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时不时的爆发出来一阵哄笑。艾伦威尔逊也忍不住捧腹,这么快就进入到今日辱法的环节了么?
  你们怎么能凭空污法国人的清白?艾伦威尔逊这么想着,兴高采烈的加入到了讨论当中,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一谈及法国人,大家立刻就不困了,至于不安排飞机让他们做,小事,小事!
  在这个时间渡海、通过陆地前往巴黎,远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上岸之后,众人本希望通过铁路直达巴黎,却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因为很多铁路还没有恢复通车的能力,行使出去一段就不得不停下,索性大家很快就得到了在北部港口英军的帮忙,才没有让赴任成为饥寒交迫的强行军。
  放眼望去,人烟渺渺,战争的痕迹还是能够看出来的,刚刚离开港口就能看到当初德军设置的堡垒,法国人民虽然没有当初的惊魂不定,却也行色匆匆,表明现在的法国情况可能也并不好。
  法国的情况可能也就比德国好一些罢了,不过应该不至于出现饥荒。要知道法国可是欧洲的农业大国,在后世的世界农业霸权当中也有一席之地,填饱肚子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面临吃不饱饭处境的,还是德国人!走走停停,在到达巴黎的时候,这次印象深刻的赴任旅程才算是告一段落。
  第37章 英法友谊
  到达巴黎,艾伦威尔逊他们这些驻外代表,第一个工作就是面临划分占领区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当中,对未来德国的占领为美英苏三国分区占领。不过在随后的讨论当中,鉴于法国还有庞大的殖民地作为支持,苏联方面并没有在法占区上面过于坚持。
  艾伦威尔逊这些驻外代表,现在第一件事就是和美国和法国谈谈,商量法占区成立细节,以及到底什么时候,占领军正式入驻的时间问题。
  虽然相信,盟军和德国残余的武装力量谈判马上就会出现成果,德国投降近在眼前就是这几天的事,可目前德国境内的问题还很大,不提某些死硬派武装还在抵抗。光是被严重破坏的国土就无法维持占领军的开销。
  通过前线士兵反馈回来的统计数据就可见一斑,艾伦威尔逊以及其他驻外代表看到冷冰冰的数据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科隆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住宅破坏殆尽;在杜塞尔多夫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住宅不能居住;法兰克福的十八万套住宅中有八万套被毁。
  在英占区的五百五十万套住宅中有三百五十万套或完全被毁或严重损坏。德国领土范围内,原有一千六百万套住宅,其中有二百三十四万套被毁,还有四百多万套至少损坏了百分之二十五。
  盟国一些听过有关房屋破坏情况汇报的人员,刚刚进入德国时,看到还有那么多建筑物仍旧屹立在那里,开始感到很惊奇。其实大多只剩下一个外壳了。大城市的建筑物没有伤痕的寥寥无几,汉诺威,未遭破坏的建筑物不到百分之一。
  “根据远征军的指挥官统计,雅尔塔会议当中划分给我们的英占区,当中百分之九十三的铁路已经损坏,能通车的铁路不到一千公里,而且互相不连接,等于几乎是完全无法使用。”艾福尔扬了扬手中的文件,然后放在了艾伦威尔逊面前。
  “竟然破坏成了这样,要知道鲁尔区可是德国工业的心脏。”另外一个驻外代表瞄了一眼统计数据,感叹道,“这不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就不错了。”
  “这是德国人自找的。”艾伦威尔逊面不改色,他对德国人并没有什么同情心。人家自己非要支持伟大的元首为国而战,就应该对目前的结果有心理准备。
  中二时期他倒是可能被德国帅气的制服,激进的口号影响到。现在?省省吧。
  就算是从基本的挨打站稳角度上来讲,德国人也没有可抱怨的。都是成熟的工业大国了,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可否认,就算是为了占领军的方便考虑,我们也要将占领区的铁路、桥梁和基础设施修缮一下。”艾伦威尔逊把统计数据文件放在一边,“我们英占区是德国工业区精华的一部分,好处就是有很多残存的工艺和机器,说不定对本土有帮助,坏处就是,英占区被盟军的空袭应该是最惨烈的,即是财富也是麻烦。”
  “额,艾伦,我认为英占区破坏如此严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希特勒以及德国统帅部下令的深层破坏,这其实和我们盟军空袭关系不大。”艾福尔不慌不忙的纠正着艾伦威尔逊,“我们有重组的证据表明,德军才是现在一切困难的源头。”
  “没错、没错。是德国人自己干的,和文明世界的盟军毫无关系。”伸手拍了一下脑袋,艾伦威尔逊瞬间改变了态度,用直接道歉对错误观点感到后悔,这当然是德国人自己实行焦土政策造成的结果。
  伟大的盟军在战争当中都严格执行铁一般的纪律,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对普通市民都秋毫无犯,就算是有极少数的败类,也无损于盟军伟岸的形象。
  咚咚咚!伴随着一阵敲门声,一名士兵推门而入报告道,“艾伦先生,艾福尔先生,法国联络员已经到了,要和刚刚到达巴黎的驻外代表谈谈。”
  “我们马上到!”艾福尔回应一声,等到士兵离开脸色就是一变,“肯定是沟通法国占领区的事情,这些法国人总是找我们的麻烦,我们甚至都还没有休息。都和戴高乐一样,实力不够却片面的维持着所谓法国人民的尊严,真是太讨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