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他甚至准备去英占区把化工生物领域的人才释放,当然这件事苏联人没有必要知道。
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就是美国是苏联的敌人,英国已经不是苏联主要的敌人了。
“这位老先生的见解令人惊叹,不知道能不能和我进行一张合影呢?”虽然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苏联的二代目,艾伦威尔逊却故作不知,贴上来表示友好,并且询问赫鲁晓夫是哪里工作的,这么大的年龄还为国奔波真是辛苦了。
“我是乌克兰人!”赫鲁晓夫话到嘴边,还是把工作地点改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这个回答既可以回答问题,又回答的不太全面。
“乌克兰可是一个好地方。据说是世界上很少见的黑土地,是东欧的大粮仓啊。”艾伦威尔逊很是羡慕的道,“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有这么一块土地在手中,是一个强国必备的基础。”
他可不是在假装羡慕,而是真的很羡慕,世界上的主要黑土地就这么几个,其中苏联、美国和中国都有,面积上也是这么排序,苏联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黑土地都是集中在寒带附近。
这一点艾伦威尔逊绝对没有说错,美国的黑土地也是这样的,在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美国境内大概是印第安人中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广义上印第安人的农耕部分,都在赤道附近。
谁让北美大陆几乎就像是一个正对着北极圈的大漏斗呢?一阵冷空气袭来,直接就俯冲墨西哥湾,隔几年来一次,什么农耕民族也站不住脚。
问题是谁都不知道寒流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和江浙一个维度的美国南部,一夜之间就能从零上三十变成零下三十,谁能扛得住?
农业时代的灭族寒流,导致了美国境内是游牧部落的地盘,而且比起赤道附近的印第安人,美国境内的印第安游牧部落人口可以说是相当稀少。
能够得到敌人,哪怕不是最大敌人的认可,赫鲁晓夫同样是很开心的,他身上也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
“提到乌克兰人,让我想起来了波茨坦会议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官,好像叫福尔采娃。”艾伦威尔逊由衷的道,“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
“她啊,她其实并不在外交领域工作。”赫鲁晓夫谈性大发,还正好认识这个女干部,侃侃而谈道,“她是一个行政干部,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还不到两岁。”
福尔采娃有儿子么?艾伦威尔逊回忆了一下,好像没见过历史记载啊?不过这也说得过去,他总要为历史带来一些改变嘛,不然不是白来一趟?
这一顿威士忌是有效果的,双方的气氛也不再剑拔弩张了,目前来说,促进对苏联的出口并不是什么政治错误,美国也会苏联进行出口。
现在美国和苏联的贸易也不是小数,美国都可以和苏联人做生意,英国当然更加可以。印象中,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战后的第一个《出口管制法》,把对苏联国家的贸易管制战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美国的贸易管制清单包括全面禁运类和限制出口数量类,当时杜鲁门政府认定,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
对于美国来说,某个总统宣布对其他国家制裁,其实并不是最严重的事情。国会正式立法,把制裁通过法律形势固定下来,那才是大事。
对英国来说,目前美国都和苏联进行贸易,有什么资格对英国指手画脚。而且就算是拉拢盟友对苏联进行技术封锁,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法共存在的法国,意共存在的意大利,这都是潜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确实被苏联突破了,尤其是灵活站队的意大利,在冷战当中每每率先投敌,在其他国家都没法和苏联做生意的时候站出来,从苏联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当然,作为西方国家的一员,意大利不敢大张旗鼓的向苏联提供技术设备,他们把双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领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车、钢管等产品输出到苏联,并向苏联转让了一部分生产技术,从苏联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和丰富的资源。
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汽车工业,苏联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劳,苏联最著名的拉达汽车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
作为回报,苏联不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笔的真金白银,向意大利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技术,而且还以优惠价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英国的技术不比意大利强多了?这种事情,既然法国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国有什么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宫的谈判记录,源源不断的被随行的探员传回伦敦。艾伦威尔逊的一番文攻武吓,尤其是在道德底线上的灵活立场,让诺曼布鲁克十分赞赏。
罗罗公司的发动机技术,也从之前的几十台,变成了首批三百,全额付款的合同。至于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进展也十分顺利。
“爱德华,苏联是不是真的阵亡了两千万人?”诺曼布鲁克和自己的前任爱德华·布里奇斯聊天时候分析道,“不然无法解释这件事,艾伦出发之前列举的种种条件,几乎已经全部达成了,我本来以为没有这么容易呢。”
“德国阵亡八百万人,比较一战时期法国本土的平民损失,苏联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但苏联绝对不会承认的!”爱德华·布里奇斯长出一口气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们也是两种态度。”
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就是美国是苏联的敌人,英国已经不是苏联主要的敌人了。
“这位老先生的见解令人惊叹,不知道能不能和我进行一张合影呢?”虽然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苏联的二代目,艾伦威尔逊却故作不知,贴上来表示友好,并且询问赫鲁晓夫是哪里工作的,这么大的年龄还为国奔波真是辛苦了。
“我是乌克兰人!”赫鲁晓夫话到嘴边,还是把工作地点改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这个回答既可以回答问题,又回答的不太全面。
“乌克兰可是一个好地方。据说是世界上很少见的黑土地,是东欧的大粮仓啊。”艾伦威尔逊很是羡慕的道,“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有这么一块土地在手中,是一个强国必备的基础。”
他可不是在假装羡慕,而是真的很羡慕,世界上的主要黑土地就这么几个,其中苏联、美国和中国都有,面积上也是这么排序,苏联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黑土地都是集中在寒带附近。
这一点艾伦威尔逊绝对没有说错,美国的黑土地也是这样的,在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美国境内大概是印第安人中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广义上印第安人的农耕部分,都在赤道附近。
谁让北美大陆几乎就像是一个正对着北极圈的大漏斗呢?一阵冷空气袭来,直接就俯冲墨西哥湾,隔几年来一次,什么农耕民族也站不住脚。
问题是谁都不知道寒流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和江浙一个维度的美国南部,一夜之间就能从零上三十变成零下三十,谁能扛得住?
农业时代的灭族寒流,导致了美国境内是游牧部落的地盘,而且比起赤道附近的印第安人,美国境内的印第安游牧部落人口可以说是相当稀少。
能够得到敌人,哪怕不是最大敌人的认可,赫鲁晓夫同样是很开心的,他身上也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
“提到乌克兰人,让我想起来了波茨坦会议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官,好像叫福尔采娃。”艾伦威尔逊由衷的道,“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
“她啊,她其实并不在外交领域工作。”赫鲁晓夫谈性大发,还正好认识这个女干部,侃侃而谈道,“她是一个行政干部,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还不到两岁。”
福尔采娃有儿子么?艾伦威尔逊回忆了一下,好像没见过历史记载啊?不过这也说得过去,他总要为历史带来一些改变嘛,不然不是白来一趟?
这一顿威士忌是有效果的,双方的气氛也不再剑拔弩张了,目前来说,促进对苏联的出口并不是什么政治错误,美国也会苏联进行出口。
现在美国和苏联的贸易也不是小数,美国都可以和苏联人做生意,英国当然更加可以。印象中,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战后的第一个《出口管制法》,把对苏联国家的贸易管制战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美国的贸易管制清单包括全面禁运类和限制出口数量类,当时杜鲁门政府认定,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
对于美国来说,某个总统宣布对其他国家制裁,其实并不是最严重的事情。国会正式立法,把制裁通过法律形势固定下来,那才是大事。
对英国来说,目前美国都和苏联进行贸易,有什么资格对英国指手画脚。而且就算是拉拢盟友对苏联进行技术封锁,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法共存在的法国,意共存在的意大利,这都是潜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确实被苏联突破了,尤其是灵活站队的意大利,在冷战当中每每率先投敌,在其他国家都没法和苏联做生意的时候站出来,从苏联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当然,作为西方国家的一员,意大利不敢大张旗鼓的向苏联提供技术设备,他们把双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领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车、钢管等产品输出到苏联,并向苏联转让了一部分生产技术,从苏联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和丰富的资源。
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汽车工业,苏联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劳,苏联最著名的拉达汽车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
作为回报,苏联不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笔的真金白银,向意大利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技术,而且还以优惠价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英国的技术不比意大利强多了?这种事情,既然法国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国有什么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宫的谈判记录,源源不断的被随行的探员传回伦敦。艾伦威尔逊的一番文攻武吓,尤其是在道德底线上的灵活立场,让诺曼布鲁克十分赞赏。
罗罗公司的发动机技术,也从之前的几十台,变成了首批三百,全额付款的合同。至于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进展也十分顺利。
“爱德华,苏联是不是真的阵亡了两千万人?”诺曼布鲁克和自己的前任爱德华·布里奇斯聊天时候分析道,“不然无法解释这件事,艾伦出发之前列举的种种条件,几乎已经全部达成了,我本来以为没有这么容易呢。”
“德国阵亡八百万人,比较一战时期法国本土的平民损失,苏联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但苏联绝对不会承认的!”爱德华·布里奇斯长出一口气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们也是两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