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埃塞俄比亚正好处在中间的交界处,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人是基督徒,包括海尔塞拉西一世本人,对和平教徒的人口优势存在,但是不明显。
  “查理先生,埃塞俄比亚愿意就苏丹南部的黑人权益。表达公正的态度。”海尔塞拉西一世的考虑最终有了结果,“相信,这是有回报的,不是么?”
  “当然,英国愿意就皇帝陛下的改革给予政治上和物资上的支持。”查理开心的笑道,“伦敦乐于见到皇帝陛下领导的国家,成为非洲稳定的中坚力量。”
  苏丹首府喀土穆,艾伦威尔逊接到了同事查理的电报,马上在回电中表达了感谢。
  埃塞俄比亚的表态,对当前的苏丹局势是重要的。虽然海尔塞拉西一世自称是白人,但这不妨碍,黑人把他当成救世主,其实只要不是瞎子,就无法违心盯着对方黝黑的面庞,说海尔塞拉西一世是白人。
  今年正好是海尔塞拉西一世登基二十五周年,埃塞俄比亚确实正在进行改革。
  除了规定众议院进行选举之下,主要改革有如下几个条款,比如再次确认皇帝的世袭制度;规定将全国最大的金矿变为皇帝的私人财产等等。
  “那个白人皇帝愿意帮忙吗?”没一会约翰就走了过来,询问海尔塞拉西一世的态度,他是苏丹专员,当然对苏丹周边的情况很了解,自然也包括自称为白人的埃塞俄比亚皇帝。
  “问题不大。”艾伦威尔逊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电报,递给了约翰开口道,“其实我们表达一些真实存在的信息就可以,有没有道理可以让他自己判断。”
  自始至终他就认为,让海尔塞拉西一世做出对分治有利的表态并不难。
  虽然这可能招致独立后的苏丹,尤其是北苏丹的敌意,但比起虚无的敌意,把邻国分割成两块,这个利益可是实打实的。
  你问问中国人印度分成南北印度,只需要中国表个态支持就能做到,中国人会不会同意?同样的道理,埃塞俄比亚肯定希望自己的邻国越弱越好。
  所谓无往不利的英国外交,不过是根据当前局势因势利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英国实力足够,后世英国的表现就大失水准,并不一定就是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外交就差了,而是实力已经不够,没了因势利导的能力。
  “现在苏丹有两大政党,都是在北方以阿拉伯人为基础。南方的黑人还是落后了一些,当然南方还是有以黑人为主的军队,名为赤道军团。”约翰介绍着当前的苏丹政局。
  两个政党都成立于二战期间,民族主义政党相继出现,比较著名的有一九四三年成立的、以伊斯梅尔·阿扎里为首的兄弟党,一九四五年成立的以阿卜德·拉赫曼·马赫迪为首的国家人民党,前者以哈特米亚教派为支柱,主张与埃及联合,实行“尼罗河流域统一”;后者以马赫迪派为依托,提出“苏丹是苏丹人的”,目标是摆脱英埃统治,实现独立。
  “和埃及联合的这个政党真令人讨厌。局势可控么?驻军能够维持当前的平稳局势。”艾伦威尔逊听了之后哼了一声,对和主张同埃及联合的伊斯梅尔·阿扎里没有好感。
  “苏丹军队有两万人,包括黑人的赤道军团。”约翰想都不想的回答道,“问题不大。”
  当然问题不大了,三千英军足以对付这种规模的军队,艾伦威尔逊嘿嘿直笑道,“那我就放心了,这简直就是让我们一展才华的理想场地。”
  当前的两个党派,其中一个疑似和埃及过从甚密,这就很不令人喜欢。艾伦威尔逊知道原本的历史,埃及和苏丹最终没有合并,但还是要防着一手。
  原本是纳赛尔领导埃及,以埃及同意苏丹独立,让英国不得不也同意独立。可现在埃及的统治者是法鲁克一世,不是人都不知道去哪了的纳赛尔。
  历史都已经有了改变,谁说就一定不会出现对英国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苏丹的两大政党,已经知道了苏丹专员返回了喀土穆,并且带回了一个人共同商量独立的议程,两个政党都在进行准备,向英国争取独立的条件。
  其中苏丹兄弟党的主张是,在共同的埃及国王统治下,苏丹和埃及实行联合的体制内,将以下列各项为其主要目标:保证为苏丹人民谋福利,保证他们的利益的发展,他们为自治而进行的积极准备,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使权力选择苏丹未来的地位。在缔约双方同苏丹入协商之后能完全一致地实现最后一项目标以前,一八九九年的协定仍继续有效。
  艾伦威尔逊要是答应就有鬼了,他宁可把达尔富尔也切出苏丹,也不会同意这个想法。
  在和两党进行见面之前,艾伦威尔逊首先去了喀土穆的英军营地,这种时候还是驻军最值得信任,而第二天则开始统计英国在苏丹的侨民人数,制定撤离的计划。
  这都是在印度的时候,他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对他一点难度都没有。
  但是经过了调查之后,艾伦威尔逊心里又有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在苏丹的混血人口怎么办?他并不愿意这些人回到英国,要知道苏丹只是第一个,这个口子一开,以后独立一个殖民地,回到英国一批人,那整个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有多少这样的混血族群,都返回英国?
  “约翰,这可是大事,黑人勉强可以当做没看见,可再加上信仰问题,以后一个个殖民地独立的话,英国会出大事的。”艾伦威尔逊对着同事表达了担忧,“我不想说的太明白,但这件事要解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