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节
只要不是一次性折损数十万精锐的史诗性惨败,个别地方的战败和损失,对于大夏王朝来说,就无关紧要。
最坏的结果,便是敌人强行对耗,短时间和夏军打平而已。
“嗯,南宋方面的确要多加关注!”
“礼部派去的使者,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说南宋方面的态度?”
王景目光一闪,看向裴矩。
尽管王景知道南宋极有可能会吸取历史教训,很难选择和大夏结盟,但大夏依旧派去了使者,尽可能的说服南宋。
万一,南宋再次脑抽了呢。
“这……使者不久前曾送回一个消息,说南宋方面的韩侂胄,有和我朝交好的想法,南宋朝堂上,对我朝似乎并不反感……”
裴矩迟疑了一下说道。
“这是装的!”
高熲听到这话,斩钉截铁的说道,然后立刻补充道:“南宋王朝的宋孝宗赵昚,是南宋唯一的明主,还有虞允文、赵鼎的辅佐,肯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而我朝若是攻灭明军,下一步的目标,也的确是临安!这些都显而易见!”
“南宋只会选择和朱元璋结盟……他们现在的犹豫,肯定是为了迷惑和麻痹我军,想要在动兵的时候,尽可能的占据一些优势!”
王景微微点头。
殿内的其他人也感觉高熲说的很对。
如果南宋这时候真的和大夏结盟,那在场的众人反而会怀疑,是不是南宋的君主从赵昚换成了赵构……
“昭玄说的极是,我军主力的渡江方向,依旧选在江阴!”
“具体的进军路线,三位可有要补充的?”
王景问道。
他问的自然是韦睿、陆逊和谢玄三人,他们都有指挥数十万大军的能力,南下的时候,王景要把他们编入中军,辅助自己调兵遣将。
若是某处发生危险,他们也可以充当救火队员,四处灭火并弥补破绽。
“陛下和枢密使的战略,包括渡江方向,我等没有意见……”
韦睿充当了三人的代表,和陆逊、谢玄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先赞同了行军战略。
然后韦睿轻声的说道:“不过,末将有一个建议,我军主力将来若是拖住南宋大军,不妨分出一支精锐,以宜兴为线,沿着溧水溯游而上攻入高淳!”
“此地南北各有大湖,地势险要!继续向西,可以威胁芜湖、当涂,向南可沿河直逼宣城,向北、则能震动金陵……”
“若能夺下此地,明军南北的腹心,便入我军之手!如此,明军必败无疑!”
王景闻言心中一震。
他立刻摊开木案上的详细地图。
目光一扫,便找到了韦睿所言的高淳之地,此地位于应天的南端,北面是石臼湖,南面是固城湖。
石臼湖连通胭脂水和秦淮河,若以舟船北上,能直逼金陵城郊。南面固城湖连通水阳江,同样能直达宣城。
向西,还有水道直通长江,从后面威胁当涂。
此地可以称之为金陵的南大门,就如韦睿所言,只要大夏能拿下此地,朱元璋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挽救不了败局。
“怀文精通江南地理,目光敏锐!若非怀文,朕还真没有想到高淳此地,竟然如此重要!”
王景感慨道。
韦睿就像是下棋一样,轻轻的在地图上一点,顿时点中了明军的死穴!
轻描淡写间,气如虎狼的强敌就仿佛飞灰湮灭。
这种气度,王景想学都学不来。
“韦将军不愧是天下名将,眼力更胜我等!若能攻下金陵,将军可为首功!”
高熲上前看了地图,也非常佩服。
韦睿看似只是简单的点了点高淳之地,但他这轻描淡写中,却把自己对于山川河流、地形局势的战略眼光展现的淋漓尽致。
“能率精锐之师由宜兴溯游而上夺取高淳,并有能力将此地牢牢掌握,挡住明军反噬,非大将、名将坐镇不可!”
王景目光落在三人身上,然后锁定了谢玄。
“谢将军,可愿担此重任?”
韦睿和陆逊毕竟是儒将,他们的战略战术都是最顶尖,但在神州世界的战场上,除了战略战术之外,一定的实力还是必不可少的。
除非把兵法修行到韩信的程度,才能以天地为阵,不惧任何逆天猛将。
谢玄在合肥的时候,以少量的北府军和东晋残部,力抗南陈的全力进攻,表现出了超绝的韧性。
让他率领训练出来的北府军前往高淳,再给他配上一个九阶强者。
即便是常遇春,也难以攻破!
谢玄神色微动,这是立功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拒绝,当即拱手道:“陛下但有所命,末将自当效劳!”
在战略上、出兵渡江的方位,还有渡江之后的战术选择上,王景和众人商议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这次小朝会之后,太初六年的所有事情,就要围绕着这次商议的战略开始行动。
中枢和各部各司,也会以此为中心运转。
第75章 名将云集(上)
新的一年开始之后,大朝会召开,本来还沉浸在过年热闹繁华景象中有些放松的众多臣子,很开就不得不沉浸在各种繁杂的事务当中。
尤其是中枢三省和充当王景随身侍从顾问的秘文监,都是忙的脚不沾地。
“庐江行省禀报,巢湖南侧突然出现了几股万人以上的贼匪,指挥使已经分遣三路卫所兵前去剿灭,这是按照流程送到兵部存验的文书……”
“徐州陈宫派使者前来,请求我朝援助,愿意给出大量妖兽血肉和各种资源!”
“海州港口的齐国商船遭遇海贼……”
从大夏王朝七大行省的各处府县递送上来的奏疏、情报,多如牛毛。
毕竟是将近七千万的军民,疆土和人口增长太快,以眼下中枢和地方的官吏,还不足以完全掌控地方。
每年都有不少举人秀才,被邀请加入官府直接授官。
但这些举人秀才也只是杯水车薪。
大夏王朝的统治触角号称要延伸到乡镇,但除了江北的淮北、江都两大行省完全做到之外,其他行省有不少地方,都是表面样子。
唯有大夏王朝一直强大下去,依靠时间慢慢的沉淀,
让那些不甘心的名门豪族无法反抗,让乡野的百姓军民慢慢习惯。
想要让皇权下乡,就需要大量的官吏来维持。这样的统治成本还有需要的官吏数量,是其他王朝的十倍。
当然,大夏王朝官吏一体,
若是把吏目也算上,和其他王朝的官吏数目,也没有十倍那么大的差距。
在本来就缺乏官吏的情况下,大夏王朝的疆土还在飞快的增加……这就造成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但是恩科不能经常开,不给那些读书人压力,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弱。三年一次,偶尔破例,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好在,大夏王朝行省级以上的官吏,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有名有姓,尤其是担任布政使的人,不少在历史上曾是某个朝代的宰相……
他们的精神力量十分的旺盛。在经过生命蜕变后,生命力和精力也大幅上升。
智慧和计算能力,随着精神力量的强大,越发的厉害。
这么强大的条件,让他们担任布政使或其他官的时候,很快就能适应过来,并且能依靠着强大的精力,把辖区的八成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
也就是说。
眼下大夏王朝的高效率发展,在官吏数量匮乏的情况下突飞猛进,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
当然,这些名臣愿意付出极大的精力来做事,也不是纯粹的为大夏做贡献,愿意舍己为人。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他们最快的修行之法,便是在官府效力,依靠王朝的力量来加速修行。
例如擅长法家之法的名臣,
他们若是在官府制定出某些律令,让这些律令影响到整个王朝的数千万军民。
他们就能受到恐怖无比的反馈,甚至能在极短的时间,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开发,成为天地间的一方强者。
儒家法家的修行道路,需要他们依靠官府不断的践行印证,印证的过程,便是修炼的过程。
江都,扬州!
此地的王气虽然不如金陵和中原、关中的几座城池,但王景来了之后,扬州成了大夏王朝的临时都城,在无比繁盛各色商旅百姓汇聚的情况下,似乎也孕育出了一些王气。
都说居其位养其气,地位的提升,能养育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这点放在城池上面,也有一些道理。
勤政殿的书房中。
王景放下了送到身边的奏疏,手中朱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能一路递送到自己面前的奏疏,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还有知府以上的官吏送上来的秘折和请安折。
不得不说,大清王朝的统治体系,几乎达到了王朝的巅峰,除了愚民之外,无论是摊丁入亩的赋税改变,还是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以及秘折体系。
都能让这个王朝以少临多,牢牢的驾驭四万万百姓。
尤其是秘折,府级的知府、推官,都可以给王景写折子,
无论写什么,王景都能在扬州不动的情况下,依靠秘折和军情司、中枢六部等各个方面,对各行省府县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片刻之后。
眼前的折子处理完毕,王景便随手把朱笔放在一边。
“秘折的作用,果然不错!就是请安折上面的废话太多!”
最坏的结果,便是敌人强行对耗,短时间和夏军打平而已。
“嗯,南宋方面的确要多加关注!”
“礼部派去的使者,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说南宋方面的态度?”
王景目光一闪,看向裴矩。
尽管王景知道南宋极有可能会吸取历史教训,很难选择和大夏结盟,但大夏依旧派去了使者,尽可能的说服南宋。
万一,南宋再次脑抽了呢。
“这……使者不久前曾送回一个消息,说南宋方面的韩侂胄,有和我朝交好的想法,南宋朝堂上,对我朝似乎并不反感……”
裴矩迟疑了一下说道。
“这是装的!”
高熲听到这话,斩钉截铁的说道,然后立刻补充道:“南宋王朝的宋孝宗赵昚,是南宋唯一的明主,还有虞允文、赵鼎的辅佐,肯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而我朝若是攻灭明军,下一步的目标,也的确是临安!这些都显而易见!”
“南宋只会选择和朱元璋结盟……他们现在的犹豫,肯定是为了迷惑和麻痹我军,想要在动兵的时候,尽可能的占据一些优势!”
王景微微点头。
殿内的其他人也感觉高熲说的很对。
如果南宋这时候真的和大夏结盟,那在场的众人反而会怀疑,是不是南宋的君主从赵昚换成了赵构……
“昭玄说的极是,我军主力的渡江方向,依旧选在江阴!”
“具体的进军路线,三位可有要补充的?”
王景问道。
他问的自然是韦睿、陆逊和谢玄三人,他们都有指挥数十万大军的能力,南下的时候,王景要把他们编入中军,辅助自己调兵遣将。
若是某处发生危险,他们也可以充当救火队员,四处灭火并弥补破绽。
“陛下和枢密使的战略,包括渡江方向,我等没有意见……”
韦睿充当了三人的代表,和陆逊、谢玄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先赞同了行军战略。
然后韦睿轻声的说道:“不过,末将有一个建议,我军主力将来若是拖住南宋大军,不妨分出一支精锐,以宜兴为线,沿着溧水溯游而上攻入高淳!”
“此地南北各有大湖,地势险要!继续向西,可以威胁芜湖、当涂,向南可沿河直逼宣城,向北、则能震动金陵……”
“若能夺下此地,明军南北的腹心,便入我军之手!如此,明军必败无疑!”
王景闻言心中一震。
他立刻摊开木案上的详细地图。
目光一扫,便找到了韦睿所言的高淳之地,此地位于应天的南端,北面是石臼湖,南面是固城湖。
石臼湖连通胭脂水和秦淮河,若以舟船北上,能直逼金陵城郊。南面固城湖连通水阳江,同样能直达宣城。
向西,还有水道直通长江,从后面威胁当涂。
此地可以称之为金陵的南大门,就如韦睿所言,只要大夏能拿下此地,朱元璋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挽救不了败局。
“怀文精通江南地理,目光敏锐!若非怀文,朕还真没有想到高淳此地,竟然如此重要!”
王景感慨道。
韦睿就像是下棋一样,轻轻的在地图上一点,顿时点中了明军的死穴!
轻描淡写间,气如虎狼的强敌就仿佛飞灰湮灭。
这种气度,王景想学都学不来。
“韦将军不愧是天下名将,眼力更胜我等!若能攻下金陵,将军可为首功!”
高熲上前看了地图,也非常佩服。
韦睿看似只是简单的点了点高淳之地,但他这轻描淡写中,却把自己对于山川河流、地形局势的战略眼光展现的淋漓尽致。
“能率精锐之师由宜兴溯游而上夺取高淳,并有能力将此地牢牢掌握,挡住明军反噬,非大将、名将坐镇不可!”
王景目光落在三人身上,然后锁定了谢玄。
“谢将军,可愿担此重任?”
韦睿和陆逊毕竟是儒将,他们的战略战术都是最顶尖,但在神州世界的战场上,除了战略战术之外,一定的实力还是必不可少的。
除非把兵法修行到韩信的程度,才能以天地为阵,不惧任何逆天猛将。
谢玄在合肥的时候,以少量的北府军和东晋残部,力抗南陈的全力进攻,表现出了超绝的韧性。
让他率领训练出来的北府军前往高淳,再给他配上一个九阶强者。
即便是常遇春,也难以攻破!
谢玄神色微动,这是立功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拒绝,当即拱手道:“陛下但有所命,末将自当效劳!”
在战略上、出兵渡江的方位,还有渡江之后的战术选择上,王景和众人商议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这次小朝会之后,太初六年的所有事情,就要围绕着这次商议的战略开始行动。
中枢和各部各司,也会以此为中心运转。
第75章 名将云集(上)
新的一年开始之后,大朝会召开,本来还沉浸在过年热闹繁华景象中有些放松的众多臣子,很开就不得不沉浸在各种繁杂的事务当中。
尤其是中枢三省和充当王景随身侍从顾问的秘文监,都是忙的脚不沾地。
“庐江行省禀报,巢湖南侧突然出现了几股万人以上的贼匪,指挥使已经分遣三路卫所兵前去剿灭,这是按照流程送到兵部存验的文书……”
“徐州陈宫派使者前来,请求我朝援助,愿意给出大量妖兽血肉和各种资源!”
“海州港口的齐国商船遭遇海贼……”
从大夏王朝七大行省的各处府县递送上来的奏疏、情报,多如牛毛。
毕竟是将近七千万的军民,疆土和人口增长太快,以眼下中枢和地方的官吏,还不足以完全掌控地方。
每年都有不少举人秀才,被邀请加入官府直接授官。
但这些举人秀才也只是杯水车薪。
大夏王朝的统治触角号称要延伸到乡镇,但除了江北的淮北、江都两大行省完全做到之外,其他行省有不少地方,都是表面样子。
唯有大夏王朝一直强大下去,依靠时间慢慢的沉淀,
让那些不甘心的名门豪族无法反抗,让乡野的百姓军民慢慢习惯。
想要让皇权下乡,就需要大量的官吏来维持。这样的统治成本还有需要的官吏数量,是其他王朝的十倍。
当然,大夏王朝官吏一体,
若是把吏目也算上,和其他王朝的官吏数目,也没有十倍那么大的差距。
在本来就缺乏官吏的情况下,大夏王朝的疆土还在飞快的增加……这就造成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但是恩科不能经常开,不给那些读书人压力,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弱。三年一次,偶尔破例,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好在,大夏王朝行省级以上的官吏,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有名有姓,尤其是担任布政使的人,不少在历史上曾是某个朝代的宰相……
他们的精神力量十分的旺盛。在经过生命蜕变后,生命力和精力也大幅上升。
智慧和计算能力,随着精神力量的强大,越发的厉害。
这么强大的条件,让他们担任布政使或其他官的时候,很快就能适应过来,并且能依靠着强大的精力,把辖区的八成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
也就是说。
眼下大夏王朝的高效率发展,在官吏数量匮乏的情况下突飞猛进,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
当然,这些名臣愿意付出极大的精力来做事,也不是纯粹的为大夏做贡献,愿意舍己为人。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他们最快的修行之法,便是在官府效力,依靠王朝的力量来加速修行。
例如擅长法家之法的名臣,
他们若是在官府制定出某些律令,让这些律令影响到整个王朝的数千万军民。
他们就能受到恐怖无比的反馈,甚至能在极短的时间,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开发,成为天地间的一方强者。
儒家法家的修行道路,需要他们依靠官府不断的践行印证,印证的过程,便是修炼的过程。
江都,扬州!
此地的王气虽然不如金陵和中原、关中的几座城池,但王景来了之后,扬州成了大夏王朝的临时都城,在无比繁盛各色商旅百姓汇聚的情况下,似乎也孕育出了一些王气。
都说居其位养其气,地位的提升,能养育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这点放在城池上面,也有一些道理。
勤政殿的书房中。
王景放下了送到身边的奏疏,手中朱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能一路递送到自己面前的奏疏,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还有知府以上的官吏送上来的秘折和请安折。
不得不说,大清王朝的统治体系,几乎达到了王朝的巅峰,除了愚民之外,无论是摊丁入亩的赋税改变,还是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以及秘折体系。
都能让这个王朝以少临多,牢牢的驾驭四万万百姓。
尤其是秘折,府级的知府、推官,都可以给王景写折子,
无论写什么,王景都能在扬州不动的情况下,依靠秘折和军情司、中枢六部等各个方面,对各行省府县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片刻之后。
眼前的折子处理完毕,王景便随手把朱笔放在一边。
“秘折的作用,果然不错!就是请安折上面的废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