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允炆笑道:“既是一家人,不妨直言。”
  阿哈出站了起来,拉着阿晓穆走到殿中,肃然地说:“臣主胡里改部,愿效忠大明,送阿晓穆侍奉圣君左右。”
  朱允炆有些错愕。
  阿晓穆更是有些惊慌,连忙拉着阿哈出的胳膊,低声用听不懂的话反对,阿哈出冷呵了几句,阿晓穆眼眶通红起来,低着头不再言语。
  徐辉祖在一旁乐呵呵地笑着,很好,阿哈出这是打算联姻大明,说明其忠诚之心还是可信的。
  虽说阿哈出有个亲生女儿嫁给了朱棣,有过一次联姻,但当年朱棣是北方统帅,住在北平,有兵有权,对辽东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可现在朱棣住在金陵,又失去了三护卫,辽东的事他说了不算,真正说话算数的是朱允炆,阿哈出再进行一次联姻,显然更利于大明与胡里改部女真的关系更进一步,对于大明进军辽东,控制而非羁縻东北有着积极作用。
  铁铉、茹瑺、解缙等人也看出了联姻的好处,大明想要控制那里,此时又腾不出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一股力量,而胡里改部的阿哈出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阿晓穆,见她满是不甘与委屈,双手还紧紧抓着衣角,然后看向阿哈出,道:“首领有心了,愿大明与胡里改部永如一家。”
  阿哈出惊喜不已,道:“定作一家人。”
  胡里改部不是斡朵里部,阿哈出也不是猛哥帖木儿。
  在筹备西北与筹建新都的大背景下,朱允炆想要覆手女真,握动辽东,就需要一个听话的人,而这个人,只能是胡里改部的阿哈出。
  建州女真分主要分三部,胡里改部、托温部、斡朵里部。
  托温部反骨太多,留不得。斡朵里部是清朝人的祖先,更留不得。
  三者去其二,剩下一个就是帮着朱允炆挥刀子的人。
  第七百七十章 驻军与赏赐(三更补)
  阿哈出很是开怀,他很清楚,胡里改部即将解决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的苦寒日子。
  为了招抚阿哈出,控制建州地区,朱允炆下旨设建州卫指挥史司,以阿哈出为指挥史,其子释加奴为同知,并任命北平千户火真充任建州卫同知,武进士穆肃为千户,吏部主事顾斌为经历,自北平领兵八百进驻建州。
  阿哈出听着朱允炆的任命,多少有些不安,看朱允炆的意思,他并没有奉行羁縻之策,而是想要实际干预与控制建宁卫!
  朱允炆看穿了阿哈出的心理,解释道:“火真虽为建州卫同知,却只有节制八百人之权,一应事宜,还是以阿哈出首领为准。朕如此安置军士深入建州,绝非不信任首领,而是提防朝-鲜王室袭扰建州,护佑胡里改部。若首领认为不妥,朕收回便是……”
  “皇上如此安排,是对臣的庇护啊,臣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认为不妥。”
  阿哈出不敢让朱允炆收回,也不能,一旦如此,那就是直接告诉朱允炆:我不喜欢你在我身边安排人。而这种事的后果,那就是胡里改部不能再依附大明。
  这个结果,阿哈出承受不了,只好违心地接受了朱允炆的安排,毕竟只有八百人,真要闹崩了,他们这点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允炆没有走朱棣的老路,设了建州卫,发了印信和衣服,就让他们自己管事算了,说是羁縻之策,本质上就是嘴巴上的臣服,哪一天乱了,大明朝廷与军队根本就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介入。
  现在好了,一开始就将军队安进去,形成事实上的军士存在,这对于胡里改部即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保护,听话他无需担心,不听话朱允炆不需担心……
  当然,安插军队进驻建州,对于女真各部落而言是一件大事,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是:
  大明想要这一片土地,包括这一片土地上的人。
  朱允炆与兵部、五军都督府等官员也曾考虑过,此举会不会激起女真各部落的敌意,继而扰乱辽东,但经过几日讨论,杨荣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安置少量军队,给予民生抚慰,两相抵冲。
  所以在阿哈出接受封赏的同时,朱允炆送上了一份“民生”抚慰:“胡里改部视大明为家人,大明自不会亏待,朕这里有一份礼物,送给阿哈出首领。”
  通事接过礼物清单,高声念道:“粮食五万石,耕牛三千头,耕作器具五千,棉衣两万套……随行派遣匠人三百,教导部落百姓建筑城郭与房屋……”
  阿哈出、释加奴等人惊喜不已,尤其是粮食五万石、棉衣两万套,极大刺激了胡里改部的人,有了这东西,族群生活状况将极大改善,至少今年冬日应不会再有冻死、饿死之事发生。
  “派遣医官五人,为胡里改部百姓抓药治疾……教书先生二十人,建学堂十座,教导文字,开启民智……”
  阿哈出忘记了八百军人的事,只感觉朱允炆太豪气了,这次联姻的收获远远超出了自己想要的。
  就连一直默不作声的阿晓穆也不禁惊讶,如此多的财物,如此多的支持,竟说给就给了。可一想到这些东西是拿自己换的,不由又伤心起来……
  阿晓穆还是高看自己了,她以为自己值得如此多,但朱允炆在考量与安排这些事宜的时候,想的却是整个辽东,想的是蝴蝶效应。
  朱允炆打算用一次史无前例的援助砸晕胡里改部,同时告诉其他女真部落,大明愿意给他们真正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当然,前提是军队进驻。
  胡里改部驻军八百,你们想要取得如此多的财物,大明驻军个两千人没问题吧?谁让你们排在后面呢……
  阿哈出笑得合不拢嘴,见礼单念完,连忙出来表忠心:“臣返回建州之后,定会配合朝廷,招抚各地女真部落。”
  朱允炆欣慰地表示:“若如此,胡里改部当大兴。”
  阿哈出哈哈大笑,举杯敬酒,然后说:“不瞒皇上,胡里改部与斡朵里部关系匪浅,猛哥帖木儿更是一英勇善战之才,可大用。”
  朱允炆哀叹一声:“你又不知,朕曾派遣使臣招抚猛哥帖木儿,可其事朝-鲜已久,怕是很难归附大明。”
  阿哈出拍着胸脯,主动请缨:“臣愿作说客,让其归附。”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阿哈出,威严地说:“猛哥帖木儿归附,自是好事。若其不归附,还请阿哈出首领与其保持距离……”
  阿哈出陡然一惊,朱允炆的意思很明显,若是猛哥帖木儿不臣服大明,那就会收拾猛哥帖木儿,到时候希望胡里改部不要参与其中。
  看得出来,大明果有控制辽东之决心。
  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辽东这一片土地上,没有其他势力能成为女真部落的靠山了。希望事情不会发展到那一个地步。
  “臣定尽全力,说服其进京朝贡。”
  阿哈出认真地说。
  朱允炆很是满意阿哈出的态度,无论猛哥帖木儿怎么选择,这个人及其子孙都会死,只不过是死在谁手里、死在哪里的问题。
  大宴之后,阿哈出、释加奴返回会同馆,而阿晓穆则被直接送入后宫之中。马恩慧听闻内侍奏报之后,将阿晓穆安置在了延禧宫中。
  朱允炆并没有返回后宫,也没有去找阿晓穆,而是在武英殿中,与朱棣、徐辉祖、铁铉、杨荣等人商议辽东之事。
  阿哈出的臣服与入京朝贡,只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其他女真部落也将纷纷来朝,大明军队开进辽东将不再是设想中的事。
  安置军队进驻辽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何通过布置有限的军队,形成一个铜墙铁壁,让看似分散的卫所能通过快捷的线路集结,形成洪流力量,是大明必须考虑的军事问题。
  忙碌至三更天,朱允炆才拖着疲惫返回坤宁宫中,躺在马恩慧身旁,对悠悠醒来的马恩慧说:“朕没有办法拒绝阿哈出。”
  马恩慧伸手,轻轻抚摸着朱允炆的胸膛:“国事为重,臣妾可不是妒妇,容不得一野丫头。”
  谁入后宫,马恩慧都不介意。
  眼下朱文奎已是太子,而且还曾监国,朱允炆对朱文奎很是器重与爱护,这就够了。没有人能动摇朱文奎的位置,自然也就没有人能动摇皇后的位置。
  朱允炆伸手,点了点马恩慧的眉头,叹道:“眼下迁都事一起,诸多事压了过来,总也没时间好好陪陪你们,亏欠良多。”
  马恩慧泯笑:“皇上可不亏欠谁,是这江山与天下亏欠了皇上。”
  “何解?”
  “欠了皇上春花秋月,夏风冬雪……”
  “嗯,皇后还欠朕一场春梦……”
  “啊,夜已深了……”
  烛光晃动,浅声入魂。
  翌日。
  朱允炆尚在用早膳,安全局就送来一份加急文书,文书是宋晟于嘉峪关所写,内容简单扼要:
  鬼力赤、阿鲁台现身哈密以北五百里,哈密王安克帖木儿求援,宋晟派宋瑄带骑兵三千进驻瓜州。
  看了一眼文书时间,六月七日,而此时已经是七月八日,一个多月的时间。
  “留给备战的时间不多了啊。”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食欲有些不振。
  马恩慧忧虑地看着朱允炆,问:“又要打仗了吗?”
  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但没有细说,喝了两口粥之后,便拿起文书,说:“午间膳食就让阿晓穆送到武英殿吧。”
  马恩慧答应着,送朱允炆离开。
  坐在武英殿,朱允炆看着西北的舆图,深深感觉到一股无力感,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五千多里路,传个话,快马加鞭都需要一个月,若进入哈密,再进入吐蕃,亦力把里,消息传到南京,怕是要两个月。
  西北需要有人坐镇啊,宋晟是一个极好的人选,但他已经老了,还能坚持多久?或许等打下西域,他也该走了吧。
  他走之后,谁来管理西域?
  这些长远的事必须在此时考虑了,西域需要新的将领,需要经过战斗赢得威名的后起之秀。
  袁岳是一个不错的接班人,但他能不能成长起来,取得超越宋晟的战功,威慑与控制西域,这是一个需要检验的问题。
  只依靠袁岳一个人也是不够的,朱允炆再三思量,决定让京军中的千户刘启夏、李德提前带部分军队前往甘肃。
  刘启夏是新军之策施行之后,京军中培养出来的骑兵将领,朱棣与徐辉祖高度评价,李德善多步兵作战,现在驼城器具也设计完成了,工部正愁没人护送,正好送物资、调兵一起办了。
  徐辉祖收到调令后,与铁铉入殿一起入殿求见。
  朱允炆没有保留,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盘算,铁铉惊讶于朱允炆的长远,西北战争还没开始,他已经将西北当做了磨刀石,送上了一批利刃。
  徐辉祖举贤不避亲,道:“皇上,臣请旨派家弟徐膺绪前往西北历练。”
  第七百七十一章 你不要我了……(一更)
  面对徐辉祖的请求,朱允炆有些犹豫,
  徐膺绪,中军都督府佥事,有武功,善骑射,参与西北军事是没问题的。但有问题的是徐膺绪的性情,他有能力,却缺乏足够睿智的主见,性格上也不够坚韧,一旦遭遇绝境,他未必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你要想清楚了,西北与西域之敌,绝非安南、倭寇之流。”
  朱允炆提醒徐辉祖。
  西域的敌人有很多,鞑靼主力到了那里,瓦剌的主力也在那附近,亦力把里未必是盟友,帖木儿铁定了是敌人,吐鲁番、哈密这些地方也未必轻易臣服大明。
  此一去,极有可能会有去无回。
  徐辉祖跪了下来:“眼下西北风云激变,家弟身为大明武勋,隆受皇恩,理当参与其中!臣意坚决,还请皇上恩准!”
  朱允炆深深看着徐辉祖,知道此人作出如此决断的逻辑:洪武朝的功勋武将没几个了,武勋都是白板,谁也笑话不了谁。可经过平倭、征安南、战乔巴山等,张玉、朱能、张辅、袁岳、薛禄等一批新人崛起,韩观、沐晟等也赢得名声、威望。
  但把持着中军都督府与左军都督府的徐辉祖,却没有真正的军功加身,包括整个中山王府,都没有军功!
  这对于武勋之首的徐辉祖而言是一种耻辱与折磨。

章节目录