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省城的事情,黎青执并不知晓。
  他第一天写书时受了些影响,情绪不太稳定,但很快就调整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早起写书,写上三千字之后,便去盖学堂的地方看看,看完再去李秀才那里接三个孩子。
  接完回家吃午饭,吃完继续写书,再写上三千字之后,他就带着黎大毛黎二毛再去建学校的地方看看。
  看完,再去新码头那边的绝味斋,把稿子给常瞻,顺便接常瞻回去。
  期间,黎青执接到了张巡抚的信,询问玉溪府的事情。
  黎青执就将原主伪造的身世说给张巡抚听,并表示自己写的,都是逃荒途中所见所闻。
  之后,张巡抚在书里看到了盂县县令的事情,又写信问他,而黎青执将当初盂县的情况全都写在了信里。
  他当然不能说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说这是盂县县衙的一个小吏告诉他的。
  黎青执跟张巡抚每日都有书信往来,眨眼就过了十天,《逃荒录》他已经写了六万字。
  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每天手写六千字挺多的,但黎青执写《沉冤录》的时候被压榨过,现在每天只用写六千字,对他来说很轻松。
  他甚至还有时间看张巡抚给他的书。
  这天下午,黎青执正在写书,杜永宁来了,在下面嚷嚷:“黎兄,我从临湖县回来了!”
  黎青执这段时间生活规律还很忙,都快忘了杜永宁了,这会儿听到杜永宁的声音愣了愣。
  他将自己已经写好的稿件收进柜子锁起来,这才下楼去找杜永宁。
  十天不见,杜永宁黑了一些,他看到黎青执就道:“黎兄,这次去临湖县,我收获颇丰。”
  杜永宁一心想找人说话,也就一口气说了很多。
  他去了临湖县之后,就开始打听茕独散人,然后就跟临湖县那些读书人一样,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他还发现,《沉冤录》压根就不是百姓口述的,但它也不是空穴来风,里面写的事情,全都有真实案例。
  “我游览了临湖县很多地方,还去了晋王名下的那个采石场,找了一些从采石场逃出来的劳工询问情况……茕独散人写的东西,都是真的。”杜永宁道。
  他这次,在临湖县各个地方都转了转,感触很深。
  杜永宁跟黎青执说了很多,说完,才想起来一件事:“黎兄,听说你这段时间在潜心读书?读的是什么书?”
  黎青执将张巡抚给他的书的名字说了。
  “这书我也看过!”杜永宁立刻就跟黎青执讨论起来,一直聊到半下午。
  这时,黎大毛来找黎青执:“爹,今天还去新学堂那边吗?”
  黎青执每天下午带黎大毛他们四个孩子一起出门,是想给这些孩子增加运动量。
  为了让他们在过程中不那么无聊,他还会在路上给他们讲故事。
  也是因为这样,四个孩子现在对下午出门这事儿充满兴趣。
  “你们要去新学堂那边?我也去。”杜永宁道。
  杜永宁都这么说了,黎青执就带着他们一起出门。
  黎青执盖的学堂,现在已经打好地基在砌墙了。
  他是请了人帮他管着盖房子的事情的,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商人,这么做大概率会被坑点钱,找来做工的人也可能不那么尽心尽力。
  但他是一个有功名的,前途无量的秀才,他还认识县令!
  这些来帮他干活的人都尽心尽力,并不敢糊弄他。
  黎青执对这情况很满意,也就多出了一些钱,给那些帮他干活的人改善伙食。
  而这让那些在他这里干活的人感激万分。
  今天他刚到,众人就纷纷打招呼:“黎秀才!”
  黎青执笑着跟他们说话,准确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这些人更高兴了,开始跟黎青执说他们今天都做了什么。
  “这房子盖得真快!”杜永宁有些惊讶,他离开没几天,这块地已经大变样了。
  黎青执道:“是很快。”
  “以后可以在这边种一些月季,在那边种几棵桃树……”杜永宁又说起来。
  黎青执设计的房屋的图纸他早就看过,他觉得这样的房子有点丑,但黎青执要追求实用,他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房子已经盖好,外面的布置,他觉得可以按照他想的来。
  黎青执道:“不种月季,桃树倒是可以种,但要种在河边,到时候这里的空地,都种菜。”
  杜永宁目瞪口呆:“种菜?”
  “对,种菜,种出来可以给他们吃,自给自足。”黎青执道。
  杜永宁不太能理解,黎青执道:“我办这书院,是想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可以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能寻个生计养活自己,他们是需要干活的。”
  杜永宁想到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很快就想明白了:“黎兄你是对的。”
  黎青执闻言,问杜永宁打不打算在临湖县办学堂,杜永宁道:“我给临湖县的养济院捐了银子,办学堂怕是不行……我爹给我来了信,我明日就要回家去了。”
  杜永宁其实很想留在临湖县,为临湖县的百姓做点什么,为此,他还特地给他父亲写信,想让他父亲多给他一些银两。
  前几天,他收到了他父亲的回信。
  他父亲拒绝给钱,还让他快些回去读书,准备明年的乡试。
  没有他父亲给钱,他什么都做不了……杜永宁难受了两天之后,已经决定回去了。
  现在的他太过弱小,但等他考上举人,情况会大不一样。
  他一定要考上举人!
  这么想着,杜永宁又道:“黎兄,我这次归家后,也要潜心读书了,等今日别过,我们明年再见!”
  “好。”黎青执应下。
  杜永宁这天陪着黎青执去接常瞻,然后留在金叶绣坊,吃了一顿常瞻做的饭。
  他对常瞻的手艺赞不绝口,还又跟常瞻买了一些常瞻特别调配的辣椒面,说是要拿回去孝敬母亲。
  杜永宁第二天就走了,也是这一天,崇城县开了个学堂。
  这学堂是朱前开的,开在朱前出生的村子里。
  朱前发达之后,回村修了个大宅子,但他并不去住。
  现在,他用这宅子开了个学堂。
  黎青执的学堂打算招收穷苦百姓家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朱前这学堂却不同。
  朱前雇了一个秀才一个童生在学堂里教书,他这学堂跟李秀才的学堂,还有崇城县的其他私塾并无不同,先启蒙,再讲经义。
  只是他的学堂不受束脩,十里八乡觉得自家孩子有点天分的人,都能将孩子送去这学堂启蒙。
  普通孩子就认个字,有天分的可以继续往下读。
  若是天分特别高的,朱前还会资助他们读书。
  黎青执知道这时候的学堂都是这样的,并不觉得意外。
  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想学手艺可以去当学徒,读书的话……还是该学四书五经。
  黎青执没多管这件事,他拿出昨天写的稿子,继续往下写。
  因为杜永宁突然到来,他昨天都没给张巡抚送稿子……不过今天可以多送点。
  同一时间,省城。
  张巡抚把绝味斋送来的食盒翻来覆去检查了一遍,然后发现里面除了两盘用料十足的菜,别的什么都没有。
  黎青执的信呢?
  虽然黎青执写的书看着很惨,但他已经习惯吃饭的时候看一看了……突然没有他有点不适应。
  怎么能突然没了?
  张巡抚失落极了。
  幸好,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书坊愿意帮他印这书。
  收到黎青执送来的《逃荒录》之后,张巡抚就让自己的心腹将之誊抄了一遍,然后拿着誊抄的稿子去找那些书坊,看哪个书坊愿意帮忙印书。
  他本以为没人愿意,结果才过去两天,他的心腹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这天下午,张巡抚就去了那个愿意帮忙印书的书坊。
  这书坊是沈家的商行开的,沈家家主亲自来见张巡抚,言语间极为亲近。
  沈家商行现在的靠山,是吕庆喜!
  “张大人,您这书我们马上就帮您印刷,你送来一点,我们印一点,先印一万本如何?”
  张巡抚有点没反应过来,他原本只打算印上两千本。
  一万本……他没那么多银子。
  “这银子……”张巡抚迟疑。
  沈家家主道:“大人,这书字字珠玑,每一千字,我给您十两银子,现在有六万字,我给您六百两。”
  说完,沈家家主拿出六百两的银票给张巡抚。
  张巡抚愣住。
  沈家家主道:“茕独散人的书是被陛下称赞过的,必然好卖!江安省文人颇多,卖个几千本不成问题,剩下的就送去京城……我们沈家的船队,正好打算一个月后进京。”  沈家家主看到这书,就激动了!
  茕独散人的新书,印了肯定能赚钱!
  当然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这书明显又是针对晋王的,吕公公一定喜欢!
  他要快些将书印出来,好送去京城!
  张巡抚听沈家家主这么说,才想起来这书是能卖钱的,不需要他贴钱印。
  不过沈家家主出这么多银子……张巡抚拿着银票问:“你们给我这么多银子,可还能挣到钱?”
  “自然是能的。”沈家家主道,在书坊,四书五经这样常用书价格并不贵,但《逃荒录》这样的书不便宜,他们卖这书是能挣钱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