕种的季节,农人大多在家里,没一会儿这儿便聚了一群人,都来寻医问药。
  能面诊的,施菀便替人凭脉问诊开药方,不能面诊的,若病情单一,也能给方子,还有老妇人淋病,小便刺痛难忍,施菀也当即开药箱给人针炙,瞬时见效。
  一时间,村人感激施菀医术好,人又善,直称她为医仙。
  施菀笑笑,直到日头偏西,再不回城就晚了,才提着医箱离村回去。
  到安陆县城时,正是日落时分。
  她一进馨济堂,便听见药铺里的人在议论什么,看见她,严峻立刻过来替她接过医箱。
  “师父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再晚一些天都黑了。”严峻说。
  话音落,枇杷就跑过来道:“师父,今天我去李家送药,正好见到了新来的县太爷进城上任,你是没看到,那个好看……又英俊,又高大,穿一身白衣,简直就跟仙人似的,咱整个安陆县,就没第二个这样的人!”
  施菀听完,便知道新来的县令真的是他,除了他,再没有旁人会被人这样形容。
  “师父,你怎么都没反应?你不好奇吗,我可没夸张,他真的很好看很好看!”枇杷继续道。
  只有女人和女人才更好一起探讨美男子,药铺里就她和师父两个女人,她很期待和师父一起讨论一番,哪里想到师父的反应比男人还平淡。
  施菀回道:“我知道你没夸张,只是觉得县太爷长什么样和我没太大关系。”
  “不,师父,你就是没亲眼见他,等亲眼见了他,你一定不是现在这样。”枇杷笃定道。
  施菀坐下来,将之前记下的鲫鱼方详细抄写下来,等后面有机会亲自验证过,便能记到手记药方里去。
  抄完药方,在馨济堂用完了晚饭,施菀提着医箱穿过馨济堂的后院,从后门出去,经过一条街,再走几步,便到了自己的小院。
  小院前,有三棵杏花树,她进院时,就着傍晚最后一丝光亮,隐约看见树枝上星星点点的花苞里,开出了一朵花。
  白中带粉的花朵,细细的花蕊,早春时节,杏叶还未长出,这清丽的花在枝头上分外惹眼。
  三棵杏树是她住进来那一年栽的,前两年都不见什么花果,到去年才开始开了几朵花,今年则是满枝头的花苞,预示着二三月里丰盛的花期。
  她在树下看了很久,不由浅浅地一笑,这才进屋去。
  安陆连着下了三日细雨。
  雨停那一日,太阳才露了半边脸,陆璘在县廨内接到长喜送过来的一张请帖。
  是德安府知府赵襄,同德安府通判、户曹参军、司法参军,以及安陆县县丞、县尉,庙令等等,请他两日后至吉庆楼宴饮,为他接风洗尘。
  堂堂德安府知府,品级比他这小小县令大得多,竟还亲自来为他这下属接风洗尘,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于是他沉默着回了请帖,两日后前往吉庆楼。
  吉庆楼是德安府最大的酒楼,共有三层,哪怕放在京城也不算简陋。
  然而这一日吉庆楼却空无一人,全场皆由德安府与安陆县这一批官员包下,美酒佳肴,艳舞笙歌,连陪酒女都有十多名,据说将德安府大小七八个青楼的头牌姑娘都收罗来了。
  陆璘带着极浅的笑意,与官员们推杯换盏,说一些互相吹捧的话,无非就是官场上那一套。
  他非常清楚,这些大小官员为何对他如此客气。
  当然不是因为他。
  因为他姓陆,因为他那个做副相的父亲。
  而他呢,十岁便有神童之名,十五岁拜当朝宰辅为师,二十岁高中榜眼,名动京城,风光无限。
  随后任清贵馆职,得皇帝赞赏,三年服紫袍,人人都说他要在三十五岁之前知政事,成为最年轻的副相。
  然而,一切都是他父亲的庇佑,只要他不听父亲劝阻,一意孤行,最后总会撞上南墙。
  老师过世,他受冷遇被任闲职,到去年,他因反对太后代皇帝受百官朝拜、继续把持朝政而被贬,任了这七品的安陆县令。
  仕途七年,将至而立,他却一事无成,满心茫然。
  他知道该如何青云直上,知道该如何揣摩上意,却做不到。
  这一年,他连降六级,离自己的抱负理想越来越远,远到几乎看不见。
  在吉庆楼捱了两个时辰,陆璘以不胜酒力为由,拒绝了县尉章炳留宿吉庆楼的提议,乘了马车离开。
  他执意离开,其他官员便都遣退了青楼姑娘,送他离开,杨钊与章炳这两个安陆县下属更是送了他好一大段路才各自离去。
  与两人告别后,早已夜深,陆璘回到马车内,面带疲惫,一副淡漠之态,沉默着坐于马车尾,连外面街景也无心看。
  长喜知道自家公子厌烦今夜的酒宴,也沉默着没去打扰他。
  夜色沉寂,只有星月微光,空中透着早春的寒。
  陆璘,长喜,还有雇的车夫都安静着,只有马车驶在路上的轱辘声。
  就在这时,一个奇怪的黑影在前方的路上,远远朝这边靠近。
  坐在车板上的长喜盯着那黑影看了许久,却仍是看不真切,不由紧张地问车夫:“你看那是个人吗?”
  车夫发出疑惑的声音,没马上回话,只是不由自主放慢了车速,等那黑影越来越近,两人都看了出来,是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
  或者说,是个男人背着个女人急匆匆往这边跑着。
  但那人看上去已经跑了很远的路,早已没了力气,跑步速度越来越慢,此时看见一辆马车,在路旁犹豫一会儿,随后突然就停下来,放了背上的女人在地上,“扑通”一声就跪在了马车旁。
  车夫“吁”地停了下来。
  “老爷,求求你们,捎我一程,带我去医馆,我给钱你们,让我救救我娘子,她快不行了。”
  车夫自然知道自己做不了这个主,看向长喜。
  但他知道,这新来的县太爷多半是不会同意的,京城来的富贵公子,连德安府的大官都要巴结奉承他,包下那么大的三层酒楼请他吃饭,可他看上去有些冷清,不像好说话的人。
  这么半天,陆璘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在车内问:“怎么了?”
  长喜回道:“公子,有个人让我们捎他去医馆,他夫人看着快不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