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嫂子们友善地看着小姑娘,见她乐得很,便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骑自行车这回事,只要学会了,就丢不下了。”
“哪有人学骑车不摔的啊,还得是江营长有心。”
“江营长不舍得媳妇跌跤,小宁同志细皮嫩肉的,要是摔破了,准留疤。”
“小宁同志骑得不错,才多长时间,就能蹬这么长的路了。”
宁荞知道江珩不是心疼自己。
父母和兄长将自己托付给他,他是有责任感而已,就像原剧情中,当他不出任务时,也能将弟弟妹妹们管教得很严,在这个大哥面前,三个大孩子可消停了,从来不敢造次。
但这些都是早就已经想明白的事儿了,不会因此而伤心。
此时此刻,宁荞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这辆崭新漂亮的自行车上。
她的动作愈发熟练,轻盈地给自行车调头,重新骑回去。
小姑娘享受着身旁人的夸奖,劲头很足,“噔噔噔噔”重新骑回去。
自行车车头正正好停在江珩面前。
她期待地望着他。
“怎么样?”宁荞神色骄傲。
江珩一瞬间犯迷糊:“什么怎么样?”
“骑得怎么样呀!”宁荞认真道。
江珩失笑。
他媳妇是被夸着长大的。从小到大,她父母和哥哥将全部宠爱给了她,在爱里长大的小姑娘,没有养成任何骄纵的性子,但热衷于被鼓励。
而他则相反,老爷子再疼他们都好,语气却始终硬邦邦的,后来他进了部队,一群男人也都是互相调侃,说不来好听的话。再到将弟弟妹妹们接回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没有批评,就已经是最好的夸赞。
上辈子,他没有对媳妇说过温柔软和的话。她初次下厨时,端出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他觉得很香,但最终也只是慢条斯理地吃完,连最后一滴汤汁都不剩。全程,她双手托着腮,在他身边等着,最后只是皱皱鼻子,让他自己去洗碗。
回忆起过去,江珩眼底的笑意更深。
目光重新落在她脸上。
他有很多的不足,生硬的脾气,总以为她什么都懂。
时间长了,她将委屈往肚子里咽,总以为他不会为她出头。
宁荞兴冲冲地等了一会儿。
等到发现人家半晌没开口,她才意识到,这没什么好问的。
学会骑自行车,已经是今天最值得高兴的事,她收回视线,低头重新调整车头角度。
准备再兜一大圈!
小姑娘的双脚踩在踏板上,用力一蹬,又要出发。
“骑得很好。”
宁荞怔了怔,回头撞进他深邃的眼底。
他笑着:“一下子就学会了,明天可以骑着车出去玩。”
宁荞回过神。
大概是这眼神太抓人,她莫名退缩了一下,转身骑得飞快。
江珩迈开长腿,跟在她身旁:“小心点。”
充满着烟火气的军区大院,星星零零散散地点缀着夜空。
他们在大院里一圈一圈兜着,等她回过头,江珩就会开启“夸夸”模式。
宁荞终于适应,没有被夸得不好意思。
反倒开始跃跃欲试。
她应该是真的很有骑车天赋吧!
-
大院里的婶子们来自各个地方,南腔北调的,说的都是同一个话题。
之前几个月,大家都将关注点放在唐副营长和苏青时身上。
他们夫妻俩格外与众不同,唐副营长每天变着法子逗媳妇,大部分时候都没能成功,但偶尔也可以博得美人一笑。苏青时笑的时候,就像一张光洁的画布上终于染了颜色,家属们闲着无聊,就开始盼着,这一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过上其乐融融的小日子。
等着等着,又开始没了盼头,直到现在,江营长和他的新媳妇给大院添加了一些生气。
大院里多了一对小夫妻,起初大家都不看好。
可现在,江营长和他家新媳妇有说有笑的,小俩口相处时,谁看了都要夸一句般配。
至于感情好不好——
江营长能陪着媳妇学骑车,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感情能差吗?
要知道介个月前他三个弟弟妹妹刚来的时候,二弟骑着家里的自行车,摔了个狗吃屎,他都只是平静地让二弟自己起来。可现在,他担心媳妇摔跤,一刻都不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最近军区没有活动,连部队大操场上的露天电影都很久没放了,乏味得很。
现在大家盯着江营长和他媳妇看,一个个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杨团长的闺女杨巧巧说道:“妈,好看的男同志和女同志在一起,就像电影里一样好看!”
杨巧巧的妈拍拍她的肩膀,笑了笑。
边上刘丽薇抬了抬眼皮子:“巧巧怎么还在大院玩?不回去写作业了?”
“我写完了。”杨巧巧说。
“你写完作业了?”刘丽薇惊讶道,“我们家慧月怎么到这会儿还在书房忙呢?”
“丽薇姨,老师夸慧月的作文写得好,让她再写一篇,明天上讲台朗读。”
刘丽薇笑出声:“居然是这样?这孩子回来都没说呢。”
边上的家属们哪里不知道她是故意显摆,但也不好拆穿,干笑了两声。
刘丽薇看着宁荞时不时经过时脸上挂着的笑容,心里就来气。
自己过去在老家,是优秀的教师,脑子转得快,嘴皮子也利索,却没想到,因为太轻敌,被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不带脏字地骂了一顿。
也不知道宁荞怎么这么招人喜欢,才来大院几天,大家都在说她的好话。
但刘丽薇觉得,这些人完全就是站错队了。
她打听过,这辆自行车,是宁荞的父亲用江老爷子给的情面从程旅长那里讨过来的。
程旅长的媳妇董晶梅回乡探亲去了,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董晶梅是个厉害的,当年还没随军时,在村里当妇女主任,里里外外一把抓,谁的小心思逃不过她的眼睛?
如今程旅长在部队里吃得开,她自己安心在家带孩子,将几个孩子培养得顶呱呱的优秀,就只剩下一个小儿子,刚升上高中,在家闹着要退学。
程家老太太有一句名言——
天下父母疼小儿,疼儿不让儿知道。
那是因为程旅长是家里最小的儿子,长辈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什么担子都让他扛。
董晶梅心疼丈夫,对小儿子更是百般疼爱,等探亲时还要说一嘴老太太的名言,给她心里添堵。
小儿子一闹,她立马拍板同意给他买一辆自行车,这传回去,老太太要气得昏头。
自行车不好买,有了票还不一定管用,到处都缺货呢。这回好不容易等到车子往海岛运,居然被抢了先,等董晶梅回来,也得气昏头。
“晶梅姐应该快回来了吧?”刘丽薇问。
“说是初三回来。”杨团长媳妇说,“就这两天的事。”
刘丽薇闻言就乐了。
现在就等着董晶梅回来,给宁荞点颜色看看。
-
即便很依依不舍,但宁荞确实不能累着,被江珩提醒了两次之后,终于骑车回家。
家里静悄悄的。
难得现在可以和她待在一起,难得今晚的气氛出奇和谐。
江珩记得宁阳的叮嘱,过去宁荞在娘家每晚都要喝一杯牛奶。他从五斗柜上拿了奶粉,又找出一个搪瓷杯,用勺子将奶粉盛进杯子里。
热水冲进杯里,轻轻搅拌,奶香浓郁。
“等会再喝。”江珩说。
“给我的?”宁荞懵懵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尖。
“还有点烫。”
江珩随手拿了桌上江果果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蒲扇,对着杯口轻轻地扇风。
他神色专注,低垂着眼帘,睫毛很长,收敛了平日里的凌厉。
腾腾热气被吹散了些。
在宁荞的印象中,江珩全然不懂体贴。
可短短几天的相处,她开始怀疑,也许那是为了衬托原男主的温柔细腻,才故意略去对照组一家相处的细节。毕竟,原剧情也试过特意深入描写三个孩子有多顽劣,却将他们心底的委屈和遭受过的苦难一笔带过。
宁荞走近了些,坐在他旁边:“我来吧。”
江珩回头。
他们离得很近,近得能感受到彼此清冽的呼吸。
宁荞立马与他保持距离,小手勾着搪瓷杯的把手,轻轻拉了过来。
现在不早了,三个小孩还没有回来。
看江珩的神色,这大概是常态。
“要不要我去催一下吧?”宁荞问。
“骑自行车这回事,只要学会了,就丢不下了。”
“哪有人学骑车不摔的啊,还得是江营长有心。”
“江营长不舍得媳妇跌跤,小宁同志细皮嫩肉的,要是摔破了,准留疤。”
“小宁同志骑得不错,才多长时间,就能蹬这么长的路了。”
宁荞知道江珩不是心疼自己。
父母和兄长将自己托付给他,他是有责任感而已,就像原剧情中,当他不出任务时,也能将弟弟妹妹们管教得很严,在这个大哥面前,三个大孩子可消停了,从来不敢造次。
但这些都是早就已经想明白的事儿了,不会因此而伤心。
此时此刻,宁荞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这辆崭新漂亮的自行车上。
她的动作愈发熟练,轻盈地给自行车调头,重新骑回去。
小姑娘享受着身旁人的夸奖,劲头很足,“噔噔噔噔”重新骑回去。
自行车车头正正好停在江珩面前。
她期待地望着他。
“怎么样?”宁荞神色骄傲。
江珩一瞬间犯迷糊:“什么怎么样?”
“骑得怎么样呀!”宁荞认真道。
江珩失笑。
他媳妇是被夸着长大的。从小到大,她父母和哥哥将全部宠爱给了她,在爱里长大的小姑娘,没有养成任何骄纵的性子,但热衷于被鼓励。
而他则相反,老爷子再疼他们都好,语气却始终硬邦邦的,后来他进了部队,一群男人也都是互相调侃,说不来好听的话。再到将弟弟妹妹们接回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没有批评,就已经是最好的夸赞。
上辈子,他没有对媳妇说过温柔软和的话。她初次下厨时,端出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他觉得很香,但最终也只是慢条斯理地吃完,连最后一滴汤汁都不剩。全程,她双手托着腮,在他身边等着,最后只是皱皱鼻子,让他自己去洗碗。
回忆起过去,江珩眼底的笑意更深。
目光重新落在她脸上。
他有很多的不足,生硬的脾气,总以为她什么都懂。
时间长了,她将委屈往肚子里咽,总以为他不会为她出头。
宁荞兴冲冲地等了一会儿。
等到发现人家半晌没开口,她才意识到,这没什么好问的。
学会骑自行车,已经是今天最值得高兴的事,她收回视线,低头重新调整车头角度。
准备再兜一大圈!
小姑娘的双脚踩在踏板上,用力一蹬,又要出发。
“骑得很好。”
宁荞怔了怔,回头撞进他深邃的眼底。
他笑着:“一下子就学会了,明天可以骑着车出去玩。”
宁荞回过神。
大概是这眼神太抓人,她莫名退缩了一下,转身骑得飞快。
江珩迈开长腿,跟在她身旁:“小心点。”
充满着烟火气的军区大院,星星零零散散地点缀着夜空。
他们在大院里一圈一圈兜着,等她回过头,江珩就会开启“夸夸”模式。
宁荞终于适应,没有被夸得不好意思。
反倒开始跃跃欲试。
她应该是真的很有骑车天赋吧!
-
大院里的婶子们来自各个地方,南腔北调的,说的都是同一个话题。
之前几个月,大家都将关注点放在唐副营长和苏青时身上。
他们夫妻俩格外与众不同,唐副营长每天变着法子逗媳妇,大部分时候都没能成功,但偶尔也可以博得美人一笑。苏青时笑的时候,就像一张光洁的画布上终于染了颜色,家属们闲着无聊,就开始盼着,这一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过上其乐融融的小日子。
等着等着,又开始没了盼头,直到现在,江营长和他的新媳妇给大院添加了一些生气。
大院里多了一对小夫妻,起初大家都不看好。
可现在,江营长和他家新媳妇有说有笑的,小俩口相处时,谁看了都要夸一句般配。
至于感情好不好——
江营长能陪着媳妇学骑车,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感情能差吗?
要知道介个月前他三个弟弟妹妹刚来的时候,二弟骑着家里的自行车,摔了个狗吃屎,他都只是平静地让二弟自己起来。可现在,他担心媳妇摔跤,一刻都不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最近军区没有活动,连部队大操场上的露天电影都很久没放了,乏味得很。
现在大家盯着江营长和他媳妇看,一个个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杨团长的闺女杨巧巧说道:“妈,好看的男同志和女同志在一起,就像电影里一样好看!”
杨巧巧的妈拍拍她的肩膀,笑了笑。
边上刘丽薇抬了抬眼皮子:“巧巧怎么还在大院玩?不回去写作业了?”
“我写完了。”杨巧巧说。
“你写完作业了?”刘丽薇惊讶道,“我们家慧月怎么到这会儿还在书房忙呢?”
“丽薇姨,老师夸慧月的作文写得好,让她再写一篇,明天上讲台朗读。”
刘丽薇笑出声:“居然是这样?这孩子回来都没说呢。”
边上的家属们哪里不知道她是故意显摆,但也不好拆穿,干笑了两声。
刘丽薇看着宁荞时不时经过时脸上挂着的笑容,心里就来气。
自己过去在老家,是优秀的教师,脑子转得快,嘴皮子也利索,却没想到,因为太轻敌,被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不带脏字地骂了一顿。
也不知道宁荞怎么这么招人喜欢,才来大院几天,大家都在说她的好话。
但刘丽薇觉得,这些人完全就是站错队了。
她打听过,这辆自行车,是宁荞的父亲用江老爷子给的情面从程旅长那里讨过来的。
程旅长的媳妇董晶梅回乡探亲去了,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董晶梅是个厉害的,当年还没随军时,在村里当妇女主任,里里外外一把抓,谁的小心思逃不过她的眼睛?
如今程旅长在部队里吃得开,她自己安心在家带孩子,将几个孩子培养得顶呱呱的优秀,就只剩下一个小儿子,刚升上高中,在家闹着要退学。
程家老太太有一句名言——
天下父母疼小儿,疼儿不让儿知道。
那是因为程旅长是家里最小的儿子,长辈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什么担子都让他扛。
董晶梅心疼丈夫,对小儿子更是百般疼爱,等探亲时还要说一嘴老太太的名言,给她心里添堵。
小儿子一闹,她立马拍板同意给他买一辆自行车,这传回去,老太太要气得昏头。
自行车不好买,有了票还不一定管用,到处都缺货呢。这回好不容易等到车子往海岛运,居然被抢了先,等董晶梅回来,也得气昏头。
“晶梅姐应该快回来了吧?”刘丽薇问。
“说是初三回来。”杨团长媳妇说,“就这两天的事。”
刘丽薇闻言就乐了。
现在就等着董晶梅回来,给宁荞点颜色看看。
-
即便很依依不舍,但宁荞确实不能累着,被江珩提醒了两次之后,终于骑车回家。
家里静悄悄的。
难得现在可以和她待在一起,难得今晚的气氛出奇和谐。
江珩记得宁阳的叮嘱,过去宁荞在娘家每晚都要喝一杯牛奶。他从五斗柜上拿了奶粉,又找出一个搪瓷杯,用勺子将奶粉盛进杯子里。
热水冲进杯里,轻轻搅拌,奶香浓郁。
“等会再喝。”江珩说。
“给我的?”宁荞懵懵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尖。
“还有点烫。”
江珩随手拿了桌上江果果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蒲扇,对着杯口轻轻地扇风。
他神色专注,低垂着眼帘,睫毛很长,收敛了平日里的凌厉。
腾腾热气被吹散了些。
在宁荞的印象中,江珩全然不懂体贴。
可短短几天的相处,她开始怀疑,也许那是为了衬托原男主的温柔细腻,才故意略去对照组一家相处的细节。毕竟,原剧情也试过特意深入描写三个孩子有多顽劣,却将他们心底的委屈和遭受过的苦难一笔带过。
宁荞走近了些,坐在他旁边:“我来吧。”
江珩回头。
他们离得很近,近得能感受到彼此清冽的呼吸。
宁荞立马与他保持距离,小手勾着搪瓷杯的把手,轻轻拉了过来。
现在不早了,三个小孩还没有回来。
看江珩的神色,这大概是常态。
“要不要我去催一下吧?”宁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