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这些飞弹集中攻击航母还好,航母皮糙肉厚,挨几十枚飞弹也就是飞行甲板被炸得无法起降战机。
  但驱逐舰和航空战舰如果还能保持战斗力,它们的防空火力就能集中起来拦截飞弹。
  然而,八路军却比猪口敏平想像的要聪明得多,他们把飞弹分散开来每艘军舰都飞到几枚,这些飞弹即便没能给那些军舰造成太大的损伤,但仅仅只是火焰就够麻烦了,何况烟雾还会遮挡高射炮射手的视线使他们对下一波防空飞弹毫无反抗之力。
  更何况,这些这军舰上还装载着数十枚飞弹。
  虽然是“人操飞弹”,但它们都是装好炸药摆放在甲板上的,而且还是木制……一旦火焰蔓延到“人操飞弹”将其引爆,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猪口敏平当即下令:“把战机推到海里!”
  “中将阁下……”参谋依旧舍不得那些战机。
  但话还没说完就被猪口敏平凶狠的打断了:“执行命令!”
  接着猪口敏平又下达了一个命令:“马上驶离海岸!”
  “是!”参谋应了声就一路急匆匆的去组织人员执行命令。
  猪口敏平的指挥是对的,当时的情况他们根本就没时间也没条件救火,因为敌人的下一批飞弹很可能又凌空而至,到时救火的人是不是要被炸倒一片而火势却会更大?
  但如果将战机推到海里,首先就可以解决掉甲板上殉爆的危险,其次军舰动起来并远离敌人飞弹射程就可以给自己增加一点逃生的机会。
  这也可以说是八路军的一个遗憾:八路军激光制导飞弹才刚研发不久精度不是很高,因此激光尽可能照射目标的中心位置以提高命中率。
  这样一来飞弹就很难命中尾部第一时间引爆那些战机。
  要做到这一点反而是之前使用的电视制导更容易一些,因为它是人力控制的而不是由计算机计算:人能分辩出航母上停着的战机并判断它们是重点攻击位置,但计算机不会。
  猪口敏平下达的第三个命令是:“所有飞在空中的战机,注意拦截敌人飞弹!”
  “是!”
  第二批飞弹依旧是五十枚,不过这批飞弹只有十余枚能闯过鬼子的防空网……这其中主要归功于鬼子已经放飞到空中的十几架“零战”和十架“轰炸机”,它们一口气拦下了二十余枚飞弹。
  对于鬼子而言,战机才是拦截飞弹最好的武器,他们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能起到的只是安慰作用。
  与此同时,鬼子陆军的战机也加入到拦截飞弹的行列中,飞弹想要突破防空网就困难得多了。
  不过八路军的目的已经达到,鬼子军舰已带着火焰和浓烟离开了东港。
  接下来东港会发生什么事就不用多说了……失去海军战舰的火力支援,陆军很快就会再次被八路军压制,鬼子就别说往前推进了,能守住这些刚占领的地盘就不错了。
  猪口敏平还是幸运的,他之前为了搜寻八路军海防团提前放飞了战机因此有部份空中掩护。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幸运,“瑞鹤”号的幸存跟猪口敏平的谨慎有一部份关系,他之后也是先放飞战机再将航母靠近海岸。
  另一边在进攻hld的第二舰队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瑞凤”号航母遭到攻击时飞行甲板尾部密密麻麻的停着三十余架战机和轰炸机,而且这些战机和轰炸机还都加满了油挂着炸弹。
  结果第一批飞弹打击就将这些战机引燃,战机一架接着一架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不久又波及到轰炸机……接着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航空炸弹炸穿了飞行甲板将火势引向下一层的机库。
  机库里又有战机、燃油和从弹药库里运出来准备运到甲板上的炸弹,于是“瑞凤”号就从内部炸开接着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瑞凤”号的鬼子选择了弃舰,鬼子一拔又一拔的跳进海里接着被转移到其它军舰上。
  “瑞凤”号就在岸边燃烧,足足烧了几个小时最后引爆了内部的弹药库这才缓缓沉没。
  但其实猪口敏平的第一舰队也不能说幸运。
  因为八路军海防团已经盯上了它!
  王学新一早就知道仅靠反舰飞弹就要击沉航母或军舰有困难,这时代的反舰飞弹可不像现代反舰导弹一样,动不动就是亚音速甚至几倍音速十几倍音速……十几倍音速的导弹就别说内部装药了,仅仅只是速度自带的冲量命中目标都能将目标打瘫将其上的船员震死,即便是航母也不例外。
  这时期的飞弹靠的依旧是战斗部装药,其威力比舰炮大不了多少,想要重创敌人舰队有些不现实。
  接下来,就看海防团有没有这个实力了!
  第1775章 定时炸弹
  猪口敏平当然不可能忘了海上还有八路军的海防团,他在命令舰队撤出东港远离海岸时马上就意识到海防团有可能在另一面等着。
  虽然知道自己很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但猪口敏平还是尽自己所能下了一连串的命令:
  “舰队立即往南航行尽快与第二舰队会合,并命令第二舰队马上向我靠拢!”
  猪口敏平这是希望将两只舰队联合在一起增加力量面对八路军海防团。
  猪口敏平考虑过向棒子方向航行并向陆军求援。
  但迟疑一下,猪口敏平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这无关面子,虽然不可一世的海军向陆军求援的确没面子,但生死关头面子又能值几个钱!
  何况猪口敏平又不是丰田副武那样极端反对陆军的指挥官。
  猪口敏平之所以没有向棒子方向靠拢寻求陆军的援助,是因为他知道陆军无力援助。
  在之前的协同交流时,猪口敏平知道帝国陆军正处于极度缺油的状态,且战机大多都在前线配合地面部队对八路军实施猛攻。
  现在要求陆军放弃所有作战计划乃至自身的安全把战机全调过来保护舰队……这想法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猪口敏平宁愿选择靠自己。
  此时的猪口敏平还不知道“瑞凤”号受伤情况比他的“瑞鹤”号更严重,还希望能凭借着“瑞凤”号航母的战机压制八路军海防团。
  因此,猪口敏平的第二命令就是:“命令‘瑞凤’号的战机全部起飞,并调一个飞行中队掩护第一舰队!”
  一个飞行中队虽然只有12架战机,但那是“零战”,对上“野猫”以一敌三不是问题。
  如果八路军只有一艘航母,一个飞行中队完全可以保护舰队安全。
  然而,几分钟后猪口敏平就得到回复:“中将阁下,‘瑞凤’号也遭到八路军飞弹攻击且受损严重,很可能要弃舰!”
  “什么?”猪口敏平当场被这消息打击到了。
  两艘航母同时受伤,都不能起降舰载机,那是否意味着舰队就要完蛋了!
  狡猾的八路军,这就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情况吧!
  这有的确是王学新设下的陷阱。
  鬼子有两支舰队而八路军只有一支海防团,且鬼子每支舰队的实力都在八路军海防团之上……至少在鬼子看来是如此,王学新却知道海防团有足够的实力能歼灭其中一支舰队。
  但这不是一支舰队的问题。
  鬼子的两艘航母实际上是可以联合作战。
  hld距东港的直线距离不过三百公里,即便舰载机要避开大连这个突出部从海上绕弯也只有五百多公里。
  这样一来,鬼子“瑞鹤”号与“瑞凤”号航母的战机可以互停,这艘负伤了另一艘就可以为其提供掩护,已经起飞的战机也可以在另一艘航母上降落补给。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通常需要“双航母编队”的原因……单航母太危险了,一旦航母负伤无法起降,就意味着完全失去制空权毫无还手之力,双航母却并非如此。
  因此,要想打击鬼子舰队让它损失惨重,就必须一开战就同时打击其两艘航母。
  能击沉“瑞凤”号是个意外,王学新原本只是希望将其击伤使其无法起降战机。
  这时猪口敏平就陷入了困境。
  空中还飞着三十余架“瑞鹤”号放飞的战机,如果“瑞凤”号没事的话,这些战机依旧可以跟着舰队一同出海担任掩护任务,直到“瑞凤”号起飞的战机赶到,然后它们就可以在“瑞凤”号降落补给。
  但现在“瑞凤”号已经完了,“瑞鹤”号又负伤无法起降,空中虽然有战机但还敢随着舰队一起飞向大海吗?
  燃油耗尽了怎么办?
  到时在哪里降落在哪里补给?
  无奈之下,猪口敏平只能下令:“航空部队跟随舰队,在燃油耗尽前返回陆地!”
  接着又补充了一个命令:“全力救火抢修,用最快的速度修复飞行甲板!”
  猪口敏平是希望能赶在战机燃油耗尽前将航母修好,这样才能回收战机。
  然而,猪口敏平也知道八路军海防团很可能不会给他这机会。
  果然,不一会儿就听通讯员报告道:“中将阁下,发现八路军战机!是‘野猫’战机!”
  “野猫”战机在这时出现还是出乎猪口敏平意料之外的。
  猪口敏平以为八路军会等到“零战”燃油即将耗尽时才发起进攻,或者依旧用反舰飞弹进攻而不是用战机对决。
  因为“野猫”无法与“零战”匹敌。
  然后猪口敏平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八路军反舰飞弹可以抗干扰,那是不是意味着空空飞弹也可以抗干扰?
  想到这里猪口敏平就艰难的咽了下口水,他明白八路军为什么会这时出动“野猫”战机了,他们这是一点机会都不留帝国舰队,分明是要将帝国舰队赶尽杀绝!
  猪口敏平咬了咬牙,下令道:“航空部队,拦截八路军战机!同时,准备发射‘人操飞弹’!”
  参谋以为听错了,他提醒道:“可是中将阁下,我们还不知道八路军海防团的位置!”
  “我们不需要知道!”猪口敏平回答:“马上发射,让他们去寻找八路军舰队!”
  参谋惊恐的望着猪口敏平。
  “人操飞弹”是一次性装备,发射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而猪口敏平居然把它们发射出去寻找敌人舰队!
  这个命令看起来很疯狂,但猪口敏平却是对的。
  首先是“野猫”战机的航程不行,它的总航程只有1200公里,其作战半径大概只有400公里:400公里飞向目标,400公里用于作战,还有400公里用于返回。
  既然这样,八路军舰队距离帝国舰队就有可能在两百公里也就是在“人操飞弹”的射程内。
  更重要的还是……
  猪口敏平判断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帝国舰队即将遭受八路军战机及反舰飞弹的“洗礼”。
  在这情况下,帝国舰队的“人操反舰飞弹”绝不能留在军舰上。
  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炸毁军舰的定时炸弹!
  第1776章 压力
  最后,猪口敏平又把航空战舰上的“瑞云”水上轰炸机分成几批放飞出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