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故而,想要堵住虏酋北逃,如今能寄以期望的,还是辽东的海军!”
  “可盛京怕是没这么容易拿下吧?海军毕竟陆上实力有限。”
  王夫之询问道
  这话不假,自从郑成功从海上奇袭满清老窝以后,多尔衮好几次调了两黄旗部分兵力入辽东,加强盛京防守,海军实力有限,尤其在陆上,基本就是铁人军这一支比较可靠的战力,只能说和清军周旋,拿下盛京却是比较为难。
  吴贞毓摇头解释道
  “非是盛京,而是他处!”
  朱由榔来了兴致
  “哦?何处?”
  吴贞毓向天子拱手一礼,而后看向一侧端立的内侍,朱由榔了然,吩咐对方取来辽东地图。
  吴贞毓在较为粗略的辽东、北直区划地图上,指向一地
  “锦州!”
  众臣各有所思
  “锦州……”
  朱由榔看着这个地名,心中有些怪异。
  第71章 策划
  关于锦州的战略位置关键性,其实古人就早有重视
  作为连接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这里早在洪武年间,就备受朝廷重视,成化犁庭后,再次加固扩建,直到万历年间,就成为了明朝在关外,维持辽东、辽西前线的重要节点。
  如决定了明清双方攻守易势的松锦大战中,松指的是松山,锦指的便是锦州。
  故而从天启、崇祯时期成长的文武大臣们,对这个名字都格外熟悉。
  明代的辽东、辽西地区,和后世的辽宁不大相同,和东南地区一样,后世的许多沿海地区,这时候还在海里呢,没有被江河冲积出来。
  这也使得锦州、宁远一线,显得更加狭隘,被挤在北面的松岭山脉和南面的渤海辽东湾之间。
  吴贞毓的意思很简单,利用郑成功所部海军登陆的优势,直接从辽东湾下手,自锦州南侧的葫芦岛地区登陆,从而以跳蛙之势,拿下锦州,切断清廷关内外联系。
  但这话一出,却是有人质疑
  “清虏可不是昔日朝廷,辽东以北的科尔沁等蒙古部落也与其联系紧密,如此看来,想要只凭此断绝关内外交通,怕是不足。”
  吴贞毓颔首
  “现清虏伪后确为科尔沁部出身,但科尔沁诸部并非直接和北京方面交通,中间还隔着一个喀喇沁诸部组成的卓索图盟。”
  “据臣所知,其部和科尔沁诸部落,自崇祯年间,就多有摩擦,盖因科尔沁为建虏姻亲,多有偏顾,喀喇沁虽同为藩属,但地位却远不如之。当年喀喇沁与科尔沁同为朵颜三卫,甚至喀喇沁由于地近京师,地位更显,两者或有龃龉。”
  “臣以为,或可先行霹雳手段,拿下锦州,而后再以此,诱使喀喇沁诸部表态。”
  王夫之不解
  “你怎么能保证喀喇沁一定会倒向我们这边呢?”
  吴贞毓坚定回答道
  “盖因喀喇沁不同于科尔沁,科尔沁靠近辽东,却远离北京、蓟镇,故而自然无畏,甚至为了自身利益,选择坚定站在清虏一边,以图其在漠南蒙古的特殊地位,亦可理解。”
  “但喀喇沁距离京师和蓟镇多远?不过百余里耳!从山海关出塞,一日便达,也就是说,无论清虏能不能逃出关外,他们都在来日我王师兵锋之下!既然如此,现今虏廷形势风雨飘渺,他们有必要吃力不讨好的帮清虏吗?就算不能让其反正,中立却也不难!”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也能体现出其人在兵部侍郎任上,的确是有些真本事的,不过毕竟是军国大事,朱由榔不会脑袋一热的专断,而是先征询其他大臣的意见,见众人均无异议后,又让随行的锦衣卫提供关于漠南东道蒙古诸部的情报,与吴贞毓所言对照,确认无误。
  随后才确定下这一策略,并发函征询郑成功意见,看看能否施行,若有困难,再行商议,毕竟前线将领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自己这边隔着几千里指手画脚,那不成微操大师了?不妥当。
  除此之外,明廷需要派出一个使者,前往漠南东道蒙古诸部,游说喀喇沁、土默特等靠近边塞,地位重要,而和满清关系又不是太过亲密的蒙古部落。
  这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任务,一不小心,说不得便是十死无生,葬身异乡,且以那些个草原粗汉的作风,想留全尸都有点难度。
  而且还必须允文允武,既有游刃有余的手段,还要能不惧威慑。
  故而人选很快在军中文官中选择,毕竟这些人都往往符合这一条件。
  宿迁这边的文书,走海路递往辽东前线,郑成功看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此时的辽东战事也陷入了僵局,双方势均力敌,明军占据了辽东半岛西侧,辽阳以南的全部城寨地域,而清军则龟缩盛京,并动员周边满洲丁口,和明军硬耗,两军相持不下。
  若是能找到一个路子破局,郑成功也乐见其成,跨海登陆袭击锦州,之前他和麾下将领也想过,但说担心的,与之前朱由榔君臣一样,怕无法取到隔绝关内外的效果,反而让攻锦州明军陷入孤立。
  不过若是能说服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反正或者中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没想到的是,明廷这边还在挑选人手之际,辽东方面却是有人主动请缨。
  竟是海军步师录事参军,冒襄
  其人上书郑成功,主动要求愿意出使漠南!
  冒襄在南京光复之际联络内外,立有功勋,战后得任海军典军主簿,虽然只是七品官,但他所担任主簿的那个营,正是刘国轩的铁人营,故而后面自然是青云直上,数年间就升到了四品的录事参军。
  从渡海辽东以来,海军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年有余,冒襄也得到了充分锻炼,辽东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基础和江南大不相同,这里人地矛盾很小,基本不存在所谓豪绅问题,但民族问题突出,各东北部落民之间的冲突,汉夷冲突,所以冒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和陈贞慧一起,打理明军已经占领的地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解放汉裔丁口,惩治建州女真余部,兼并安抚其余部落,恢复生产,以寻求供给后勤,毕竟所有辎重都隔海运过来实在耗费甚重,而朝鲜国小力微。
  如此,积累了不少和这些部落首领打交道的经验后,冒襄作为军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文官,获知消息后,便慷慨请命。
  朱由榔听闻也颇为感动,没想到人家当年一个风流浪荡的复社公子哥,经过七八年风吹雨打和锻炼,亦有几分汉唐英气。
  乃下诏加授冒襄佥都御史,迁理藩院郎中,命持节,安抚漠南东道蒙古诸部。
  与此同时,郑成功开始抽调舰队,自从登陆以后,海军几个舰队已经好久没有大动了。
  麾下甘辉、冯信、施琅三将,均提点所部战舰军士,自复州湾扬帆出发,准备自壶芦岛登陆。
  壶芦岛(即葫芦岛)往北四十里,便是锦州城。
  不过锦州、宁远地区,在万历以后,经过几十年时间,被营建得密密麻麻,全是烽燧、城寨、堡垒,这区区四十里内,就有杏山堡、松山堡两座堡垒,好在清军此时在关外的兵力主要都集中于盛京方向,锦州留守甚少,这些城外堡垒就更少了。
  -------------------------------------
  光烈七年五月初,徐州会战正式落幕
  瓦克达率十万大军,于徐州城东南的云龙山下,与张名振、张煌言所领七万光复后军将士,正面对决。
  没有太多阴谋诡计,双方自黎明鏖战至傍晚,黄河之侧,血流漂杵,清军虽众,却是士气低迷,大部分绿营兵卒风声鹤唳,难堪一用。明军以紧密步阵相接,又反复以骑兵自两侧蹂躏其步卒,引起其众大溃,瓦克达虽是猛将,但并没有独领大军的经验,主动率骑兵,想击溃明骑,以挽回颓势,为刘孔昭、阮进、霍湅三部合围,斩于云龙山南。
  清军全军崩溃,包括八旗、新军在内,惶急之中,投河、踩踏而死者无数,染红河岸,正红旗自瓦克达以下,统领两人,参领三人,佐领数十,均无幸免。
  战后统计,明军斩首达三万余,俘虏五万,践踏,落河而死,及逃窜者无从统计。
  光复后军终于证明了自己,随后北上徐州,向天子报捷。
  李定国倒是也不在乎收复徐州重镇的功劳是谁的,做武将到了他这个层次,功劳已经不重要了。
  只是一意催促各部北进,尽快和榆园军会师,席卷齐鲁。
  而同时之间,李过所率的中路军也已经冲出南阳盆地,兵锋抵达河南腹地——开封府。
  第72章 西路军
  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
  短短三年后,曾经响应全晋,引得阿济格、满达海领大军征讨的各路义军将领,又带着人马回到了三晋故地。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全都被改编成了大明光复右军和光复骑军。
  相较于东路、中路那边的大开大合,轰轰烈烈,西路战场显得小家子气许多。
  文安之一人节制两军,还要监理川陕,看似势头不小,但满打满算,两军加起来,也就六万出头而已,只相当于中路军的三分之一。
  毕竟陕西这时候的经济条件摆在这里,又距离南方遥远,养这么多兵已经是文安之从四川转调,又使尽浑身解数的结果了。
  按照参与制定北伐方略的堵胤锡所言
  “西北只以严守河界,开拓晋西,牵制河南,经略漠南,则功莫大焉”
  也就是说,西路军只要能在严守陕西的情况下,能在晋西建立阵地,并且牵制河南方向清军注意力的同时,安抚漠南西道蒙古,就是大功了。
  这话说得不假,朱由榔也颇为赞成,因为和中路、东路出手大方的将帅们不一样,西路军实在是太拮据了,能做出眼下这番成绩,真的是文安之一力勤勉之故。
  可以预见,北伐之后,文安之入朝为相,基本是定局。
  ……
  正白旗都统,也就是固山额真石廷柱带着一众护军营亲骑,自平原之上飞驰而来,却见远处战场已然销声匿迹,只剩下三四百具尸体。
  石廷柱虽然是汉名,但人家其实是如假包换的满人,瓜尔佳氏,和鳌拜是远房亲戚。
  他勒马打量着眼前的景象,地上尸体十之六七是清兵打扮,很显然,有至少三百人的清兵在此遇袭。
  自去年秋冬开战以来,一开始,占据主动的还是清军。
  是的,和其他两处战场大不相同,西路这边,战端一开,却是清军先从河曲地区向明军发起进攻,甚至在部分战斗里占据优势。
  不同于东路、中路,西路军不仅自身实力相当有限,而且敌人也格外强大。
  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兄弟,久经战阵不提,副手满达海亦是宗室名将,更重要的是,二人所统帅的,乃是满清八旗中,上三旗实力强劲的正白旗。
  这支部队乃是多尔衮的家底,实力本就不俗,多尔衮摄政之后,出于加强自身威势的原因,又多有增强,事实上已经不弱于两黄旗,甚至尤有过之。
  加上三镇新军,以及若干作为附庸的绿营散勇,兵力比明军要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故而,在正面交锋中,兵力不占优势的明军未必能讨到好处。
  唯一比其他两路,西路军拥有的优势,便只有一个——骑兵。
  相较于东路、中路,那每个师不到一千骑,零零散散凑起来的骑兵,西路军背靠草原、河西走廊,在这方面可谓相当阔绰。
  仅光复骑军,就有三师、九营,合计一万五千骑。
  光复右军虽然只有五个师的编制,而且每个师的员额还比一般步师要少,不足万人,但其中,马营员额就占了一千五,还另有总兵亲骑二百。
  如此算下来,全军骑兵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数据要是放在南边,实在能馋死人。
  除此之外,还有鄂尔多斯诸部的蒙古游骑,必要时刻也可以作为助力,但文安之对此很谨慎,昔日有晚唐回鹘之祸的先例,蒙古又不是西南那些汉化杂糅已久的彝族百姓,还是要谨慎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