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得已下马牵马而行,陈朝余拉着缰绳说道:“都说茶农苦,光是将山茶驮到镇子里就累的够呛了。”
  苏泽的力量已经达到了10点,倒是不觉得太累,不过这山路崎岖确实不好走。
  想着以后有机会重新修一下路,一行人翻过了一座小山,看到了一座茶园。
  整齐的茶树种在山坡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茶叶,是上天赐予中华的珍宝。
  在十八世纪超过丝绸,成为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商品。
  只可惜等到晚清中华衰落的时候,英国人偷盗中国茶种,蛊惑中国茶农和制茶工人泄露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在东南亚种植茶树。
  斯里兰卡,印度的茶叶贸易迅速形成规模,从此中国出口茶叶一蹶不振。
  到了现代甚至斯里兰卡红茶还成了国际知名品牌,还能返销中国收割一波中产,不得不说是非常的讽刺。
  一直以来,苏泽需要一个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
  丝绸这东西需要桑田,福建虽然也有丝绸,但是丝制行业和刺绣行业都远不如江南发达,并没有竞争优势。
  茶叶贸易!
  陈朝余带着苏泽来到茶园,几名茶农站在庄子口,恭敬的等待苏泽。
  “见过相公。”
  众人行礼,苏泽微微点头。
  和城里的店铺不同,苏泽并没有准备换掉茶园的人。
  原因也很简单,种茶制茶是一门技术,这可不是随便换个人就能玩转的。
  蔡家这座茶园的管事并不蔡家族人,这名白发的周管事从蔡家接手茶园之前就在这里做茶工了,如今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是种茶制茶的行家。
  苏泽听说这位周管事没有恶名,一直都在武夷山管理茶园,就果断加了银子,从蔡家买了身契,将周管事的收入门籍中。
  苏泽还给周管事加了月钱,又给愿意留下的茶工都加了钱。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众人自然纷纷留了下来。
  愿意留下来的,苏泽都向蔡家买了身契。
  苏泽虽然不喜欢大明这种“家奴”制度,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制度确实能守住一些产业机密。
  茶树是四季常青的树木,苏泽看了一圈后,他lv5的农业技能,也能看出来这些茶树都维护的不错。
  苏泽又指出了茶树过冬的注意事项,周管事立刻明白苏泽是种茶树的内行。
  知道东家是内行,让周管事更加不敢松懈。
  苏泽敲打了一下后,又夸赞周管事打理的好,又让人发了一些赏钱,然后一群人开始参观制造制茶工坊。
  【发现地点制茶工坊,可以学习技能‘制茶’,是否学习?】
  是。
  苏泽选择了是之后,一些基础的茶业知识涌入脑海。
  他这才想起来,为何桐木镇这个名字这么熟悉了!
  桐木镇!武夷山红茶!正山小种!
  桐木镇就是最早开始生产正山小种的地方!
  不过此时还没有正山小种,应该说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红茶。
  是的,现在的武夷山茶还是绿茶。
  最早的红茶就诞生于福建武夷山的桐木村,但那是清代时候的事情了。
  听着周管事介绍制茶,苏泽却神游天外,开始思考起来。
  中国人自然是更爱绿茶,但是茶叶贸易成为中西方贸易主流货物的时候,西方人更喜欢的是红茶。
  甚至可以这么说,茶叶开始在西方成为上流社会的饮品,成为顶级奢侈品和刚需品,也是在红茶发明之后。
  这其中自然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其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保存的问题。
  绿茶经过长期的海上运输,送到欧洲已经成了陈茶了。
  绿茶的陈茶不仅仅缺乏香气,还会有苦涩味道,这都是西方人所不喜欢的。
  但是红茶不同,红茶本身就是发酵茶,长期运输并不会影响茶叶的风味,甚至窖藏还能增加风味。
  而红茶也因为苦味淡,有些还会有淡淡的回甘,被喜欢往茶中添加牛奶水果和糖的西方人钟爱。
  后世英国人和荷兰人,就为了中国茶叶的贸易在海上争夺了好一番。
  制造红茶卖给西方人?这似乎是个好主意。
  现在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可都是阔佬,特别是西班牙人,手上大把的白银,西班牙王室也是挥霍无度,只要能做上他们的买卖,就能赚上大一笔钱。
  而且绿茶和红茶的制作过程差异并不大。
  据说红茶的出现,就是在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的时候。
  茶树的嫩叶采摘下来后,要立刻进行晾晒,然后进行糅青、炒制等工序,就能将茶树的叶子变成茶叶了。
  在清初兵荒马乱的时候,一伙士兵从江西入福建,就驻扎在桐木镇,士兵劫掠镇子和茶厂,制茶的工人没能来得及晒茶叶,存放在阴暗库房的茶树叶子发酵变黑。
  但是茶工舍不得将这些叶子扔掉,仍然按照制茶的工序,将这些发酵过的茶树叶子制造成了一种发黑的茶。
  没想到这样制造出来的茶叶,能泡出红亮的茶汤,而且茶叶香味浓郁。
  茶农们将这种红茶送到厦门,很快就引起了外国商人的注意,这种茶被命名为black tea,迅速在欧洲走红。
  当然这只是红茶诞生的传说,真正的制造红茶还有很多工序,发酵多长时间,发酵后怎么处理,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
  苏泽看着自己lv1的制茶技能,只可惜现在没有新鲜的茶树叶子,自己只能等到明年采茶季节再肝这个技能了。
  视察了茶园确实没有任何的问题,苏泽亲自丈量了茶园的大小,都和蔡家的转让契书上一致。
  既然没有问题,苏泽就和陈朝余返回了南平县城,和蔡家两个儿子签订了转让契书,在县衙盖上红契,蔡家的茶园就成了苏泽的茶园了。
  日子已经到了十月二十日,苏泽将城里的事情交给众人,带着长宁卫的护卫返回了卫所。
  返回卫所的时候,苏泽顺道去了一趟胡太监的矿坑。
  没有矿盗之后,胡太监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生活了,这段日子他过的非常的舒坦。
  舒坦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有钱了。
  胡太监制造的普鲁士蓝染料,苏泽都折算到了染布中,每卖出一尺染布都会给胡太监结算一笔钱。
  账本明明白白,每月苏泽都会将新账本送给胡太监查阅。
  胡太监也没想到,这染布生意竟然这么赚钱。
  普鲁士蓝,现在被叫做南平蓝的染料,因为其不容易褪色,颜色鲜亮收到欢迎,在占领了南平的布匹市场后,苏泽也打算向周围的县城出售。
  现在的分红虽然不多,也仅仅够贴补胡太监的实验室费用。
  但是若是染布生意铺到整个延平府,乃至于整个福建,那岂不是赚大了?
  有了钱,就可以多上缴一些银子,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可是真的要离开吗?
  胡太监看到自己的实验室,看到自己珍藏的矿石,突然又有些不想离开了。
  比起宫里的勾心斗角,在南平县的日子舒坦多了。
  若是在宫里搞这些,你胡太监天天研究这些有毒的东西,是不是要谋害君上?
  这样的帽子扣上来,胡太监有九族也不够诛的。
  要知道嘉靖这位皇爷,可是疑心病非常重的。
  想到这里,胡太监也熄了立功回京的想法,到时候贡银的时候就按照去年的数目上缴好了,那样也不会被骂,还能继续留在南平做实验。
  胡太监换上白色的袍子,这是苏泽让长宁卫缝制的实验袍,胡太监很喜欢贝壳纽扣的设计,只需要披上扣好衣服就能干活,干完了直接解下扣子脱下就行。
  收紧的袖口不会碰到实验器皿,做起实验比以前方便多了。
  实验室里也不仅仅只有小尤太监一个实验助手了,苏泽从长宁卫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随着胡太监学习如何做实验,给他做实验助手。
  这其中最让胡太监满意的,是一个叫林纯的孩子。
  林纯是苏泽在卫学的学生,船厂大匠林显宗的孙子。
  林纯在卫学成绩一般,并不如林良珺聪慧,也不如林彩娘那样努力。
  他在四书五经上没什么天分,不过在算学上倒是有些天赋。
  这可能和他是林显宗孙子有关,木匠活儿本身就是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的。
  而林纯做事也和林显宗一样细心,做木匠活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都要记得牢,这样组装的时候才能不出错。
  如今长宁卫的卫学启蒙已经完成,苏泽干脆也学海瑞这样,将每日课程改成了每月只上五天课,其余时候让他们在家里读书自学。
  在胡太监这边需要实验助手的时候,苏泽就将林纯推荐给了他。
  林纯在卫学读四书五经没什么天赋,但是在胡太监的实验室却大放异彩。
  他识字,算学也有基础,做事情也一板一眼,能记住复杂的实验步骤。
  这都是上佳的实验助手的才能啊。
  胡太监对林纯非常喜爱,很快林纯就超过了小尤公公,实验水平也突飞猛涨。
  小尤太监本身对做实验助手也没兴趣,干爹有人帮忙,他直接脱下实验袍,忙起了矿上的事情。
  干爹沉溺于做实验,矿上的事情其实都是小尤太监在打理,现在他能专心打理矿上的事情。
  比起瓶瓶罐罐,小尤太监更喜欢炼矿。
  上一次苏泽来矿上,随口说了一下灰吹法炼银的一些改进细节,尤太监就在矿上实验了起来。
  果然苏相公的办法更好,用动物骸骨煅烧的骨灰来分离铅银,比普通的草灰碳灰效果更好。
  尤太监看了新的工艺,果然分离出来的银更快更纯净。
  读书人真厉害啊!
  熔点,这是苏泽给他讲过的知识,不同金属的熔点各不相同,这倒是和尤太监在矿上的经验相符。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