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大明忠诚的藩属国,朝鲜这个好大儿,义不容辞的成为大明棉布的倾销地。
  张居正态度强硬的给朝鲜国主下了国书,要求朝鲜断绝和东南的贸易,购买大明的棉布。
  因为如今山东海上贸易不通,张居正特意开通了陆地的通道,鼓励北方商人通过辽东将棉布卖到朝鲜国。
  辽东的九边军队也陈兵在鸭江边上,吓得朝鲜君臣立刻全盘接受下来,购买大明生产的棉布。
  但是朝鲜和草原的人口并不多,消费能力也并不强,张居正也清楚,只靠着这两个地方,是无法满足明廷的需求的。
  所以张居正再次要求朝鲜国主在釜山开埠,明廷派遣官员在釜山设置市舶司,专门在釜山从事对倭贸易。
  在张居正的强势推进下,朝鲜国主不得不接受大明的要求,将釜山“租借”给了大明。
  经过张居正这么几板斧下去,大明竟然恢复了几分气象。
  隆庆三年,十二月初八,京师城内架起了好几口大锅,清远伯李炜带头在京师设置粥棚,给百姓免费发放腊八粥。
  虽然这腊八粥和水一样稀,可依然排起了长队。
  佟安从国子监出来,他搓了搓手,看了看京师热闹的街道。
  自从十月份,明廷正式推行新政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
  在国子监中,对张居正的赞扬也日益多了起来。
  在最新的《皇明新报》上,张居正这个中书令,破天荒的向百姓公布了户部的情况。
  砍掉了大量皇室开支,又殖产兴业,再加上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明廷在支撑了陕西平叛战争、山东平叛战争,和山东前线长期对峙战争,三次大战的军费开支后,依然实行了国库盈余。
  曾经对明廷非常不满的国子监学生,都开始称颂张居正这位“千古名相”,认为他才能够拯救大明朝。
  京师的报纸上,充满了对张居正的颂扬之声,这都让佟安产生了大明真的中兴了的感觉。
  今天是腊八,张居正下令国子监也给所有的监生提供腊八粥,佟安吃了腊八粥之后,就准备在街头转一转。
  就在这个时候,佟安听到了一个声音。
  “佟子元?”
  佟安抬起头,看到一辆绿包车上坐着一个中年人,他连忙见礼道:“王先生!”
  坐在绿包车上的正是名满京师的文坛宗师王世贞。
  上一次张府聚会之后,张敬修又组织了几次文会,佟安和王世贞都在列。
  一来二去下,两人也逐渐熟悉起来。
  而京师国子监也邀请王世贞前往国子监做过几次讲学,佟安对王世贞非常尊重,以“先生”尊称他。
  王世贞拍了拍绿包车说道:
  “佟子元要去哪里?我捎你一程?”
  佟安本来想要拒绝,但是看着道路两边行人步道的积雪,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那就打扰王先生了。”
  祥子将车放下来,佟安爬上了绿包车。
  车上多了一个人,祥子拉车更加费力了。
  王世贞问道:
  “佟子元要去哪里?”
  佟安说道:“今日同学会组织聚会,我去贡院前的松鹤楼就行。”
  王世贞笑着说道:“那还真是有缘,我也要去贡院那边,那就有劳祥子了,我给你加点工钱。”
  祥子咧开嘴说道:“不劳烦不劳烦,要不是王先生照顾我这生意,我都撑不到冬天,就不用加工钱了。”
  看着祥子身上粗布棉衣上的补丁,佟安忍不住问道:
  “车夫的日子这么难吗?”
  第451章 两个世界
  祥子瞥了一眼车上的佟安,果然是一副国子监学生的打扮,他们这样的人大概是不懂普通百姓的辛苦的。
  但是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又要比已经步入官场的读书人更热血一些,他们也经常会将百姓提在嘴边。
  只不过这个嘴边的百姓,到底是过得什么日子,大部分的读书人是不知道的。
  毕竟能在国子监读书的,都已经是大明的举人了,其实已经算是大明的官老爷了。
  当年苏泽名满天下的时候也不过是个举人。
  祥子在京师拉车,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只是含糊的说道:
  “日子就这样,好也是一年,不好也是一年,俺们这些人,能活着就不错了,还指望过什么好日子。”
  被佟安勾起了话题,祥子想到了当年同样是逃荒,有同乡最后选择越过坚壁清野的区域去了东南,自己来了京师。
  前段时间从报纸上知道了东南的变化,那边的同乡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吧?
  不过祥子如今也不可能离开京师了,拉车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是好歹能吃饱饭。
  比起那些进入工坊的同乡,祥子的日子已经算是不错了。
  看到祥子欲言又止,佟安继续追问道:
  “朝廷不是实行新政吗?怎么你们车夫的日子还是不行吗?”
  看到祥子一身破烂补丁的衣服,佟安忍不住说道:
  “如今京师的人也多了不少吧?马上都要过年了,不买点新料子过年吗?“
  听到佟安这么追问,祥子也有些不耐烦了。
  这些书院里的书生,他再熟悉不过了。
  畅论国事头头是道,真正的普通百姓生活根本是一点都不清楚,还经常会自我感动,觉得自己最懂得民心,是为民请命。
  反正王世贞也在车上,祥子干脆说了起来:
  “人多有什么用?那些工坊做工的人哪里乘得起绿包车?进城的人多了,抢着承包绿包车的人也更多了,这两个月已经涨了两次租金了。”
  “涨租?”
  祥子说道:
  “一辆绿包车要几十两银子,俺哪里买得起啊?俺这绿包车是租的,每个月要给车主一两银子。”
  佟安倒吸一口气:“这么多?”
  祥子说道:“您还别嫌多,这一两银子已经是良心了,有的车一个月就要一两三钱银子。”
  “京师里的人这么多,嫌贵有的是人来干。”
  佟安沉默了一下,这段时间京师的绿包车是多了起来。
  他又问道:“一个月一两银子的租金,你拉一个月车能赚钱吗?”
  祥子说道:“得亏了王先生照顾我的生意,俺早上六点出门拉车,晚上九点歇业,这一个月还能挣上三钱银子,偶尔还能打上几口劣酒驱寒,这冬天应该能撑过去。”
  佟安问道:“既然拉车这么苦,为什么不进工坊呢?我看报纸上工坊一直都在招工,不是说待遇从优吗?”
  祥子仿佛是听到了什么搞笑的事情,竟然差点没憋住丢掉手里的车杠。
  他连忙向王世贞道歉,这才说道:
  “这位先生好生会说笑。”
  佟安憋红了脸,他也听出了祥子话中的意思,是在嘲笑他不懂民生。
  不过佟安还是忍着问道:
  “难道进厂不好吗?”
  祥子说道:“不好,当然不好,要是进厂好,报纸上又怎么会期期都招不满人呢?”
  佟安愣住了。
  其实他对于明廷工坊的描述,也都是来自于报纸。
  《皇明新报》上有一个版面,专门介绍新式工坊的雇工生活。
  在这些报纸上,总有几个在工坊勤劳致富的例子,仿佛只要进了工坊就能过上好日子。
  报纸上宣传雇工进入工坊的收入高,能够养活一家子人,所以佟安才会问祥子,为什么不进厂打工。
  祥子说道:“俺有个同乡在南城李伯爷家的纺织厂上工,他是负责搬运棉布的装卸工。”
  “他早上六点上工,也是晚上九点下工,每天加起来要扛几百斤的棉布,一个月也就挣三钱银子。”
  “而且俺这拉车,没客人的时候还能靠着车上晒晒太阳,他这个抗棉布,可是时时刻刻都不得歇的。”
  “俺这同乡说了好几次了,要租俺这辆车,俺都没同意呢。”
  佟安沉默了,祥子说的似乎才是工坊的真实情况。
  祥子又说道:
  “这年头有活干都是好的了,俺有个同乡,也是山东逃难来京师的,在一家铁厂干活,被水车绞断了一只胳膊,就被铁厂给辞退了,家里把什么都卖了也没保住命,在床上疼了七天活活疼死了。”
  “俺可是见过那个同乡,当年可是种田的好把式,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儿,最后死的时候瘦的皮包骨头。”
  佟安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他忍不住说道:
  “朝廷不是有令,要保障雇工的安全吗?”
  祥子不屑的说道:“朝廷?那铁厂有顺天府尹的股份,难不成还会帮着一个断了手臂的雇工说话?”
  “这年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那《皇明新报》的头几版,擦屁股都嫌字多呢!”
  祥子爆了粗口,王世贞皱起眉头,他立刻闭上嘴巴说道:
  “两位先生,贡院到了。”
  王世贞和佟安下了车,祥子又连忙拉着车去接下一个路边的客人。
  看着祥子拉着车远去的身影,佟安忍不住问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